致敬云蒙山
文/萧军
我要致敬一座大山,一座景色秀丽、故事丰富、人文厚重的商洛名山、秦岭仙山、神州孝山,我家乡的云蒙山。它也许不是什么名山,我却把它看作心目中的父亲山,
致敬云蒙山,因为他是我生命的源头。都说山高水长,正是因为云蒙山高入云端,才有麻坪河蜿蜒向前。从某种程度上讲,山其实是水的源头。如果说麻坪河水像母亲的乳汁滋养着一河两岸的人们,那么云蒙山和麻坪河也是母子关系,喝着河水长大的山里人应该明白,山几乎是我们的祖辈。
致敬云蒙山,因为他是我梦想的乐园。从孩提时候仰望门前的大山开始,我就向往着山外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可是对于我来说,可以看见的是家门前的世界。那条沟叫“仙马沟”,那座峰叫“马头峰”。长大了才知道它是云蒙山的东峰,是几座山峰中最低的一个。都说山高人为峰,其实人只是寄托在山顶的风景,没有山将人高高托起,人其实什么都不是。
致敬云蒙山,因为他是我故事的摇篮。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过的许多人和事,以及那些神秘远古的传说,长大后都或多或少的得到了具体遗存的印证。有幸担任县文史专员和镇旅游干部的过程中,又用近三年的时间收集整理了云蒙山的系列传说,采访了抗战老兵、基层村官、民间艺人、时代英雄及其后人,留下一大摞采访笔记。经过四五年的精心整理,政协洛南县文史委员会第25辑《巍巍云蒙》顺利出版,并向全国各地文友赠送,由此结识了更多的天南地北的文学爱好者和文史爱好者。
致敬云蒙山,因为他是我文学的圣殿。2018年3月开始,乐俊峰先生的文学公众号《禹平文学》开始72天不间断连载的《多彩云蒙》。5月12日,“绿色五月·走进云蒙”主题采风活动顺利举行。农民书法家马英武现场展示,青年诗人风铃子主题培训,与会40多人沿清溪谷采访创作,现场诵读点评,完整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由此也结识了洛南文坛更多的帅哥美女。
致敬云蒙山,因为他是我创作的回声。在《多彩云蒙》连续刊载的过程中,诸多的网友留言让我感动。他们中,有相识多年的老友,有素未谋面的新朋,有短暂交流的网友,但却通过文字这个有形的媒介开展了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回看他们的留言,满满的感动。
文友“青青子衿”为《云蒙花草皆美味》留言:“亲切、有童年的记忆和味道!文中植物一半熟悉一半陌生,也许稍稍有地域差异,称呼不同,也找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回家,重温童年旧梦。”
文友“金玉良缘”为《人大代表陈根新》留言:“萧老师的文笔确实了得,情不自禁的让人竖起大拇指点赞。提起云蒙陈根新,方圆百里无人知;尽心尽力为人民,兢兢业业在基层;他的业绩在眼前,倘若不信实地看;三五年来大改变,农村旧貌换新颜;数十年来如一日,村民竖起大拇指;想尽办法去改变,上级领导评模范;虚心去向人学习,目的是想富农民;这样村官谁不夸,你不点赞还等啥。”
文友“李斌洛南爱故乡”为《麻坪赤子马永红》留言:“山里的孩子就要像马永红那样,为了自己为了家人而努力拼搏!没有拼搏精神和奋斗的汗水,就一个村长都争不到手。贫穷还是改变不了,观念还是落后,面貌依然如旧。学习学习学习,是精准扶贫的关键!”
文友“殷爱君”为《抗战老兵张福秀》留言:“萧老师此文写的很感人!催人泪下!文中主人家也常去,大儿子是我的初中老师,老三,老四也是朋友!一家人和睦相处,对我影响很深!文中老人提到一个殷姓人应该是殷诗彦。他是我本家的爷爷!”
主编“兰馨草堂”为《麻坪桥沧桑》留言:“家乡有座风雨桥,它的名字叫麻坪桥。它普通的可能人们都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甚至想找一张像样的照片都很难找到!而就是这座麻坪桥,在云蒙赤子萧军笔下,倾注了故乡深情。一座桥见证了麻坪昨天,今天和明天。沧海桑田,唯有不变的则是静静的麻坪桥!”
文友“山野闲人”王爱芳为《歪男人发火》留言:“感觉这个歪男人的原身像萧老师呢,文章写得好,歌唱得好,好久没听到他的歌声了,什么时候来一曲呢?”
文友“人间正道”张正阳为《刘半仙敲钟》留言:“曾经的悲壮往事,曾经的义举故事怎能忘记,刘半仙敲钟的故事在时下的中国,很有教育意义!为萧军的美文再次点赞,为萧军老师那一颗正义善良之心再次点赞!
文友“天蓝蓝”赵翠娥为《云蒙山特色民居》留言:“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说得好!作者笔下的麻坪四合院真的不错,古朴典雅,冬暖夏凉,四世同堂,幸福吉祥!点赞赞赞赞!”
文友“天涯明月”为《老猎人桃林逐鹿》留言:“故乡是生命的诞生地,乡情随时光的流转已渐如亲情般融于生命深处。地灵人杰,自古云蒙多名家,古时英雄已随烟云去,江山代有人才出,萧老师就是云蒙山中一才俊!”
