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雄《 雪莲花开时,整个人间被阳光唤醒》
按语:
诗人厉雄是一位来自西班牙马德里的华人。近几年在华文诗歌界比较活跃,作品比较优秀。并且为推荐国内诗人、传播民族文化,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诗歌做出了明显的付出和努力,他是一位具备了优秀品质有太格局的诗人。
厉雄的诗饱含真情,呈现出事件的真相与生命的体验。尤其是在表述人与自然或自然与人的情感交换上,他的笔由浅入深,感情细腻,触碰人心。
诗人厉雄久居国外,可他的根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他执著于中文诗歌的创作,他的语境深远,意味悠长。在驾驭语言的能力上,厉雄可以说是语言专家,比如他的《阁楼》
阁楼
雕花的窗户,上了年纪
长出一层老人斑
开关之间,呻吟声如泣如诉
沿着风的方向
孤独的飞檐
垂下沧桑的皱纹,一身羞愧
一年到头,憋不出几句话
整个下午,拨弄同一片叶子
地中海咬着交错的牙
母亲的呼喊
读书声,此起彼伏,悠远深邃
回头望去,一个远去的少年
纸上铺满深深的雪
椅子上
有阳光坐过的余温
整首诗干净,不絮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太,有景有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人厉雄虽身在国外,但他一直没有走远,就在我的身边,就住在我们的隔壁。听,他用诗歌在叩响我们之间那堵黑夜的墙……
他站在茫茫的地中海岸边,胸膛里日夜喧嚣着黄河的涛声!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厉雄,浙江青田人,居马德里。中国诗歌学会、世界诗人大会会员。凤凰诗社海外诗社社长。诗歌散见《诗刊》《中华诗词月刊》《中国日报》《扬子江》《诗选刊》《星星》《人民日报》《诗潮》《诗歌月刊》以及海外报刊等。诗集《归来的雪》,主编《侨中人文学》《海外文学》。
人间四月
马德里,封城30天
——题记
风撕破不可一世的传说
日子便被口罩拉长
西方的童话
如一盘沙子,靠一滴露苦苦支撑
鸟鸣剃去尖尖的春色
越来越长的头发,用二元函数公式
计算夜的大小
一个月的蜕皮,铁框窗子
剥下一捆捆的喘息
睁眼的芬芳,四月一遍遍地说谎
蛮荒人的边疆
成倍的数字,错失一剂剂药方
低至尘埃
芨芨草割开夕阳的痂口
梳一遍白昼,梳一遍黑夜
悬铃树抽芽的孤寂
在安静的街道上被言语涂抹煎熬
风声惶恐
阳台叹成了吐火状
渡
一一被点化的水分子
依着月光的顺序,晾晒唐诗的树龄
文字是女仙吹气如兰
在人间,催熟古意
一枚枚字,如桃花散落在水边
汪伦的山歌,乘着酒兴
寻找自己的倒影
月光拴住木桩,词语漂在水上
虚构的鸟鸣,在夜色下分行
古籍里的长短句
一边饮水,一边细吞慢咽
一页纸的厚度
彼岸伸出春暖花开
麻雀咳出血色的泣不成声
微微泛黄的炊烟
沿着春色诵经,沉寂的心跳
密封的江湖
不必说破渡船的性别
收获
初秋,身体变宽
放松的影子,慢慢回到身体
流水一样
在有节奏的河流中,回旋前进
粉红色的身影,转角遇到
青葱的样子
装满阳光,在滚瓜烂熟的日子里
一壶一壶细饮
一些梦想,剥下粗枝末节
在酒壶中酝酿
从青涩,到激烈的交错、中和
包括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从政治层面、经济学的角度
精确地计算抛物线的二次函数
最后慢慢沉淀
和风细雨,一节节有刻度的日子
如同一粒粒饱满的阳光
