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下)滕文公章句下
![]()
第四章
【原文】
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于诸侯,不以泰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輿皆得食于子3.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④,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③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
【注释】
①彭更:孟子的弟子。②传食:古代客馆的名称。传(zhuan),辗转。③梓:匠、轮、舆:都是木工。梓人造礼器,匠人掌土木,轮人造车轮,舆人造车箱。④待:通“持”,扶持。⑤画墁:画,通“划”。墁(man),墙壁的粉饰。
![]()
【译文】
彭更问道:“随从的车子几十辆,带领的学生几百人,来往都在客馆里受到诸侯的款待,这样不觉得过分吗?”
孟子说:“要是不合道理,一碗饭都不能受于人;要是合道理,舜接受了尧的天下都不觉得过分。你觉得过分吗?”彭更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觉得士人没干具体工作而吃人家的,是不可以的。”
孟子说:“你如果不沟通人们的劳绩、交换他们的成果,用多余的来补充不足,农夫就会有剩余下来的粟米,女人就会有剩余下来的布匹;你如果沟通了他们那么工匠们都能从你那儿得到吃的。现在有这么个人,在家孝顺,出外友爱谨守先王的准则,以此扶持后进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儿得到吃的,你为什么重工匠而轻视实行仁义的人呢?”
彭更说:“工匠们从事劳动的目的在于解决吃饭问题,君子们施行道理道德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吗?”
孟子说:“你何必管动机目的呢?他们对你有劳绩,可以给报酬才给报酬:你到底是根据目的动机给他报酬呢?还是根据他的功绩贡献才给他报酬呢?”
彭更说:“根据他的动机目的。”
孟子说:“现在有个人,干活时毁坏了砖瓦污损了墙壁,他的动机目的在于谋求吃的,你酬劳他吗?”
彭更说:“不能给。”
孟子说:“那么你就不是酬劳动机目的,而是酬劳功绩贡献啊。”
![IMG_20200505_094004.]()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