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楚山
一、田螺小镇
晚春时节,收到浏阳散文作家彭晓玲消息,说要举办打卡浏阳十佳旅游景点的采风活动,邀萍乡作家一起去,这自然要去。
浏阳嗦螺,记忆中原就有,十数年前,浏阳河上还有夜航船做夜宵,外乡人去了,在船上喝啤酒,吃嗦螺,看烟花,真正是浏河两岸夜夜笙歌、灯火辉煌,一切都是人世的火红与热闹。后来慢慢来知晓,浏阳嗦螺其实源于其下属的官渡镇,十数年过去,浏阳河恢复了碧空深流,嗦螺却在餐饮行业越做越红火,还发展起了田螺小镇,有一系列关于田螺养殖、研发、营销及娱乐休闲项目,真正做得好大的产业,我们打卡浏阳的活动,就从官渡田螺小镇的桂园国际度假村开始。
22日,近中午,一行作家、记者与主编慢慢在田螺小镇汇聚,作协副主席刘正初忙着安排客人的住宿,彭晓玲则叫上我们这些安顿好了的客人先睹为快,从住宿区绕过泳池,就可以看到业已竣工的嗦螺主题文化馆,一栋黛瓦白墙徽居特色的建筑,被设计成“8”字形,俯观如一枚镌在青山绿野中的田螺,众人不由感叹巧妙的设计与田螺的元素如此契合,旁边的水上乐园上空悬着步行索道,可供有冒险精神的家庭于空中俯瞰。
穿过通道,田螺的元素更显示出来,正是春季花时,怒放的月季与三角梅在畈里如波涛般涌现在我们前面,大家还在惊讶赞叹时,彭晓玲则指点给我们看:“这是嗦螺的养殖场,里面有养殖各种稀有的田螺品种,那边的圆形花圃,其实栽种的是八种嗦螺的原材料。”
但众人已被眼前如此盛大的开放吸引去了,大家散开,有人兴奋地与笼子里竞相开屏的孔雀合影,另一众则跑到树月下去赏花了,而让我痴迷的,则是一条长长的藤月花廊,长长的走廊被怒放的黄色月季繁茂地缀着,行人们钻入花廊,人的四周与天空,都是鲜花,都是春天的气息与花香。作为一名资深的月季种植者,我不由悸动:这正是我想要的样子!
还没来得及仔细游览皇菊花海与中州屋场,众人就被刘正初匆匆催着午餐的电话叫了回去,午餐是度假村的便餐,大如圆桌的竹篜笼由数名服务员抬上桌来,蒸青团与饺子、蒸鱼蒸腊肉腊、蒸鸡蛋与青椒,总共十个蒸菜,又让大家体验了浏阳蒸菜的另一特色,只是不见嗦螺,让大家稍稍有些詫异,便有接待方诡诘一笑,说:“游览还未开始,晚上自有钟总酿造窑藏的美酒与嗦螺。”
的确,酒确实应该留着晚上喝,嗦螺,亦应该先吊吊风尘仆仆赶来的艺术家们的胃口。是以到了晚上,桂园园主钟子平先生手擎他引以为傲的酒略显激昂,大抵说的是此酒由潇湘山水酿造,堪比国内任何名酒,入口绵柔,喝完绝不口干上头之类,只是这时,嗦螺已经端上桌了。

