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华原创作品
在当农民的日子里(连载之十)
曾宪华
(之十)
红苕入窖后,成明找了脾气温和,且做活儿细致的四老表一道烧大屋窖。
四老表拉了一把弯子身子准备点火成明,“你走开,烧煤炭灶,我有整套的经验,你这两个谷草和豆根是发不了火的,你去抱点木棍和拿一把麦粑扇来……”
可能是新打的大屋窖灶,竟然点了四次火,并用了一捆木棍才将煤炭引燃。
成明看着生产出工敲锣用的闹钟,“老表,这阵没啥事干,你先回家吃了饭再来,别急第一次看温度是三个小时后。”成明对着老表的耳朵,“老表,千万不能喝酒哟,因酒精诱发红苕的软腐病,黑斑病,加之到窖里查看温度也不安全……”
未等成明说下去,老表就不耐烦地,“哎,老表,你娃儿怎么也成婆婆嘴了嘛,不喝酒至少说了三次。”老表解下围布,“我用不了三小时,吃了后顺便去你家,给你把饭带来。”随后,快步离开了。
成明端起红苕稀饭,也没忘记滔滔不绝,“……开门后,先将煤灯伸出屋内,若煤油灯熄灭,说明此刻屋内严重缺氧,应开门通风后再进去。2,进屋后,只能走烟道两边,千万不能踩烟道,防止事故发生。3,上中下三层的18支温度表均要细看,小数点保留一位,并做好记录。4,若发现烟道漏火,只能用砂子堵塞,千万不能用水泼。吃完饭后,我去晒坝挑两挑砂过来……”
老表尽管“嗯嗯”地点着头,但好面子的他还是娓婉地,“老表,你说这些都是基本常识,我虽没你文化高,但毕竟也混过几天初中的。”老表拍了成明的肩膀,“老表,你慢慢吃,我去挑砂。”随后,挑起鸳篼走向晒坝。
老表左手掌煤油灯,右手从测温竹筒拉出温度表,“左一上层18,3度,左一中层18,5度……”成明一一地将老表报的数据,填在事先准备的记录表。
老表见成明放下笔和本子,“老表,烧了三个小时,温度升了多少?”
成明认真地,“靠烟道最里边的左三,右三下层分别升了7度,7,2度,整个屋窖平均升了6,3度……”
未等成明说下去,老表疑视着成明,“老表,这才烧了三个小时,就升了6,7度,你说要烧四十个小时,我真还不相信呢!”
此刻,成明也感到迷惘,“其实,我也不相信,但培训时农业局的专家也确实是那样讲的,烧火时间与屋窖大小,红苕数量,以及室外温度等都有关。一般情况下,15000以下的小屋窖,通常烧37一40小时,15000一25000斤的中型屋窖,通常烧40小时以上,我们的屋窖属中型……25度以前升温较快,25度后可能1小时还升不了1度。”成明将“川叶”递给老表,“哎,争过铲铲,该烧多少时间就是多少时间。两个人守着灶门也是浪费,老表,你把这支烟抽后睡一下,两小时后我叫你进屋看温度……”
凌晨两点,成明与老表第十次进大层窖查看温度。打开门,只见砖块砌的烟道红彤彤的,靠近里面山墙喷出几公分火苗。老表将煤油灯放红苕上,“你出去把砂递给我,然后把和起的稀泥巴撮一铁锹……”堵完火苗后,实测窖内平均温度为33,5度。成明把“川叶”烟盒摆在板凳上,“老表,抽烟随便拿,下半夜不能睡觉啦,半个小时要查看一次温度,辛苦你了……”
老表摸出装叶子烟的油纸口袋,“老表,看你说些啥子哟,我加班为队上烧大屋窖得工分,哪能接二连三抽你的烟哟,再说纸烟又不过瘾。”随后,老表衔起烟杆拌和封灶门,灶坑,烟囱的炭灰稀泥巴来。
天未亮,大屋窖实际平均温度35,7度。老表见成明拿起火铲撮煤炭,“老表,你还要加炭烧火呀!我认为等灶里炭烧过就可以闭火了。”
成明习惯性地挠了后脑勺,“专家讲的通常情况下,闭火后回升温度为2一3度,但红苕的欤腐病,黑斑病必须三十八度以上才能杀死,现在闭火我一点把握没有……”
未等成明说下去,老表就有点不耐烦了,“你娃儿左口一个专家,又一口一个老师,我看你是读书读穿夹了。你认为专家就亲自烧过大屋窖呀!”继而,老表换了口气,“我不过说说而已,烧火,闭火,还是你自己拿主意……”
成明思索了片刻,扔下火铲,“老表,你说的有道理,即便是回升2度,也只差0,3度,不至于那么巧晒。掏炭渣闭火,顺序是先封灶门,后封灶坑,最后盖烟囱。”两老表一个照亮,一个砌砖抹灰,忙了大半个小时才完成闭火工作。
一个小时后,两老表第一次进屋窖检查闭火后的温度。老表拉出第一支温度表,惊讶起来,“老表,温度有点高哟,左一上层38,7度……”成明打了手式,“不管有多高,把18支温度表看完了再说。”
成明拨了算盘,“也,硬是高得狠呢,平均温度39,8……”
未等成明自言自语下去,老表趾高气扬地,“我说你娃儿不相信,专家说至少烧四十个小时,而我们只用34个小时,专家说回升温度2一3度,而我们回升温度为4度以上……如何?老表我说的没错晒。如何降温,如果需水沟灌水,我就去凉水井担水……”
成明伸出大拇指,“四哥,见多识广,小弟甘拜下风。先打开门窗通风,若一小时温度降不到38度,再抬风车来吹,水沟灌水降温是下策……”
老表胸有成竹地,“老表,你嫌水沟降温清理积水麻烦,那就拆掉灶炕砖……你既然是高材生,应该知道夏至不热,三伏更热的道理吧。即便是降至36,37度,密封后仍可超过38,39度。即便是差1度,到时生灶火就行了……”
成明“嗯嗯”点头后,“老表,就按你的意见办,拆砌灶门,灶坑砖……”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