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精彩小说,隆重奉献
火老师:年轻作家刘昌昊,山东人,在校大学生,笔名远阳,今年19岁。昌昊在中学时就是文学发烧友,喜欢读书和写作。现为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青年文学家临沂分会主席助理,华夏诗社签约的专栏作家,华夏诗刊编委。下面推荐的是刘昌昊的小说,因为篇幅较长,所以用连载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下面,请走进小说家刘昌昊创作的文字世界吧。
序:我叫刘昌昊,我的笔名叫远阳。今天我把我之前写过的一些东西分享给你们,不是为了分享快乐,也不是为了分享眼泪。因为阅读,从来都是一个灵魂交融的过程,如果读者变成了作者,这次阅读,就像在《哈利-波特》那个神奇的冥想盆里与作者共同回忆了他最难忘的时刻。我读小说,很少去探究作者有什么写作手法,我只知道,我进入了作者的心里,我会学到他的精髓。所以,如果这部小说我看不懂,或者它无法打动我,我就会停止阅读,因为我觉得我无法从中学到东西。看到这里,读者应该知道,我的阅读是随性的,广泛的。我写作的风格也是随性的,或者说我的风格是随着我情绪的变化在变化。所以我不能保证人人都喜欢我写的东西,换句话说我的很多作品会引发人们的偏见。其实从初三开始我就有写东西的欲望,但是很琐碎,不是很系统。我不太擅长写长篇的小说,我比较喜欢短篇的记叙,我的文字一般都很简单,有时候一针见血,带入性比较强。当然,带入到哪种情境,跟你的立场有很大关系。我之前喜欢读二战的历史,或者说我很喜欢学历史,所以我认为文学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是更具体的历史,它是每一个无名英雄的历史。
刘昌昊的连载小说2⃣️
我愿做沙海中的一粒沙 老刘 几天前,我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上本无沙漠,我每想你一次,上帝便降下一粒沙,从此这世界上便有了撒哈拉。”这是一位大学生对于爱的解读。
起初我也曾惊叹于他的浪漫与文采,可仔细一想,又似有不妥之处。我们每个人在人群中的位置不过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粒沙,能左右整个沙漠的,不过是那几粒沙,有时注定就是那几粒。爱能左右上帝的决定吗,我们有权左右上帝的决定吗?现实就在于,我们有时连对方也决定不了,我们的努力或许只能变成等待,有时不经意相遇的两粒沙,也能成就美好。 这几天在研究二战史的部分史料,又读到了阿拉曼战役。1942年注定是转折的一年,隆美尔也无从逃脱,在11月4日,他在阿拉曼的战线终于还是崩溃了。随着英美联军在西北非的登陆,他的命运也注定是失败了。他在7月会战时给妻子的信中说:“补给吃紧,敌方甚为顽强,局势之危急足以令人痛哭!”像隆美尔这样的硬汉会哭吗?我一直在想,但我确信他是落过泪了。隆美尔不甘心做一粒沙,他要做撒哈拉的王者。他堪称无敌,命运在北非的拉锯中数次沉浮,最终迎来了生命中最顶峰的对决,然而却由于补给的缺乏,败给了伯仲之间的对手。他是战略家,却败在更大范围的战略决策上。他是沙海中的王者,却也只是政客手中的一步好棋。 每一个生命的旅程,都好像是在沙海中的遨游,我们在其中疲于奔命,苦苦追寻,是为了什么呢?高中以前,我从未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我似乎已经找到答案了:沙海中每一粒沙都独一无二,我们要做的是走出自己的轨迹。
初三那年的暑假我是苦闷的,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街上,好像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那段时间的生活,由于许多事情,改变了我以前对于事物的许多看法。我开始在网上发表自己的一些心情写照。渐渐的,模糊的文字变成了文章和诗。有时好友还会评论几句,说我写的很有深意。这使我有了动力。我的网络空间里时常能见到我写的文字,当然也有关于历史和政治的一些见解。这些正是我的兴趣所在。我最大的兴趣无过于猎奇,而历史成了我满足自己的地方。那其中有太多的故事和奇遇,我真的深爱这门学科。我愿意在历史的长河中做一个漂流者。有时我也希望自己成为网络上一个点击量千万的博主,这是我在网络中的理想。但我更想的,或许也只是有几个读懂我的人,有那么几个固定的读者。毕竟我也只是亿万网民中的一个无名小卒。 我加入过很多关于时政和历史的讨论组,因此认识了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他们对于这门学问的见解至多和我齐平,有很多比我水平高。这也使我的文字更受考验。很多人说我傻,说我是疯子,但我没有放弃自己的执着。我开始认真研究人文历史和政治军事类的书籍,努力使自己的见解更有深度。终于,今年暑假,7月27日,我终于遇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粒沙。她说我写的很好,很有文采,思想也有深度。那天,我流下了热泪。 人生,是一场洪流,我愿意在风口浪尖激流勇进。人生亦如一片沙海,我愿做其中的一粒黄沙。