官渡嗦螺,其实与别的地方的嗦螺不同的,早年我们晚上从江西跑到浏阳的船上来吃嗦螺,亦是因为这不同。大如鸡蛋的嗦螺被剪去尾部,螺壳内壮实的螺体亦掏出来剪去内脏,唯留干净的螺肉,配紫苏、薄荷、碧池、茴香等八种香料腌渍烹饪,再重新塞回螺壳内放韭菜煎炒,端上桌来的嗦螺鲜美香艳,捧壳一汲,让人齿颊流涎,昔日大观园里贾母向刘姥姥介绍,茄子的做法要用到十来只鸡十数道工序,今日摆在我们面前的官渡嗦螺,亦同样也是这般复杂地做出来的。
酒亦果然是好酒,特别在这潇湘夜雨,美食当前之时,我和很众多作家们都欢畅起来,一天的美景,一桌的美肴,一杯杯被仰头饮尽的美酒,让一群有着共同爱好的新老朋友们恣意迷离,纵是这样,夜宿桂园,我还是未忘窗外的细雨敲打竹叶的韵味,想小镇夜雨如此,或许夏日泳池开放,草坪上可仰望繁星时,彼时的田螺小镇,在明月清风里,又是另外一种味道吧?
二、西溪磐石大峡谷
西溪峡谷我亦去过,去年夏末,竹翁钟宜斌邀请我与一干兴趣相投的朋友雅聚,选的地方就是西溪大峡谷,止记得那时峡谷四野繁茂葳蕤,川道畈里盛开着一爿一爿的荷花,谷里村居农家,多做民宿,但那次我止在荷花之畔吹箫,周娟弹古琴,有人吟唱,一众人吃山稀野蕨,虽是闲庭风日消得一天酷暑,却并未上山,想不到今日正好了得此小小遗憾。
由田螺小镇到西溪大峡谷,正初说是四十多分钟,我在车上睡着了,但这些年由浏阳文联或文朋诗友相邀,我早已经熟悉我们要途经的这片山水了,北望是大围山,罗霄山脉苍翠蓊茏,延展出来的古朴乡村与闾阖炊烟皆掩映在碧水溪山之间。
西溪峡谷就在大围山景区的东南端,春日又是另一种绮丽,此时雀鸣于涧,远望青壁万寻皆在茂林修竹之间,疫情刚过,山涧深邃闲静,真是踏青的好去处。
接驳的观光车风驰电掣,沿着河道蜿蜒而上,一路虽然见得瀑流与山河的险峻,但更多的还是刺激与惊心。
车在半山腰停住,仰头就可看见两座山峰间的玻璃桥挂在高耸的云端,走在那样的玻璃桥上,怕又会是另一种惊心了,众人跃跃欲试,不等安排,已经开始向着山涧的步行道出发。
峡谷两边的山林茂密而陡峭,而中间的幽谷,却激流飞扬,正是溯溪的好去处,原以为溯溪,或许如我们平时所见的景区溪谷一般,沿着有栏杆的步道看山看水,看磐石在涧里层叠成奇异的风景,而西溪峡谷的溯溪却是另一种风味。
由于溪流弯曲,峡谷里架起无数道钢索桥,众人拼命抓着钢索,或行走于钢丝上,或踟蹰于独木上,每过一道索桥都是一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要迈过一次溪流,设计者标新立异把每道索桥都做成不同的风格,更有甚者,索桥让人踩着翻滚的木桩前行,一路,与山谷风声雀鸣伴和的,是众人的尖叫与欢呼,似乎这不是一次幽谷的溯溪,而是一次探险,是一项体育运动。
当然,你不急着攀登到山顶的话,还是可以慢下来的,过一次索桥,就小憩一回,看看潺潺而流的山泉,看看瀑布与巨大的磐石,看看千年石桥斑驳间的青苔,告诉自己这里曾有过动人的神话与美丽传说,竹笋从岩石的缝隙里曲折地生长并伸向天空,展示生命的力量原是如此的坚毅。
不记得走过了多少索桥,疲惫的众人终于完成了一次次猝不及防的攀越,再向上,就是喊泉,瀑布底汇聚的小潭边,建有古亭,有人说喊吧,大家齐声大吼,潭底兀自刺出一股激流,一丈有余,众人讶然,再吼,瀑水窜得更高,守着泉水的员工这才拿出刚刚掩藏的话筒,原来潭底巧妙地装有声控的水泵,水流的高低缓急,全部由话筒传过去声波控制,这又引得同行的美女狠狠地秀了一把美声唱法,一次次把潭水激得更高。

再往上,又有叠瀑与更大的水潭,据说还有庙与千年古木,有矫健者踏着石阶往上爬,而我们开始折返要进行另一种更刺激的冒险了。索桥的尽头,峡谷建有玻璃漂流栈道,凹形的玻璃栈道上引来山泉不断冲涮,置双人漂流船从湿滑陡峭的玻璃平面上飞驰而下,可以把大家送回到溯溪开始的地方。
这种类似于过山车的玻璃滑行才是整个游玩中最惊险刺激的地方了,漂流船在巨大的落差里急速地下滑,舟中旅客拼命抓住船体索带,飞坠时不断转弯,耳边是风声,亦有女士们惊恐的嚎叫,还有勇敢的男士们兴奋的呼喊,山林在眼眸中瞬间闪过,众人还没来得及细细咀嚼这种夹杂着欢愉恐惧的况味,人已然回到了接驳点。
这时还有人再仰望高悬在两峰之间的玻璃桥遗憾没去探得一回险时,赶过来的正初兄才解释原来今日的计划,是让大家溯一段溪就转道上玻璃桥的,结果兴奋的探险家们不等他安排,径自跑去了另一个方向,看来此番西溪峡谷之行,还是得带点遗憾回去。
其实纵然上了玻璃桥也还是要留遗憾的,峡谷还有滑草场,跑马场,野炊烧烤等诸多项目来不及游玩,若等到秋日,山间又有各种水果可供采摘,四野还有客家民俗文化、古法造纸工艺可去探寻,或许我们带着这些遗憾,改日再找个宽裕点的时间来访更好,为此,陪同我们一起游览的西溪峡谷李纪煌书记留下联系方式表示随时欢迎大家的再次光临。
三、啊!浏阳
打卡浏阳采风,总共提供了十个景点,止两天,着实无法让众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景点都去“打卡”一回,是以举办方极有创意地做了一个化整为零的举措,11个来自不同区域的团队自行选择想去参观的景点,如此既可让大家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又可让更多的景区被此次分散采风团队的人观摩到。
我幼时随先父到浏阳,是卖烟花,七岁的我第一次在浏阳河老桥下见到船,乘主人不在,我与荷花的一小伙伴在船上戏嬉了一番,当我们从船上欲跃回岸上时,差点掉到浏阳河的深流里,三十多年过去,浏阳老桥已然成了一道止用于观赏的古老风景,而这条差点淹没我的河则滋养出一句诗意的口号:一河诗话,满城烟花……
第二日打卡浏阳,虽然我这些年频繁地往来于这座城市,我还是选择了城区。