撒落在黑暗里
目之所及,光明堆积
小雪
画一片雪,积雪便满出台阶
一路淡下去的远山
贴近白云
呼吸越来越轻
一行脚印,深浅不一
一直向上攀爬
风里有几声鸟鸣
罕无人迹的山顶,没于寂静
雪还在下,天空变得空无一物
努力迈上一个台阶
雪深一寸
涂抹诗句的色彩便厚一层
一切的痛楚和爱
淹没在越来越厚的积雪里
雪莲花开时
整个人间被阳光唤醒
这个危险的夜
夜静静地,多么危险啊
一滴血试图
和一滴雪,拼接起来
避重就轻
世态炎凉的世界啊,光阴上长满雪花
从小雪,等到大雪
日子上流着水,雪还不见醒来
空等的花期,在窗下浮沉
从西楼,望断天涯
整夜整夜,脸颊与北风互搏
无非是再次虔诚,斋戒沐浴
双手合十
无非是再次拔出锈迹的长剑
刺破夜,刺破无眠
嗜血的剑啊,滑过朔风
也学会了互搏术,学会掩盖悲喜
阁楼
雕花的窗户,上了年纪
长出一层老人斑
开关之间,呻吟声如泣如诉
沿着风的方向
孤独的飞檐
垂下沧桑的皱纹,一身羞愧
一年到头,憋不出几句话
整个下午,拨弄同一片叶子
地中海咬着交错的牙
母亲的呼喊
读书声,此起彼伏,悠远深邃
回头望去,一个远去的少年
纸上铺满深深的雪
椅子上
有阳光坐过的余温
与石头对话
星空下,舒展开来的线条
构造起伏的点画笔法
那些裂开,喧哗,沉重和忧郁的章节
棱角分明
与石头的契约,已形成定数
他的灵感,是苍山上的月亮
阴影下,捏造三座门楼,和无数的竹叶
修辞立体的虚美
山脚的童子,栩栩如生
小心地掏空月下的低语
微微颤动的天地,一地碎银
沿着山脊,取出色彩
逐渐倾斜的飞檐,举起明月当空
按照风水布局,镂空竹叶
一道工序,一片叶子
一片叶子,便是一个生命
每一次的取舍
电光火石之间,把每一个夜晚的灯光
以时间为参数,贴上雪的形状
§§
辽河纪事系列小说之
三爷爷(四)
作者:辽宁山子
记得有个故事,当年传得最神。跟真事似的,我小时候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说是三道坎子有个姓赵的姑娘,在县城的烟酒公司上班,每天上下班骑着自行车必经沙岗子,一个夏天的晚上,由于单位开会开的太晚了,赵姑娘往家走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本来他打算住在单位女工宿舍,天黑他害怕走夜路。可不巧单位的女工宿舍被占用了,没办法,他只好壮着胆子往家骑。路过沙岗子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她借着星光急蹬着自行车,越怕越出事,由于用力不均车链子掉了,姑娘立马出汗了,四处看一个人也没有,不远处沙岗子遮挡着半边天,黑乎乎一片。姑娘腿肚子直哆嗦,要哭出声来。正在为难时,从沙岗子左侧小道上走来一个人,姑娘“妈呀”一声吓得要跑,可腿不听使唤,站在那里一动也动不了。当那个人走到近前,他才看清是个当兵的帅小伙。一身黄军装,在昏暗的星光下,高大的身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小伙子也打量起姑娘来,见姑娘身穿白白净净的上衣,长长的头发披散着,又起嘴角的两个酒窝,能醉倒所有男人们,两个人对看半天都忘了这是什么地方,还是小伙子先反应过来的,一问听说车链子掉了,于是借着星光到路边找到了两根木棍,就是树枝条,然后走到自行车前蹲下身子,不几下就把车链子上上了,两人于是你一句我一句聊了起来,此时赵姑娘也不害怕了,谈话之中他了解到小伙子家住在头道坎子,与姑娘家的二道坎子是邻村。到头道坎子必须得经过二道坎子。经过商议两个人决定同行。小伙子一蹦跨上自行车,姑娘于是窜上后座,边往家骑边东一句西一句的聊。
