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药盒
文/杏儿
母亲的药盒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一个八寸来高六寸宽的铁皮盒子,外面呈墨绿色,内面好象还生了锈,底角还锈蚀了两个小洞。从我记事起这个药盒整整伴随了母亲的一生,直到仙逝。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比较困难,能解决温保就很不错了。特别是我父亲在旧军队里干过,后来又赴缅西征抗日,肃反时成了一大历史罪状,发配去了大西北后杳无音信。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五个艰难度日,一家人六张嘴全凭母亲47.5元的教书工资,人均每月不到8元的生活费,要读书,要穿衣、要吃饭,生活的拮据可想而知。因此勤劳节俭的母亲就把一切能省的都省了,包括看病。

母亲的药盒里从未装过值钱的药,无非就是十滴水、甘草片、阿斯匹林、霍香正气丸之类。这些老药不仅价廉物美,且药到病除。肚子痛了,母亲就给我们用半杯温开水再放几滴十滴水,若风寒感冒了,母亲就用两片阿斯匹林加霍香正气丸,如囗腔溃疡,母亲不疾不徐地从药盒里掏出两粒维C,两粒维Bl或B2,再给你倒杯白开水,吃得两次,准好。不知是我母亲″医术"高明,还是老天保佑,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全家大小六口人在那时侯就是没进过一次医院,沒看过一次医生。在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个奇迹。我们也曾搬过几次家,从潮宗街小学校内搬至潮宗街,再至福庆街然后再回到潮宗街,每次搬家,总要舍弃一些家什物件,但母亲却始终把药盒当宝貝疙瘩似的收藏着,哪怕是个极不起眼且巳锈蚀的铁皮盒子,始终不离不弃。

也许, 这个墨绿色的药盒是母亲当年的嫁妆,娘家对女儿的祝福,也是对后人的期盼,用清凉慈爱的语言去诠释人生、生命、家庭的繁衍与幸福。
也许,是父亲新婚后送给母亲的礼物。过去表达爱情的方式不是卿卿我我,花前月下,也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方小手帕,一双棉袜或一段碎花布。而一个小小的药盒表达了父亲的一份温馨,一份情真、一份关爱,也诠释了他们一生的坎坷与命运。

其实,母亲的一生都在药盒里装着,小心谨慎,不急不徐,安贫守道,勤劳朴实。世界很大,她却把她的感情,她一生的挚爱,她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她对家庭的责任全部装在这小小的药盒里,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在母亲慈祥的目光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成家立业,直至也担起了妻子、母亲的责任。

母亲的药盒就象滂沱大雨中的一把伞,是寒冷萧瑟中的一碗姜汤,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缕清风,是皑皑白雪中的一瓣温暖,它伴陪着我们走过风雨飘摇的日子,也激励着我们笑对纷呈的人生。在母親的药盒中,我们学会了坚强、隐忍;在母亲的药盒中,我们学会了艰苦奋斗,勤俭持家。

隔着岁月的烟云,我们都在经历着,等待着,遗忘着,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母亲的药盒中,我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与生活握手言和,最终,改变自已的命运与人生!




作者简介 :网名杏儿,本名陈细彬。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当代中华诗词庫》入编诗人,原创诗歌作者。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民协、诗协会员;常德市首届政协委员。常德市作协、诗协、散文家协会会员。长沙市望城区作协.诗协会员。於全国报刊媒体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100万余字,有五十余篇作品获奖,全国中华诗词综合大赛中获《德艺双馨诗人》称号;世界汉诗协会授与《百佳诗人》荣誉称号。出版新诗专著《湘北纪事》一部,获丁玲文学奖。个人辞条.小传入典《艺术人生》《当代文艺家传略》《当代女诗人传略》《湖南文艺家传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