坚守 老刘 坚守是什么?对于一个对战争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坚守就是坚守阵地。在战场上不乏对阵地的坚守。阵地是什么?那有许多含义。阵地不只是一块机枪和铁丝网构成的地狱,它是家园,是亲人,是信仰和价值观。即使它不是,它的背后就是。
二次大战时期欧洲的东线战场常令我着迷,那才是真正的战场。即令战场已经被装甲洪流的穿插变成流动的战场,无固有的战线,其中也不乏坚守者。在斯大林格勒,一位苏军战士独自驻守城外的一块高地,他用战防火器击毁德军十数辆坦克,装甲车还有运输车辆,一度使德军部队发生混乱。虽然这个年轻的生命终因寡不敌众而牺牲,他的敌人也给予他高度评价。一位德军指挥官说:“如果每一位帝国的士兵都像这位勇士一样,那德意志必将征服世界。”这大概是曼施坦因元帅以一位贵族的身份第一次向一位农民的儿子表达自己的敬意。 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上将打电话的那张照片总是让我想起8月23日,那天是最危急的时刻,斯大林格勒方面的通讯与最高统帅部中断了,电话打不通。大家似乎慌了手脚,又似乎镇定自若。坦克旅仍在迎击敌人,拖拉机厂的工人仍和士兵一起坚守阵地,指挥官仍然指挥作战。对于战火中的人们来说,这仍是平静的一天,牺牲仍在继续,对每一寸土地的坚守也在继续。数天过后,最密集的轰炸过去了,通信终于恢复了。
红军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打来电话:“我们守住了阵地!最危险的时刻过去了!”我相信,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必定热泪盈眶。 坚守二字的分量孰轻孰重,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每个人性格和价值观不尽相同,所要坚守的东西固然也不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时代,坚守的代价太小了。战火中的人们,拼去生命坚守的,可能只是圣诞节的火鸡,过年吃的饺子,无法割舍的亲情,战友的性命,心中的信仰和国家的存亡。而现在的人们在坚守什么,我却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每个人都有故事,他们心中最重要的东西都不一样。但这个时代的坚守比以前少了,这是一定的。人们更愿意放弃真情实感,去追求切身利益,甚至根本不愿意对任何事情负责。或许是被迫的,当你坚持信仰而坚守下去时,人们都骂你傻,说你天真。
我又想了想,或许自己是对的。有些事是必须坚守的,这和穿衣吃饭没有关系,这和成为什么有出息的人也没有关系,我是无神论者,而在没有神介入的领域,我仍将保留我的信仰。 有时候,承诺也会成为信仰的一部分。有些承诺我视若儿戏,但有些承诺我却必须坚守终身,即令无法以生命为代价去坚守,也必须在承诺的另一方首先失信前。绝望的撕裂感我曾经历过一次,但那实在是我自己的失误,因为我未曾做过许诺。这次是对方做出承诺,我欣然接受了,我对此也十分满意,也准备用自己的余生去坚守。
当最爱你的人把最宝贵的一切都交给你,在夜里常常因梦见你而落泪时,我必须把毕生坚定的信仰都给她。即令我们身居两地,隔着无数河流山川,我相信信仰的距离是无限近的。总有一天我将亲手拭去她眼角的泪水,并给她此生最热烈的拥吻,那是毋庸置疑的。我期望她在我怀里因幸福而痛哭,而不希望看到她绝望的抽泣。我希望她永远都能活在16岁,这是她最美丽的时候。 有时压抑而悲情的心情想要得到解放,我想朝那西南方大喊。可我终究还是没有喊,因为她是听不到的。我只好默默咽到心里去。力量被逐步牺牲,可我必须继续战斗直至心力交瘁,哪怕是在无边的黑暗中战斗。不错,一个女人确实可以让我有如此坚定的力量,这没有什么可笑话的,我的信仰在自己心中永远是不朽的,我选择坚守人性。 等到解放的那天,我可能会哭。这不是没出息,内心获得解放的时刻你有权流泪。
依靠与被依靠
