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墨重彩绘“鱼王”
——读著名女画家于玮“鱼王”画作有感
徐学胜
(中国书画报书画评论家、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
在每年一度的春节前夕我国东北查干湖冬捕“鱼王”拍卖大会,引起了全体国人的瞩目、愉悦和欢腾,从而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新春佳节喜庆气氛推向了高潮。特别是2018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又别出心裁地在查干湖冰面上设立了冬捕分会场。人山人海的拍卖会,随着拍卖师的一声铜锣巨响,一条36斤的“鱼王”以其28万元的中标竞价,摇头摆尾地钻入一东北汉子的怀抱。顿时,冰面现场春晚的歌舞与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欣喜若狂,不约而同地惊呼:旺年旺财旺福有鱼,鸿运当头好兆头呀!

而这一普天同庆盛况空前的瞬间,深深打动了我国著名女画家于玮的心房,不由自主地展纸挥毫施丹青,浓墨重彩绘鱼王,从勾线造型、到调彩施色,一支香烟的功夫,就将“鱼王”的形象鬼斧神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四尺整宣上了。这一成功之作,为21世纪中国画史册增添了一页。
我闻讯立即电话联系了家住济南的画家于玮,嘱其用手机将“鱼王”画作拍照发给我的微信后,我仔细欣赏、反复品味之余,痛饮一杯茅台甘霖琼浆后,有感而发写此文以飨读者矣!

于玮绘出的“鱼王”国画,用笔十分讲究、造型惟妙惟俏;鱼鳍燥笔一挥而就,点睛栩栩出神;狼毫线描鱼骨,丰满雅致,赋予生命的张力活灵活现。特别值得点赞的是,于玮大胆地运用朱砂、曙红等颜料,巧妙比例,精心调制,给“鱼王”注入了通体红亮、引人喜悦的魅力。所用朱砂颜料,又称辰砂、丹砂、赤丹、汞砂,具有金刚金属光泽。因其采自于日月精华的矿脉中,吸收了天地之正气,带有极强的磁场,颇具僻邪、安神、定惊、明目、杀菌之功效,因而广受人们喜爱。这也是于玮所绘“鱼王”流行齐鲁大地的原因所在吧!

众所周知,艺术的表现张力,首先在于唤起读者一种“惊讶”感,置读者于凝神状态之中,文学作品是这样,书、画、戏曲、音乐、舞蹈等等更是如此。第一眼看到于玮发明创作的以“浓墨重彩”著称的“鱼王”画作,首先就是这样一种深刻的惊讶。“惊讶”的产生是因为这样的国画已经完全超出了日常鉴赏的经验,不禁暗暗慨叹:看世间万物生命魅力原来可以用这样一种方式,感知世间万物原来也可以这样身同其受,大雅脱俗,赏之美不胜收,凡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那就是笔墨当随时代了吧!
艺术事业新时代、新气象,新旧交替瞬息万变。万物存于世间自有其存在的方式和环境,对此,我们不可以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对它们感知的方式,可以用我们自己可以把握的方式对所有的感知进行表达。无疑,于玮“朱砂绘鱼王”的成功表达,正是以她自己巧思妙想特有的技法完成的,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社会大众的青睐。

于玮几十年来转益拜师,先后师从国家一级美术师卢正芳、工艺美术大师冯增木与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张恩绪、周庆海等,深钻细研花鸟、山水及装裱艺术,尤擅画鱼。“六法”在手,意象于心,在博采众长、写生创作的过程中,其笔下的鱼类千姿百态、生动自然、形神兼备、吉祥如意。其独创的“朱砂绘鱼王”技法,已将新时代冯氏绘鱼艺术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艺术的生命来源于劳动人民热火朝天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事实证明,也只有到社会生活中,才能寻根问祖挖掘到艺术美的真谛。画家于玮,1962年出生于泉城济南一个书香门第,1979年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当上了一名光荣的纺纱技师。连年获得山东省与济南市技术比赛第一名。并于1988年5月在武汉获得了全国纺纱技术大比武第一名。由于她秉承了工人阶级那种艰苦奋斗、契而不舍、坚韧不拔、勇攀潮头的良好素质,为她日后从事国画创作、成果连连奠定了牢固的品格基础。多年来,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览并获奖;《时来运转》于2016年6月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证保护,获2016年《纪念孔子诞辰2567年中国国际书画艺术大展》银奖,并被时任台湾地区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收藏;选录入编典籍多部;大量作品已传播到俄罗斯、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

于玮艺术简介
于玮 女 1962年出生于济南。大专文化。现为中国走向崇高书画院艺术委员,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协会员,济南市美协会员,中华爱心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家企业家联谊会签约画家,香港特别行政区美术家协会会员。
【于玮艺术感言】:中华瑰宝写意国画,是国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人陶冶情操、激发爱国热情的首选艺术。我愿做一位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使者,深入自然生活,密切扎根社会广大劳动人民中间,努力采风写生创作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祖国美术事业而贡献力量。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