小伙子说他姓林,叫林长山,在沙岗子北于家房子西边的军营当兵,每晚步行回头道坎子家里。赵姑娘知道那确实有个兵营,住着不少的当兵的,到赵姑娘家门口时,两个人临分手约定第二天晚上还在老地方见,还搭伴同行,于是握了一下手分开了。
从此两个人每晚都在沙岗子路边相见,不到一个月就确定了恋爱关系,每晚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姑娘搂着小伙子的腰,脸贴在小伙子的背上,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心里别提有多幸福了。转眼近半年过去了,赵姑娘和林长山订婚了,看见俩人在一起走的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小伙子晚上总穿军装,好像不是解放军的装束,而白天小伙子下身蓝裤子,上身是白汗衫,但沉迷在热恋中的赵姑娘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细节。直到俩人决定去公社照一张订婚照时,一切才真相大白。相片出来时,赵姑娘欣喜地从纸包里抽出相片一看,当时昏死过去了。原来里面装有两张相片,一张上面只有赵姑娘自己,身边的位置空着,另一张赵姑娘身边是一具尸骨,赵姑娘受得惊吓不轻,三天后就气绝身亡了。赵姑娘的家人根据平时赵姑娘只言片语了解到南方是头道坎子的,于是去头道坎子打听。一问,还真有林长山这个人,不过四十多年前就死了,他弟弟林长水都已经五十六岁了。据林长水说,林长山死于三零年那次战役。当年是奉军的一个小排副。死时没有结婚,因此也没有留下后代。
回想起自己赢了钱差点被老洋炮轰,险些丢了性命,半途中又遇上鬼跟鬼赌了一场的前前后后,三爷爷越想越憋气,脸冲于家村方向骂道“他妈的,这年头,鬼都比人讲究,你们他妈的不是人。”
三爷爷遇上鬼的事大约过了一个礼拜后,他在村口碰上了骑着那辆永久牌绿色自行车的李宝和。李宝和其实也听说了三爷爷在于家村被老洋炮顶胸口的事,他意识到自己有些责任,于是很不自然的主动跟三爷爷打招呼,刚欲做解释,三爷爷没容他张口,因为三爷爷认为,如果那天他李宝和不走就不会发生自己被人用枪逼着,也不会贪黑离开于家村就遇上鬼。三爷爷一肚子的火气,从心里确认李宝和脱离不了干系,弄不好还与于家村那三个人事先串通好了呢。于是三爷爷没等李宝和开口说话,用手手比划了个停的手势,李宝和见状马上闭上了半张的嘴“你什么也不用说,一句话,这次你是菜板子躲卵子,开玩(丸)。老子差点丢了性命,以后你组的局,不要再来找我,老子玩不起”说完你三爷爷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转身离开了,扔下李宝和一个人手推着自行车站在那里发呆。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政治运动一场接一场,土墙上,电线杆子和大树上,到处贴满和写满了大字报和标语口号,什么‘无产阶级专政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等等,做买卖等于投机倒把,赌博和乱搞男女关系叫搞破鞋,据说这个词起源于清朝,开批斗会游街时,男女脖子上各系一双破鞋,老磕掺人了,常有人扛不住这般羞辱而上吊或者投井自尽的。当年游街和开批斗会,被批斗者头上还得带顶纸糊的大尖帽,上面写着打倒XXX的黑体字,并在名字上打上红叉,也不知道是哪朝哪代哪位高人发明的尖帽,听说刚刚解放时斗地主也用这种方式。三爷爷由于赌博挂了号,也被游街开了批斗会,事后三爷爷再也不敢赌了,也没有人再张罗赌了,不能赌,三爷爷就一时没事做了,家里缺了三爷爷这边的收入,生活一下子紧巴了起来,无奈,三奶奶拉着三爷爷下地干活,三爷爷根本不会种地,干一样错一样,竟帮倒忙,气的队长李春天和三奶奶一起骂他,临了,三奶奶骂道“得了,你还是滚回家去吧,这辈子要是一个人能生孩子,谁跟你是瞎了眼,还是个站着撒尿的老爷们呢。”三爷爷被数落的低着头不敢吱声,听说让他滚回家他比兔子跑的都快,还没等队长李春天发话,他已经翻过大坝回村里去了。
