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网络 编辑/金风玉露
战士的歌
踏进军营,战士的歌,就深深地烙在了脑海。虽说岁月会冲淡记忆,但几十年过去,战士的歌却挥之不去记忆如初。尤其是二0一七年十月重返英雄的老连队,年青的战友们吼起的连歌,气贯山河,力透天地,再次唤起对战士的歌的无限遐思。

歌声是战士的灵魂,无论战士走到哪,不一样的歌声就一定会响在哪。战士的歌,大多是队列歌曲,歌词直抒胸臆,简练好记,节奏为行进速度,雄壮而有力。

战士的歌丰富多彩。迎着初升的朝阳,唱响的是“我参加解放军,穿上绿军装,走进红色学校,扛起革命枪";行进在大路上,“头戴着鲜红的五星,胸怀着革命的豪情,我们是毛主席的战士,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的歌声引得行人注目点赞;列队走向训练场,唱响的是“战士不离枪,军马不离鞍,子弹推上膛,刺刀亮闪闪";遇上射击训练或实弹射击,唱响的是“走向打靶场,高唱打靶歌,子弹是战士的铁拳头,钢枪是战士的粗胳膊";靶场凯旋归来,一曲“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的欢快歌声,伴着战士喜悦的笑脸;军事技能考核或竞赛,唱响的是“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战士的歌,象大海翻滚的巨浪排山倒海;战士的歌,象地下岩浆喷涌而出,直射苍穹。战士的歌,不是唱出来的,而是喊出来吼出来的,喊的震撼天地,吼得地动山摇。战士的歌,吼出了青春热血,吼出了心中豪情,吼出了铁一样的阳刚,吼出了忠心赤胆。

营团集合时,连营相互拉歌场面气势恢宏。歌声透出力量,透出火热,如潮的歌声有着浓浓的兵味。欲发起挑战的连营指挥立起,挥动有力的臂膀,带领着所属连营方阵,率先响起歌声,歌毕立刻发起挑战。刹时,拉歌的气氛骤起,被挑战的方阵,马上有人挺身而出,指挥他的团队吼起来。歌声一结束,指挥着他的方阵马上向对方发起了潮水般的还击。“一二三四五,我们等的好辛苦,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的很着急",喊声一阵比一阵大,一阵比一阵急。拉歌的叫声喊声吼声号子声笑声,混合在一起,像海面的旋风,一阵一阵地刮过;“呱唧呱唧"的掌声响成一片,象大海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战士们吼出的歌潮,此起彼伏,掠过人群,掠过营区,飘向四方。
这就是具有浓烈军营气息和强大军人气势的兵歌。
写于二O二O年三月十日


作者简介:廖光文,男,有过从军,地质队员,企业职工和政府部门干部工作经历。早年有文艺作品与诗歌分别入选原福州军区“前线报"一九七三年元旦春节演唱材料与原国家地质总局“地质战线"编辑的“地质战士之歌"。其散文诗歌与新闻稿件散见在市级及以上报刋杂誌。遵循文学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作品中时隐生活原型,探寻有感而发,直抒胸臆,追求人性之真善美。
投稿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