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小说‖黎明前的风暴(36)
夏峻 著
第三十六章 怨消恨散
朱曼云和被她扣押起来的董大山以及郭金凤没有什么直接的怨恨,如果说间接的关系,那就是董大山是透山村人,同时也姓董,朱曼云对透山村董府的人有深仇大恨不解之怨,连带着对透山村姓董的人,包括和董太德有亲情的,都在朱曼云恼恨之列,人们常说爱屋及乌,实质上恨也可以殃及旁人的,董大山和郭金凤遭受的都属于池鱼之祸。朱曼云心里很清楚自已不会把这两个人怎么样,扣押他们虽说是一时的怒气,但也包含了对王荣示威的意思,通过扣押董大山和郭金凤,就是要给王荣传递一个信息,就算是你王荣和国民党不是一路人,那俺也要看看你这个共产党人有什么真本事,不然想叫我们这秦池山千把号人马臣服,那是桃树下边梦杏——休想。朱曼云命令手下将王荣驱逐下山,他要看这个王荣还敢不敢再上秦池山,在这期间她也不能闲着,董大山和郭金凤不能白白地关在哪里,趁这个机会,她要会会这两个人,利用对他们的审问,能够更多地了解一下共产党人方面的信息。
朱曼云首先审讯董大山,在那天扣押董大山的时候,朱曼云曾经不动声色地观察董大山,发现董大山神态镇定,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样子,朱曼云感到惊奇,这个董大山是个什么样的人,面对如此突发事变,竟然有如此大的定力,审讯董大山也是存心想解开这个谜。
朱曼云来到关押董大山的地方,让看守的小土匪打开房门,她自已找了个凳子,也给董大山搬个凳子,请董大山坐下。
朱曼云朝向董大山问道:“知道为什么把你扣押起来吗?”
董大山摇了摇头说道:“不知道!”
朱曼云说道:“我就知道你不清楚,我还是告诉你吧,你是沾了透山村董太德的光!”
董太德父子是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董大山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因为董太德的缘故被扣押起来,当他听到朱曼云说出原委后,一下子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似乎不肯相信地问道:“什么?你说什么?你抓我是因为董太德的缘故?”
看到朱曼云点了点头,董大山不由自主地仰天大笑:“哈哈,我会因董太德被抓起来,真是天大的笑话!”
董大山这样的态度,令朱曼云十分不解,她用一种疑惑的语气问道:“你为什么如此大笑?”
董大山没有回答朱曼云的问话,却直接了当地说:“不错,我董大山是透山村人,不但姓董,而且和你所说的董太德,是没有出五服的叔伯兄弟,按辈份,你要叫我一声叔,这是以前,如今我和董家父子是誓不两立的仇人,我恨不得食其肉寝起皮!”
朱曼云被董大山的话打动了,有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董大山如此仇恨董家父子的原因,便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恨他们?”
自从听从王荣的话,接受董太德的意见,埋葬了自已的妻子后,董大山将这奇耻大辱埋藏在心里,他并不是忘记了这段辱妻之恨,而是在心里提醒自已牢记这段怨仇,等待着报仇的时刻来到。他已经想明白自己的妻子为什么选择死亡这样的方式,就是妻子太了解自已的性格,不会容忍这样的羞辱,而董太德身为保安团团长,手下有千把号人马,自已如果单枪匹马地去寻仇,无异于鸡蛋碰石头,结局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留下儿子董少峰一个人孤苦伶仃,岂不是凄惨至极?这当然是妻子不愿意看到的,董大山冷静下来明白这种局面以后,自然也不会不顾一切地去蛮干,只是越发压抑,这种仇恨的力量就越发猛烈。朱曼云这样一问,激发了董大山心中的愤恨之情,他便一五一十地向朱曼云讲述了那段弥天大恨,讲到痛心的地方,似董大山这样坚强的男子汉,也禁止不住泣不成声,朱曼云更是娇躯猛颤珠泪连连。
朱曼云感慨万分地说:“大山叔,我真没有想到你有如此悲惨的遭遇,我还把你和董太德视为一流,冤枉你了!”
董大山却对朱曼云说道:“没有什么,我已经知道了你的不幸遭遇,咱们都是苦命人,咱们只要团结起来,彻底推翻这个万恶的社会,才能打倒董太德和董立军之流,咱们才能翻身得解放!”
朱曼云十分欣喜地说道:“叔,我和你一样仇恨这个社会,我们打富济贫,只能杀一两个土豪,可是社会上还有很多的,像董太德、董立军那样的恶人,谁能帮助我们贫苦人消灭这些人哪?”
董大山语气坚决地说:“以前我和你一样有如此的困惑,如今我明白了,只有共产党人,才能领导我们穷人闹革命,推翻这个邪恶的社会!”
朱曼云禁止不住自已心中的好奇问道:“叔,你是共产党吗?”
董大山说道:“我现在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我已经加入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行列,还有和我同来的金凤姑娘,也都同样走上革命的道路!”
朱曼云不解地问道:“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可郭金凤的父亲郭省三,是咱们丹凤镇名动一方的有钱人,郭金凤也投入共产党,来革自已父亲的命?”
董大山说道:“关于这方面的道理,我懂得不多,我参加革命也没有几天,知道的这一点,也是从王老师那里学的!”
朱曼云问道:“王老师是谁?”
董大山说道:“就是被你驱逐下山的年轻人,他叫王荣,是共产党领导的中原解放军的一名团参谋长,‘中原突围’随部队在我们伏牛山开展革命活动,大部队转移的时候,他因感染时疫,不能随大军东征留了下来,辗转流落到我们丹凤镇,饥寒交加昏倒在暴风雪中,被金凤姑娘救了下来,并被其父郭省三收为义子,在烟火崖村学校任教,暗中从事革命活动,他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听了董大山的一番讲说,朱曼云有些后悔自已一时鲁莽,把上山为自已指引革命道路的人驱逐下山,她现在倒是迫切地希望那王荣再次上山来,告诉她如何投身革命。朱曼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因为我的感情冲动,把王老师撵下山了,不过我相信他还会再上山来的,我们就在山上等着他吧!”
董大山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话,能使朱曼云的态度发生如此大的改变,自己这也算是为革命作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想到这里心里升起一种自豪感,同时他也提醒朱曼云:“还有金凤姑娘,你也得赶紧放出来,这金凤姑娘和王老师的关系,可不是一般,他们不仅仅是义兄义妹,而且还是一对情深意切的恋人哪!”
朱曼云和董大山、郭金凤他们之间本无什么直接的怨恨,经过董大山的一番解说,那种迁怒于人的无名之火,早已烟消云散,因此听到董大山的提醒,自然迅速释放了郭金凤。郭金凤被放出来后,董大山向她说明了情况,郭金凤非常高兴朱曼云的转变,误会既已消除,二个同样美丽异常的山里姑娘,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之慨,两个人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亲密的好像姐妹一样。
作者简介:夏峻(原名夏建芳),男,汉族,高中文化程度,1961年6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东村二组。喜欢写作,擅长文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在《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河南经济日报》《大河报》《郑州晚报》《三门峡日报》《奔流》《函谷》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新闻作品300余篇。2011年至今,出版长篇小说《窦家寨》《布谷催春》(与人合著)《晨光》《驻村第一书记》四部,共计八十多万字。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三门峡市作家协会会员、灵宝市作家协会会员、理事,《河南日报农村版》三门峡记者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