老刘 ,时间自2000年9月20日已经过去17年了,过了今年的9月20日,我就17岁了。17岁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现在的我还不完全知道。大人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成年的早了,有了网络,大抵什么都知道了。
然而,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现在我步入网络世界才发现,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曾经的年少轻狂不过是众人传说的笑料罢了。17岁确乎是一个想要自己无所不能,却又发现自己的技巧不够纯熟,知识不够丰富的年纪。 明天就是我生日了(住校期间速写,今天发表),想来到了新学校还有许多事情未办,又想起我妈来。可是转念一想,自己马上就是半个大人了,困难时刻还需咬牙坚持。况且我和我妈的性格向来不对付,一个理科女,一个文科男,有甚说辞?可是她还是我妈,我唯一的妈,我自然选择依靠她,心疼她。周末,妈坚持要给我送饭,我自然说:“不用了。”(自是怕同学耻笑)。她好像着急似的,说:“还是送吧,妈想看你呢。”
小时候不明白家长为何那么想看自己,整天的想着。现在我明白了,或许是我有牵挂的人和事,或许是我渴望爱的感觉。 小时候经常粘着家长,特别是我妈,他们都叫我“跟屁虫”,想来是很形象罢。有一次,我和妈去购物,一个阿姨穿着我妈身上一样的衣服,照现在的说法,就是“撞衫”了。我一时认不出,竟然就跟着那个阿姨走了。她一回头,我一看不是我妈,就哭了。现在想来,那却是很好笑。可是我又恍然大悟,原来,我最脆弱的时候,唯一想依靠的,就是我妈。 现在好多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我厌恶依靠别人了。或许现在的我渴望被别人依靠,渴望别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当发现别人需要我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力量对于帮助别人来说,尚显微不足道。因为我选择做一个文人墨客,一个学者。这或许对于实现我理想的时间上来说,还得长一些。不过好在,我还有救,我不想做一个麻木的人,我更渴望爱的权利。 或许,现在我已经找到了那个需要依靠我的人。但是,那天,我哭的厉害。一半是喜悦,一半是悔恨。喜悦的是,我很爱她,悔恨的是,我还是个一事无成的人。我无法,也没有能力去救她,或是照顾她。 我需要战斗,我要变得更强。什么都不为,只为了爱她。 那天,她去上学了,我很难再想象当时复杂的感情。她或许也明白,我们可能是没有结果的。她对我说的那句话,我永远都记得。她说,你的名字里有三个太阳,你一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的,你应该实现你的理想,不必想我了。
我当时在公交车上,可是泪水还是不停地往下流。我对她说,我不要做伟大的人了,我也不愿意去实现什么崇高的理想,我只希望你一个人幸福,我希望我能永远陪着你。我们都哭了,她很想我,我更想她。准确的说,是不放心。 她救了我,我明白了人性的意义,她把我从虚无的理想中拽了出来。她给了我方向,或许,我只需要做一个自由的个人,那样我就是幸福的。因为我可以全心全意地给我爱的人幸福。 想来,现在大家对于喜欢的事物和标准真是太奇怪了。我不需要一个比我优秀,但却说不上话的人,我不习惯和对立面一起生活。对于别人给我的东西,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价值。对于令人厌恶的挑挑捡捡的行为,我肯定会拒绝。既然做出了选择,我就不会放弃。我不能让她白等这么长时间,我已经许诺过每一个愿望我都会帮她实现,我必须守信用。我相信自己的选择和直觉,这次一定是正确的。任何一个朋友都可以放弃,唯独她不可以。因为能走入我心底的人几乎没有。

我心里总有一个角落是只对自己开放的,因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有些事情只能相信自己,即使是亲人也不行。但我发现,这些角落我可以和她说,她也会听懂。她或许弱弱的,还喜欢哭鼻子,但她的心是纯洁的,我们的心可以无限接近。所以我希望永远守护她,我不希望别人碰她,我确信我已经得到世上最好的人,我希望她只属于我,我也只属于她。无需任何理由,当她开心地笑的时候,我便能感受到由衷的幸福。 (未完待续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