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情畫意儲胸中 山川跡化入丹青
——著名畫家蔡愈平的藝術特徵
徐學勝
(中國書畫報美術評論家 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
著名山水画家蔡愈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十分注意形神兼备的创作手法。他在造型上有一个整体的诗情、意境、骨力与气势。

秉承“形似需全其骨气,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绘画宗旨,完全把自己融汇到大自然的境界中,并在这种境界中领悟山魂,探觅画魂,寻找自己毕生追求的北宗与南派相融的本质神韵,营造出独特的创作观。

賞讀蔡愈平的近作《香山煙雨圖》,使我們看到畫家抓住了山水畫的本質,畫山是山,畫水是水,虛實相間,動靜結合,有表有里,有血有肉,整幅作品成為一個生命的整體。體現了嶺南畫風山嵐疊翠、煙雨朦朧、潤澤曠達、深澗流水、以形達意的文人情懷。此作構圖章法佈局十分講究,運筆首先起於右下部分山嵐疊翠,樹木蔥蘢間的安居山民;

承於計白當黑的大塊水面和拔地而起的峰嶺,轉於深山崇嶺間奔瀉而出的瀑布,合於深遠渺茫的遠峰與題款。充分運用了勾、皴、點、染、擦諸法,調動了近視、中視與遠視構圖程式,在春風和暢萬物競發的環境下,以對自然山川發出的內心深愛,以自覺而又快意的筆墨,揮毫潑灑直追藝術之美的核心內涵。作品賦以明麗愜意的色彩,飽含著故鄉婉約的抒情。

尤其在选材上形成了小中见大的突出特点,通过有限的画面,扑捉大环境大题材中的典型物境,给以匠心独具的描绘,把作者家乡美的一腔热情,深刻的体悟,采撷的美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使这一写实笔调下的作品,呈现出一派空灵神化的至高境界,通过欢快跃动的节奏,典雅悠然的韵律给人以赏心悦目沁润肺腑的美学享受。

蔡先生不但善于营造巨幅大作,团扇、斗方小品更是雅丽俊秀,赏之让人驻足流连赞叹不已。《太行秋色》、《秋韵》,是他最近的力作,也是乙未年采风偶遇即兴而作。典雅别致俊秀的《太行秋色》图,来源于蔡先生深入英雄的太行腹地采风写生,信手拈来之妙品。

在这幅镜心团扇画作中,近景以大笔皴擦山谷岸畔一派硕果丰登的景况,又以老辣苍涩的笔调勾、点、染、擦绘出树木花果之繁茂;更有古典民宅坐落在花木掩映之间;远景则是山岚起伏苍翠叠嶂,绿树红果散布在满野遍山;令人惬意的是,一群报喜鸟傲翔在深邃空旷的山峡沟谷中。好一派太平盛世,安详富饶的和谐大美之景象。

绘画艺术的空间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所谓有限,如画面的大小决定于画幅的大小,尺页为小幅,丈二纸为大幅,无论小幅或大幅画面的大小都是有限的。所谓无限即在有限的画面上表现出无限宽广的景色,也就是称之为“咫尺千里”,如同古人宗炳所言:“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廻”。

我们欣赏蔡愈平先生的团扇山水画作品《太行秋色》,即表现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里之峻”的美学价值。以其娴熟的技法和高超的审美视野,达到了以有限成为无限的实际效果,也说明小品山水画存在着一种具有微妙的“神力”,这种“神力”,佐证了蔡愈平驾驭笔墨语言的能力已达到了至善至美的高境界,不但技法娴熟,更决定了其审美情趣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使然。

蔡愈平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和王義之副院长、汕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澄海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市总工会翠园书画社澄海分社副社长,自幼酷爱美术。1979年参军入伍担任连队文艺宣传干事,舞文弄墨写字绘画!

退伍后先后拜师于著名画家蔡仰颜和许川如先生,涉猎诸项,专攻山水,以传统和自然为根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几十年来参加各类大奖赛获奖多项,2012年、2015年、2017年连获中国书画报主办的“华夏之星优秀作品奖”。我们欣喜地看到,蔡先生必将在承继北宗与南派山水国画艺术道路上,独辟蹊径,再攀高峰。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