三爷爷从此不再下地,但也会引起一些人的意见,三奶奶就编个理由,说三爷爷腰疼病犯了,宋黑子就开玩笑说,“一定是昨晚用力过猛吧”,三奶奶这回装着没听见,要不是理亏,三奶奶不会轻易饶了宋黑子的。
不下地劳动,三爷爷每天坐在树荫下纳凉。听田瞎子讲古,当地人把讲故事叫讲古。田瞎子一肚子鬼故事,三爷爷对田瞎子一直很好奇,总想知道他怎么和他老婆在夜里干那种事的,田瞎子年轻时候是县里盲人文艺宣传队的,走遍全县二十多个公社宣传毛泽东思想,无论到哪,晚上,就给一些好奇地人讲鬼故事,当然都是偷偷摸摸的,让工作组知道同样会挨批斗的,后来跟同是盲人宣传队的女队员黄艳处上了对象了,宣传队解散后,他把黄艳领回了村子办了婚事,别说,田瞎子虽然两口子眼瞎,但生下了三个孩子一个个都是水灵灵的大眼睛,瞎老婆家里家外收拾的干干净净,大女儿两年前嫁到了三道岗子,丈夫是个转业兵,在县里电业局上班,两个儿子一个是大队拖拉机手,一个在大队磨米场子磨米,小日子过得不比别人家差,三爷爷打心眼里佩服他。
“田二哥,咱村里我最服的就是你”田瞎子虽然看不见,还是把脸转向三爷爷,翻了几下白眼根子“拉倒吧,我一个瞎子有什么可服的,我还服你鬼见愁呢”“别,别再提了,眼下真愁,不敢玩了。”三爷爷把卷好的一支旱烟,当地人叫蛤蟆赖的递到田瞎子手上“我知道二哥你是眼睛看不见,心里亮着呢。可不像一些人的眼睛亮心却黑着”说完自己也卷了一支放在嘴上。三爷爷先给田瞎子把烟点着,一股清香味立马飘了起来,这烟是当地的特产,抽起来利痰清嗓子。“你老哥是个大能人,满肚子经书不算,和二嫂愣是把娃也造了”三爷爷半开玩笑的说,田瞎子也忍不住的笑了笑,“这有什么能耐不能耐的,我这眼睛不是天生就瞎的,这三弟你也知道”田瞎子猛吸了一口烟。三爷爷当然知道,田瞎子是在十一岁那年放鞭炮把眼睛崩瞎的,田家洼村南不远处有个鞭炮厂,除了生产一些农村气象用的土火箭,防冰雹用的以外,还生产纸炮,纸炮就是一张纸,上面一个包一个包的,包里面是火药,用石头一撞去就响,是火药枪因火必用的引子。田瞎子眼睛没瞎之前叫田小宝,他于是把纸炮子摞到了一起,看上去像个炸药包,冬天生产队粪堆都结冰了,社员们都用镐刨,用钎子凿,田小宝用火药崩,谁知道遇上个哑炮。点着后冒了一会烟没响,为了保险起见,队长李春天的叔叔按着田小宝不让上前,当时李春天的叔叔是生产队队长,又过了半天还是没动静,田小宝挣脱队长的手,到近前一看导火索灭了,他于是掏出火柴,正要蹲下身点时,轰的一声纸炮摞子响了,冻粪块子满天飞,田小宝只觉得眼前一黑,痛的他嗷一声惨叫,他用手去捂眼睛,血顺着指缝留下来,一阵阵专心的疼痛,他昏了过去,醒来时已经什么都看不见了,从此田小宝成了田瞎子。
“再说,干那事用得着眼睛吗?一摸不就知道在哪么”田瞎子吐出一口烟接着说。田瞎子说的在理,三爷爷心里清楚,这田瞎子看了不少盲文书,对男女之间的事比睁眼的人都懂。三爷爷只不过是逗田瞎子,再加人就是想知道点别人的隐私。好像都有这个好奇心。其实对于夜里的那点事,三爷爷知道大同小异,当年那种条件,一家老老小小好几辈睡在一铺炕上,夜里想弄点动静刺激刺激情绪都得忍着,有时赶上哪个翻身就得暂停,赶上哪一个起夜,灯绳在炕沿下,伸手一拉全屋就亮了,就得急忙拔出装睡,这一惊一乍的只有半途而废,这样的事,三爷爷也经常遇上,三爷爷见田瞎子情绪不高,言语也少,于是三爷爷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迈着方步回家吃饭去了。
