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秦鼎杯征文大赛散文类
二等奖作品(3)
丹凤秦鼎茶业有限公司

独 恋 秦 鼎 绿 茶 业
文/李妮

身为丹凤人,自然爱喝丹凤产出的茶。自从喝惯了秦鼎绿茶,唇舌间就再也难以容下其他的茶味。推之于其他物事也是同样的道理,由你世上风景万万千,我自钟意其间一隅而乐之。
每次回丹凤,我总要去广场南路的丹凤泉茗茶叶店里看看,随便再给亲朋好友带些好茶,看着她们欢欣喜悦的笑脸,我心里也是很愉快的。
说起秦鼎绿茶不得不提丹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的毛坪基地,那里是秦鼎绿茶的主要产地。花朵烂漫的阳春到了,茶乡毛坪的茶园里,一排排的茶树整齐有序的栽种在田垅间,一簇簇的翠绿喜人,阳光洒在茶树上,茶叶闪闪发亮,鲜嫩的茶芽好似新荷的尖尖角,早已萌发吐露在茶树的顶端,这时候正是春茶的黄金时段,茶园里采茶人辛勤的劳作,争分夺秒的抢抓时间指望着早一天采完新茶卖个好价钱。随着采茶人手起茶落,不一会儿,携带的竹篓里就有不少嫩生生的茶芽,这些茶芽将经过采摘、摊青、杀青、揉捻、分筛、提香、烘干等一系列制作工序,就可以制成一杯杯清香宜人的开春茶供人饮品。
去年,我有幸去毛坪采了一回茶。居在宽敞洁净,琴筝渺渺的华室里喝茶是流韵雅致的,室外采茶却是一项极苦的差事,手臂上挎个竹篓,弯腰躬背,顶着烈日,指甲一片片的掐摘着春芽,一天采摘结束是肩背疼痛,指甲也是钻心的疼。采茶时性情也不能太急躁,慢工出细活。耐不住性,只图进度快速的采摘,采来的茶却是成片叶子的嫩条,茶的质量口感、价钱自然受到影响,好茶是讲究一叶两叶的妙处。
暖暖的午间,阳光亦变得慵懒,却正是品茶的好时机。宋人曰:品茶者,品水也,器也,境也,心也。清澈纯净的泉水加热后,撮起一些秦鼎绿茶投入杯中,冲洗一番倒掉,复向杯中加入热水,瞬间茶叶浮浮沉沉,嫩芽卷叠,清香微送,静置片刻,浮在杯面的茶叶缓缓地沉下了杯底,碧绿如茵透过玻璃杯,分外的养眼沉醉。呷一口入唇,醇中有爽,厚而不涩,入喉留香解渴又消乏,丝丝缕缕的茶味飘满了整个阳台,连手里的书亦被染上了茶香,扉页清新甘甜,过目不忘,下午的时光就氤氲在茶香里,闲适舒缓的在书香中独自沉吟,品味这人世间最是清雅的乐事,正是双耳不闻窗外事,偷得浮生半日闲。
茶自古至今都是迎客送往,不分俗贱的高雅佳品,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王侯将相布衣柴门都离不了它,茶如人生人如茶,禅茶从来是一家。更有以茶待友,因友结缘不失为世人清士所喜爱推崇的。清末的蒲松龄,曾在繁华的路口,用一盏茶,招待往来宾客,地北天南,前朝旧事,都在一杯茶里迤逦而来,才有了他笔下的那些白面书生,狐精仙子,鬼怪妖魔,良善路人,演绎出缱绻悱恻的狐仙爱恋,抱打不平的拔刀相助,降妖伏魔劝人向善的警示恒言。茶神陆羽和好友崔国因茶结交,纵情山水,吟诗寄兴,品茶论道,友情坚固自不必说,事业上更是帮助陆羽写出茶的巨著《茶经》。
身为普通人,生活清淡如茶,苦乐相随,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那年正是初三升学的关键时期,下午放学回家,母亲从地里劳作回来未来得及给我们做饭,晚上学校还有自习课,我陡然心急起来,揭开电饭锅看见里面有剩下的米饭,心想着白水泡米饭没有味道不好吃,就捏了些茶叶泡在碗里,再用茶水泡些米饭,囫囵吞枣般咽进肚里,放下饭碗就往学校走。时至今日每次喝茶时总会想起这事,不由得我哑然一笑。而今平静的日子,在一杯茶里安稳着,却时常觉得生活少些什么,没有了童年的乐趣,玩伴,徒增添了世事的琐碎,烦恼还有浮躁,总是缺少如茶的安静素简。
人生如梦,恍如一盏茶的工夫,春光即逝,闲时可约三二好友带上孩子去毛坪采茶同乐,在花阴绿柳下品尝秦鼎绿茶,可根据各人喜爱而选择绿茶或红茶。身边友相伴,闲话叙桑麻,孩童流连嬉戏茶树间或吊桥上,茶园风景亮丽如画,杯里乾坤大,清香飘天涯,享受着茶不醉人自醉的妙趣和悠闲。
“一诺好比头上天,一诺胜似万两金,一诺虽小重如鼎,一诺既立啸乾坤”,这是越剧《陆羽问茶》里的一段唱词,与秦人重诺,一言九鼎不谋而合,细细思索这句振聋发聩的广告语,心有戚戚,为秦鼎茶叶有限公司喝彩助威。位于丹凤县武关镇的东南方毛坪村,海拔400—2000米,在此地种植的茶园里生长出来的具有色泽翠绿,香气浓郁持久,汤色绿亮透明等特点,因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的“丹凤泉茗”、“秦鼎翠芽”、“秦鼎绿茶”、“秦鼎红”牌天然绿茶红茶系列产品在行业屡获大奖,市场上备受消费者青睐。秦鼎茶叶有限公司以自营生产基地为核心,采 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周边农民、贫困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建立了标准化茶园4500余亩,带动农户和贫困户以茶叶为主要产业,真正成为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阳春白雪三月间,是希望,是暖阳,每天冲泡一杯秦鼎绿茶,不关名利,不计得失,在氤氲的茶香里,感受商山丹水的清新空气,体悟人生百态的生活气息,恬然自得,充满力量,继续驰骋于征途,策马扬鞭,奋力前进。

作者简介:李妮,陕西丹凤人,有很多文章在报网平台发表,喜欢散文写作,多次获得各项征文奖证书。
编辑张建超13892336525(微信同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