文友“兰馨草堂”为《云蒙山下说沉香》留言:“多彩云蒙与大型秦腔神话故事剧《沉香》遥相呼应,多角度、全方位解读多姿多彩云蒙山。虽然故事情节家喻户晓,但作者旨在发掘多彩云蒙的孝道文化,在当代乃至未来,有着积极的、现实的意义。我反复强调,多彩云蒙不仅是一部文史著作,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文学作品,语言词藻,字字珠玑。是文学爱好者写作难得的作品赏析。写作不能急功近利。萧军老师之所以有如此造诣,这与他辛勤努力分不开的。沉香如屑,醍醐灌顶。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文友们从故事里悟出到写作的禅宗大法!再次为作者的辛劳点赞!”
文友“若兰(洛南百草园)”罗娟为《高崖舍身》留言:“普通人若吃了一龙、二虎、九牛的面食,也能舍身成仙可好!还要那肉体凡胎做甚!神笔马良的笔,神来之笔,妙笔生的不是花,是仙!引人入胜的描写,教人飘飘欲仙。赞作者为家乡神山云蒙山,树碑立传的爱乡情怀。”
文友“五味子”闫秀民为《劈山救母》留言:“栩栩如生的画面,音韵叮当的句子,状物形象超凡,写人呼之欲出。大手笔,大景致。”
文友“兰馨草堂”(乐俊峰)为《龙宫取宝》留言:“龙宫取宝,勇气可嘉。神话美丽,集集奇葩。云蒙神奇,孝义天下。多彩云蒙,德耀中华。”
文友“北山樵”(吕三云)为《草场习武》留言:“《沉香传说》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申报时本人曾多次去云蒙山采风,那里留下了沉香破华山前,许多神话故事和遗迹,风景奇异,令人神往!”
文友“水仙”(马瑞玲)为《云蒙十观 》留言:“萧军老师文笔雄厚,纵横捭阖,写景叙事,情景交融。文坛圣手,敬佩。”
文友“五味子”为《云蒙八景留言:“云蒙风光好旖旎,萧军借来马良笔。盛世宏文韵铿锵,黄钟大吕尘世稀。爱国爱家爱故乡,讲经布道写传奇。仓颉文化启睿智,苍鹰展翅笑天低。”
文友“天蓝蓝”为《情系故土写深爱》留言:“先祝贺萧军老师的《多彩云蒙》与读者见面!恭喜萧老师出书立著,为洛南文化的彰显和洛南县的旅游开放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倡导“孝文化”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萧老师的“不以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不以牺牲学生的前途为代价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学理念是值得赞扬的!也为俊峰主编的伯乐精神点赞!
文友“大师”(龚丹辉留言:“迂回于麻坪的山河田坎头,用发现与探索的眼光看待云蒙往昔的故事,致力于麻坪美丽乡村的发展,萧老师用坚定的信念一直默默的践行着自己对云蒙独有情衷的爱与宣传,为老师打卡。”
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一座大山,每一个人的心目中都会默默地致敬一座大山。走遍了天下的路,最亲的还是故乡;喝遍了天下的水,最甜的还是故乡;看遍了祖国各地的名山,最崇敬最感恩的还是故乡的父亲山——云蒙山。
致敬云蒙山,因为它不仅是属于我的云蒙山。曾经写过一首《致敬大山》,最能表达我对云蒙山的全部敬仰。就把这首诗全文附录,为这篇小文狗尾续貂——
是绵延的画卷
是浩瀚的诗篇
是森林的根基
是溪流的源泉
孩提时代
我就踮起脚尖
一天天把您流连
动乱的年代里
您是平安
平安的年代里
您是悠闲
悠闲的年代里
您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
您是希望
希望的年代里
您是发展
发展的年代里
您是资源
捧出累累硕果
铺展层层梯田
蕴藏深深宝藏
历来聚道汇仙
人到中年
哪怕登临了一千遍
也读不懂您的内涵
喧嚣的日子里
您是静好
静好的日子里
您是清欢
清欢的日子里
您是舒畅
舒畅的日子里
您是赞叹
赞叹的日子里
您是潇洒
潇洒的日子里
您是奇传
走过一季季岁月
翻过一座座峰巅
才发现一切都那么渺小
——在您的面前
宽厚是您的品格
奉献是您的信念
沉默是您的过去
无言是您的明天……
(文中图片为萧军老师拍摄)
作者简介:萧军,自称云蒙山人,人民教师,政协文史专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钟情教学研究,合著《巍巍云蒙》,创作《中考作文12讲》、《中心教学研究》。有100多件作品发表于《教师报》、《陕西教育》、《学习报》、《商洛学院学报》、《商洛日报》、《商洛教坛》等刊物。痴爱文艺创作,在《商洛作家》、《申申做加法》、《嘉年华》、《长征心路》、《天竺山》、《禹平文学》、《洛南文友汇》、《晒丹凤》、《馨香盈秀》、《松风阁语》、《洛南百草园》、《秦岭文学》、《洛畔之音》、《河洛文摘》、《大乾州》等网络平台发表文章近1000篇。现执教于某山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