秋收过后,转眼入了冬。北方的冬天特别冷,大地和马路都冻裂了,尤其是马路,隔不远处一条大缝子,这个季节别说三爷爷闲着没事干,大部分社员都在猫冬,极少数人有点活干,像刨冻粪,倒粪,给牛马铡草等等。当然,生产队的豆腐房是一直有活干。三爷爷一天到晚遛房檐窜墙根晒太阳,这时的三奶奶屁股依然大,但不在浑圆有弹性了。奶子虽然依旧大但不再鼓溜了,如两个瘪瘪的皮囊耷拉着,三奶奶背上背着老丫头时。随手把奶子往肩上一甩,一边喂孩子一边手里干活。其实三奶奶的奶子已无一滴奶水了。老丫头叼着也只是占着嘴,闲叼着不哭罢了。看见三奶奶喂孩子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三爷爷看着也不顺眼,尽管不顺眼,心烦,但嘴上不敢言语。再怎么说三奶奶也是为了这个家才把自己累成眼下这个样子的,惹急眼了那一堆肉够三爷爷受得,一屁股能把三爷爷做成相片,因为三奶奶曾经不止一次提醒和警告三爷爷。三爷爷见这些日子运动不太紧,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杆老洋炮,和于家村顶在他胸口上的一模一样。另一只手还拎着两把踩夹,踩夹是八号铁线煨的,是专门对付野兔和黄鼠狼的,三爷爷终于找着事做了,那就是去辽河套子打猎,当年。辽河两岸的河套子里,到处都是树林子,草稞子和芦苇,野兔子,野鸭子和狐狸等野生动物很多,尤其是草狐狸和黄鼠狼,皮毛公社收购站高价收。当地人管黄鼠狼叫黄皮子,要是一等品的一张皮毛能卖十三块钱,七十年代初期的钱实在,我的父亲在钢厂的矿山采一个月的矿石工资才三十多块钱。
刚开始那段日子,三爷爷时不时把野兔子的肉偷偷往生产队长李春天家送。他知道让不让他继续打猎,是队长李春天的一句话的事,不管大队长民兵连长李宝昌和工作组组长张胖子允不允许,但只要李春天点头基本都没问题。就不会被游街批斗。果然,在一次全体社员大会上,生产队长李春天说三爷爷打猎是他安排的,是因为三爷爷每月交生产队十元钱,贴补豆腐房。生产队决定不定期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分大豆腐或者干豆腐,也就是说三爷爷打猎是为全村人和生产队服务的。其实,李春天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能经常吃到野味,那年头能吃上一口野味比现在能吃上一口鲍鱼都香。另外,三爷爷不会干庄稼院的活,全村人都知道,因此,也就没有人跟他攀比和计较,何况生产队还白分豆腐,这事弄黄了,谁也得不到便宜,还吃不上免费的豆腐了,就这样,三爷爷名正言顺的打起猎来。
三爷爷打猎村民没多大反响,年龄大的有点看法,认为打猎是害命的事,不正经的人才干呢。尤其是三爷爷出出进进,手里还老是拖拉着动物的尸体,和三爷爷平时近一点的都劝他,但三爷爷笑着应承着该干啥还干啥,也有人非常严肃认真一本正经的说,残害生灵不得善终,会遭报应。三爷爷就跟人家翻脸急了眼,说人家是在诅咒他,是见钱眼红。回到家里,三奶奶也不赞成他出去杀生害命,说黄皮子和狐狸都记人,能找人寻仇。三爷爷一脸不在乎的第一次吃了豹子胆似的顶了三奶奶一句,“我鬼都见过,还鸡巴怕小小的黄皮子和狐狸?”三奶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说什么也没用,你是瞎蜢叮牛逼,就认准一个门了。真是个蒸不熟煮不烂的混人。”(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