第一站,去的是谭嗣同故居。
寻访谭嗣同,陪同我们的是彭晓玲,彭晓玲已经详尽地为这位国民先觉,为这位挥笔写下‘去留胸胆两昆仑’后慷慨就义的先烈写过了鸿篇巨作,但她止陪着我们默默地观赏,微笑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从谭的故居,再到谭的博物馆,全程变得比往日更娴静,一众人,或许只有我知道,她才是真正了解谭嗣同的人,这些年,我不断地看到她为走访谭嗣同走过的路而奔波,不遗巨细地挖掘整理着这位出自浏阳城区先烈的光辉历程与历史印记,出版有《寻访谭嗣同》,《红石头的舞蹈》、《挂在城市上空的忧伤》、《苍茫潇湘》、《民歌婉转润浏阳》、《空巢》等散文集。
我亦写过邂逅谭嗣同,很多年前我每周要跑浏阳两回,一天偶尔得暇,逛到已经去过多回的谭嗣同故居,突然有感于细雨纷呈的春日繁华的街道上,那安谧的场所,曾有过的慷慨悲歌,原来存留的遗迹,竟止留得一栋突兀在高楼林立畔的灰色阁楼和两把琴,数方石。
说到石,自然要去菊花石博物馆,博物馆亦在城区的繁华街道,分别陈列了精品展区、佛法褝意与小件的展区,每一方都是精品,浏阳菊花石,源于一位失意秀才无意间发现居邻用于建筑的基石,绽放有菊花的纹理,便捡去镌刻,竟然镂空出形如菊花的石雕摆件,后慢慢就形成了产业,慢慢又走向了国际形成了文化,数年前,亦写过菊花石的彭晓玲与刘正初,曾邀我们特意去永和寻访过菊花石的产地,见菊花石一条街里,有了传承的艺人,有了一整条关于菊花石的产业链,但在街区做菊花石的博物馆却是今日初见。
那回采风后,我慢慢知晓到陈继武、谢文才、周贤耀、汤龙发、刘勇、罗伟等众多从事菊花厂事业的人,亦有写《永和之石》,其结尾说:两菊花石,我置之案牍,久玩而愈喜,每思其来处,只觉青山沃野间,那从容就义的前朝旧事,那篝灯呵冻的古老匠人,那些时光深邃处的浮光掠影,竟有着如同亲历般的清明可喜。

或许,一尊奇石,带给人的,就应该这种石里石外的浮想联翩吧?
最后的打卡,其实是离别的宴席,自然要去有浏阳特色的餐馆,在三楼,接待我们的是浏水蒸香文旅创意店的鲁承伟,其实不用介绍,我早就见证过浏阳蒸菜从当初民间习俗慢慢做成产业的过程,一群有创意的人,把浏阳乡间日常生活,饮食习俗搬到商业领域,拓宽蒸菜的品类,丰富蒸菜品质,研发蒸菜的器皿,赋予其更深的文化内涵,后来刘正初还给取了个叫‘浏水蒸香’这么文艺的名字,现在,浏水蒸香已经全国发展了数十家加盟店。
散席临别,行经另一个包厢,看到一群美女帅哥对着摄像机与手机镜头直播,席上摆的竹木蒸笼精致工巧,补光灯下,一道道弥漫着浓郁香味的蒸菜,通过新媒体,以更快的速度向整个网络推广,我觉得自已与其说是在采风,毋宁说是在学习。
一河诗话,满城烟花,不止是说山河浩荡与工商热烈。一碗田螺,一枚青石,一笼蒸菜,皆要做成产业,其实我是在探寻浏阳这群过去与现在敢想敢干的人。

【作者简介】楚山,江西萍乡人。著有散文集《月落楚山》及《思念在烛光下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