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河龙门 话今昔沧桑
文/ 丁继坤

闻听山陕交界黄河禹门口的龙门,新建了高空玻璃桥旅游景点,慕名观赏。
2020年5月2日,利用“五一”假期,我与儿子驾车前往观光。我们沿着新修的宽敞平坦、花红树绿的108国道车如箭飞,疾驰而行,一朵朵盛开着五彩缤纷的月季花尽收眼底,给出游增添了舒畅的好心情。
进入龙门地区,过去印象中的灰尘满天、污染严重的脏、乱、差环境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蓝天白云、干净卫生的良好生态环境,使人感慨万千。
这是近几年来,韩城以“壮士断腕”、铁腕治污治霾、加大国道两旁乱堆、乱放整治力度,让城市变脸取得的显著成效,逐步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整治目标。
车经下峪口,古地重游,50年前我曾参加治黄工程的旧貌今非昔比,不复存在,难寻踪迹。一排排新建的大唐二电、五百万吨煤化、焦化等现代化企业琳琅满目,高大的厂房比比皆是。按照环保要求,全部实行节能减排的封闭式管理。
特别是陕西重点企业——龙门钢铁厂区扩大了好几倍,成为陕西钢铁重工业的支柱产业。 啊!真是今非昔比,旧貌换新颜。来到禹门口,铁路、公路四座黄河大桥气势如虹,横跨山陕,连接秦晋,贯通南北,成为华北、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实现了黄河天堑变通途的愿望。原来的铁索桥已被拆除,只能深深地永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进入景区,一座古建的“望龙门”牌坊映入眼帘,两条巨龙盘柱而绕,活灵活现。
两边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北面“紫岳巍巍两扇龙门朝北斗,黄河滚滚一条玉带绕西秦。”南面“禹门叠浪九曲黄河争胜景,平地轰雷一声炮响夺奇观。”两副对联对仗工整,内容精练通俗;书法苍劲有力,字体恢宏大气,概括了黄河龙门的自然景观。
步入牌坊,在黄河岸边有一条十几米长的铜雕渡船,渡船边舷的“王震大军抢渡黄河”红色字体交相辉映,闪闪发光。渡船上面风帆招展。船上站立着十几名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的解放军指战员与船工,有的手拿望远镜正在瞭望,有的紧握钢枪冲锋向前,有的埋头奋力划桨,抢渡黄河……这副波澜壮阔的战斗场景,把游客的思绪带入到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解放战争时期。
下面中共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党委、村委介绍了当时解放大军西渡黄河的基本内容:禹门口是通往大西北的咽喉要道,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1947年,人民解放事业如火如荼,西北国民党胡宗南残部苟延残喘,妄图凭借黄河天险阻挡解放大军西进。为了加快全国解放进度,王震将军率领的二纵队遵照中央军委命令渡河西进。1947年7月,王震将军率部在山西省河津县休整待发。中共河津县委组织龙门及周边五百余名船工成立了禹门口船工大队,支援大军渡河。1948年2月23日,(农历正月十四日)二纵先遣队六百名勇士在东禹门口整装待发。9点渡河战役打响,支前民工摇船载着先遣队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直扑对岸。
在经过激烈战斗,占领了西禹庙和下浴口一线,扫清了大军西进障碍。战斗中龙门村四位村民原根帮、原有屯、原长印、原五子为支前摆渡献出了宝贵生命。2月25日至3月8日,经过14天激战,二纵王震大军全部乘船渡过禹门口挥师西进,加快了解放大西北的进程。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再往前行,新建的亭台楼阁、商铺饭馆琳琅满目,来往游客熙熙攘攘,形成一片热闹繁华的商业交流市场。
游览中,白求恩铜雕展现眼前: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年),1937年1月率领美、加联合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3日抵达河津,3月4日度过48岁生日。 3月6日来到禹门口,7日乘船渡过黄河,3月31日到达延安,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有一座习仲勋、贺龙的铜雕:1948年,西北解放战争进入关键阶段。为了给西北野战军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贺龙和西北局书记习仲勋辛勤奔波,在黄河两岸,组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
1948年2月来到禹门口检查支前工作,并对当地土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景点有一个“龙门古渡铜像地图”,把古代黄河龙门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游人眼前。旁边还有一座唐代李世民铜雕,附有当年到龙门的一首“砥柱铭”诗词:“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展存。”表达了唐朝皇帝对黄河龙门的赞美之情。在黄河岸边,一座“引黄灌溉枢纽工程”正在运行。渠道里滚滚的黄河水顺渠而下,浇灌农田,造福于民,这是禹门抽黄工程的一个缩影。
这不由我回想起五十年前的1970年12月,从这里给修建西韩铁路拉运水泥。那时我正当风华正茂,年轻力壮的年龄。由于当时山西河岸还没有公路,只有一条水渠从这里可以通过。
当时车多渠睹,架子车无法到几里外的神前村(现龙门村)装水泥,我们只能将架子车放到桥头,用人力把重量百斤的一袋袋水泥从渠边背过。行走在仅宽几十公分的渠边上,外面是汹涌澎湃的黄河急流,内面是满渠的人、车,使人心惊胆颤,头晕目眩。稍有不慎后果就不堪设想。
我们身背水泥,目不转睛,稳步前行,在举步维艰中终于完成了艰巨任务。如今旧地重游,真是今非昔比,感慨万千。走进景区,我再一次享受到老年人的优惠政策,仅购10元门票就登山而入。
我们沿着新修的盘山栈道攀登而上,途中经过“鱼跃龙门”、“高空秋千”、“打靶射击”、“悬空索道”、“步步惊心”等景点,来到最高处悬空几百米长新建的“玻璃桥”。漫步桥中,我目视前方,小心翼翼、脚踏实地往前体验。
走到桥中,透过玻璃往下观看,刺激神经,头昏眼花,十分惊险,感到非常可怕。稍站片刻,回过神来,鼓足勇气,继续前行。我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决心,终于到达玻璃桥头,举目观看,黄河龙门全景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黄河好似一条玉带,弯弯曲曲由西向东奔流而去;河中的游船、气艇百舸争流,上下穿梭;远处的龙钢、煤化厂房林立,星罗棋布;铁路、公路黄河大桥齐头并进,新建的黄河公路大桥横跨黄河,啊!好一派黄河龙门胜景,不到此处是欣赏不到的,这真是站的高、看的远。我与儿子在此拍照留念。
身站玻璃桥,不由我联想到人生之路:不论对待世间任何事物,都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胸怀宽广,海纳百川。
绝不能鼠目寸光,一叶障目,斤斤计较,因小失大。这样才能襟怀坦白,淡泊名利,宽以待人,厚德载福,立于不败之地。黄河龙门的沧桑巨变,今非昔比来之不易。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更需要发扬革命传统,砥砺前行,再接再厉,为实现伟大的强国之梦再立新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