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我作为黄陂区武湖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副指挥长,参与了武湖街肖咀社区抗疫工作,转眼,武汉解封已近1个月,但有些人和事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五一休假得空写就此文,谨献给社区战疫一线的战友们。
吴所长三件宝
大年初二,本应在王家河老家享受四世同堂的武湖财政所所长吴春华,接到武湖街主要领导的微信通知,要他到武湖办理有关财务手续。老吴意识到疫情严重、情况紧急,简短地向年迈的父母说了声:“单位有急事,我要到武湖去”,便发车直奔武湖。
吴春华紧急召集家住武湖街的8名同事,到“双进双服务”共建单位——肖咀社区,参加疫情防控。这一干就是70多天,在社区防疫一线度过他58岁生日。在疫情防控期间,老吴随身带着三件东西:一是手机,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购买团购物资,他用手机联系超市,帮助购买;小门店私自营业,屡劝无效,他用手机联系市场监督所、社区民警联合执法强制关停。二是口罩,遇到居民外出没戴口罩,老吴热情地递上口罩,并提醒说:“戴口罩,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三是铁丝,对居民区封闭管理,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隔离挡板多处被损坏,垃圾清运不及时,垃圾散落在街头巷口,老吴用铁丝一次又一次把挡板固定,用铁丝把垃圾一袋又一袋钩到垃圾桶中。
社区网格员的“疫”期恋情
2月中旬的一天,一向上班早的社区网格员黄冠杰迟到了,社区邓建军书记正准备联系他时,他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我忙问:“是不是家里有什么事?”他只是摇头说没事。晚上九点,我看到他手头的事快做完了就问他:“我看得出你这几天状态不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一再追问,我才知道......小黄原在汉口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几年前其父亲因病去世,为照顾年迈的爷爷和体弱的母亲,他辞去了薪资不错的工作,应聘到社区做网格员,他有一个交往一年多的女友,因疫情影响留在孝感家中。
除夕夜,女友多方劝阻小黄参加社区一线防疫,小黄坚持说“我在社区工作,关键时刻我不能退缩”,当晚两人相持不下。2月4日,社区邓建军书记带领黄冠杰和江红安到社区一位发热病人家中了解情况,当时小黄仅穿了一件简易防护服,戴一层医用口罩,到病人家中与病人面对面了解情况半个多小时,病人高烧至39.3度,CT诊断报告显示:双肺弥漫炎症。当晚七点送定点医院治疗,第二天被诊断为疑似病例。
小黄告诉我:2月4日后,连续几天夜深人静时想起此事,不知如何面对,根据相关的案例推测,他很可能被感染,自己瘦弱的身体扛得住吗?一旦住院治疗爷爷妈妈谁来照顾?要不要告诉女友?怎样告诉女友......2月14日情人节,其女友微信、电话多次联系小黄,他只是简单回了句“在忙”。直到我和小黄交谈的前一天晚上,女友和他视频时,突然说了句“我不该总是站在自己角度考虑问题,只顾着担心你,你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说完对小黄笑了,像犯了错的小孩在承认错误,小黄心里一暖,试探道:“那如果哪天我真的被感染,你怎么办呢?”,女友调皮说道:“别瞎开玩笑,你要是真有这事儿,我才不管你呢”,小黄调侃道:“放心,我要真出事儿了,保准玩失踪,微信一删,电话拉黑,人间蒸发”,“你敢,你试试?”女友摆出一副生气的表情。“本来就是啊,长痛不如短痛,不能耽误你”小黄脱口而出。
那天晚上,两人谈了很久很多。4月8日武汉解封,小黄的女友赶来武湖,两人见面了......
老板志愿者的行与诗
有一位被人们称为“杨总”的志愿者。杨学锋,57岁,中等身材,一副眼镜更显其儒雅和睿智,曾是武汉知名民营企业高管,现为武汉人为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放下绕膝的孙孩,到武湖街五通口社区做志愿者,走街串巷做宣传,上门测温搞排查,居民封控管理守卡点样样抢着干。
我与杨总是30多年前的农场场办企业的同事,疫情发生前我们交往较少,他值守的卡点与我所在的社区卡点仅一条马路之隔,我常和他探讨一些防控办法,他的建议给了我很多启发。直至武汉解封,我们才有了一次长谈。当我问杨总:“你这些年发展得不错,怎么想到来当志愿者?”他回答道:“我一家人生活无忧,面对这样的疫情,我觉得我应该站出来。”临别,我们互加微信,他发给我的第一条微信,竟是他创作的诗——《平凡的志愿者》,并留言说:“写诗是我的业余爱好,这是我做志愿者时,对身边抗疫志愿者的敬意,有感而发。”现摘抄如下,向抗疫志愿者致敬!
他不是诗人,
却笔记了诗章。
他不是医生,
却开取了良方。
他不是战土,
却手握了温枪。
他远离了亲人,
却接近了生人。
他走出了家门,
却走进了国门。
不知道他来自哪?
却知道他要去哪。
不知道他是谁?
却知道他为了谁。
疫毒挡不住他逆行的脚步,
阴云遮不住他不屈的背影。
他是百姓的防火墙,
也是平凡的志愿者,
他是你们的好朋友,
也是我们的亲战友。
他是人民的亲闺女,
也是祖国的好儿郎!
风雨中神秘送伞人
3月26日,上午我和社区的几个同志正在徒步巡查,突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几个人一阵飞奔,跑到社区服务大厅已淋湿半身衣服。几个人忙脱去上衣,打开空调进行吹干,这时,商住小区物业公司的万兰生经理推门进来说:“这是我们小区的一个业主送给社区的。”社区邓建军书记问:“是谁送的?”万兰生经理答道:“没看清楚,是个女的,把拾把伞放在门卫室就走了,你们看这还有张纸条。” 铺开纸条一看,上写着“感谢你们的风雨兼程,你们辛苦了!”纸条上面没有署名。
几天后,我和社区肖四军副书记到这个小区了解封控情况,一个年轻女子向我们走来,在离我四五步远时,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用武汉话对我们说:“疫情期间,您家们到我屋里做工作,我爹爹不配合,说了些过激的话,请您家们原谅,我在隔离时候,街道里、社区里对我们家里人照顾得很周到,谢谢您家们。”万兰生经理走过来,对我说:“我了解清楚了,上次送伞的人,就是她。”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2月初,这位送伞人3岁多的女儿,被诊断为疑似病例,经过治疗康复出院。2月24日,区指挥部通知要求,将女儿住院期间陪护的妈妈进行隔离观察,社区书记电话联系,做工作劝导,孩子的爷爷提出多个理由,拒绝配合。下午5点多,我和几个同志上门做工作,孩子爷爷拦在门口,大声说:“要我儿媳妇去隔离,必须有市政府文件”,我们拿出相关文件后,他又提出现在实行封闭管理,儿子长期在外地工作,儿媳去隔离,两个老的,一个小的无人照顾,要求我们承诺不出任何问题,直到我们留下自己的姓名、职务、电话号码和相关承诺,他沉默了,好几分钟说,我们要商量一下,1小时后答复。
我们从他家出来,我一面请跟他家熟悉的物业公司万经理接着做工作,一面安排社区肖书记继续上门劝说。直到晚9点,女孩的妈妈送到了集中观察点。
现在,我的战友们又战斗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场。战友们,加油!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文:黄陂区武湖街道办事处 王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