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杂谈
文/栗屹炜
原《诗刊》主编叶延滨表示,对于好诗标准用最简单的话就是向美、向善、向上。他认为诗坛当前的病症,是门槛过低、标准混乱和复杂所造成的读者和诗人之间的一种隔离。这也是需要我们做工作的,要思考在多元时代怎样传播诗歌。诗评家唐晓渡更愿意用“浮华”来形容当前诗坛最突出的病灶。“一个大众媒体占支配地位的时代,诗歌面临一种危险,就是好像人们更关心事件。比如,顾城自杀、‘梨花体’或者丑闻。即便是最近常被提到的余秀华,大家更关心的是一个脑残诗人怎么写出了挺好的诗,而这个诗究竟好在什么地方,没有太多人去关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何建明表示,中国是一个诗歌大国,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之所以创办中国诗歌网,正是为了整合各方力量,搭建一个诗人和诗歌的全国性服务平台;让诗歌的新生力量有更多展示与分享的机会,让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能更好地交流,同时将日益复兴的旧体诗建设推向新的高度,相信中国诗歌网的诞生,会让诗歌在移动互联时代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学生诗人栗屹炜对于中国诗歌网这样评论:“它是一个很好的网站,汇聚了各行各业、各种年龄段的诗人们各样的诗歌。以前的诗人或许回郁郁不得志,李商隐就说过‘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如今,这种现象不会出现,有了中国诗歌网,谁都可以发表诗歌,好的诗歌也绝对不会被埋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