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槐树 (民间故事)作者/朱绪厚
泰山对面有座山叫徂徕山。徂徕山下有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叫邓家庄,庄里有条魏家胡同,胡同北头有一棵千年古槐,虬龙盘错,枝桠繁茂,是泰安境内少见的古树。
这棵古槐,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呢。
传说,唐朝开元年间,从南方来了一个姓韩的道士,在徂徕山中军帐里念经修炼。一天夜里,韩道士梦见了的王希夷。这王希夷,人称“王野人”,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在徂徕山修炼多年,早已得道成仙,年逾九十六岁仍仙风道骨,鹤发童颜。唐玄宗于开元十四年封禅泰山时,曾邀请他共议国事,与他交谈相当愉悦,亲封他为国子博士。王野人对韩道士说,你只在山中修炼还不行,需得到山下的灵气方可成仙。韩道士虔诚地问:“请问先师,如何才能得到山下灵气呢?”王希夷伸出食指,在韩道士手心上划拉了几下,眨眼间已回到他隐居的崆空洞中。
韩道士目送王野人远去,低头看看手掌上空无一字,好生纳闷,伸手朝着玲珑山上的崆空洞喊道:“先师,请给我指点迷津!”没有想到伸出的巴掌经太阳光一照,立即显出一片字来:“左登右耳一村中,庄聚灵气世少有。魏家胡同魏老牛,家有古槐已千秋,饮牛浇树南井水,得道成仙可借牛。”(邓的繁写左为登右为耳旁)
醒来,韩道士回顾梦境,若有所悟。他自幼聪明,又在中军帐修炼多年,一琢磨这“隐语”就明白了:先师这不是让我去找邓家庄的魏老牛子大哥么。
韩道士和魏老牛子是拜把子兄弟。魏老牛子祖居邓家庄,因为打小喂牛,懂得喂牛的门道,把牛喂得出奇的好,人送外号“魏老牛子”。韩道士来到徂徕山修炼,常下山赶集,认识了魏老牛子,二人摆供焚香结拜了兄弟。
话说韩道士得到王野人指点,当天就下山进了魏家门。他告诉大哥从今往后,无论给院中的老槐树浇水,还是饮牛,都要去南官井挑水。魏老牛子不解地问:“咱家门外就有两眼井,你为何让我舍近求远呢?”韩道士神秘地说:“大哥,只管按我说的做。南官井不同于别处的井,它有灵气,走遍泰山南北没有第二眼这样的好井。”魏老牛子听韩道士如此说,一点也不马虎,就照着去做了。说来也怪,老槐树自从浇了南官井的水,鲜枝嫩叶,郁郁葱葱,长得无比茂盛;家里的牛自从饮了南官井的水,食量大增,体壮毛滑,长得格外强壮。
打那,韩道士到魏家来的分外勤了。每次来了,都要抱一抱院子里的老槐树,帮大哥挑几担水,浇浇老槐树饮饮牛。当韩道士抱树抱到九九八十一天的时候,韩道士也已得道成仙了。
一天中午,天气异常闷热,韩道士正在睡午觉,中军帐的蛤蟆“哇哇”地叫了起来,韩道士被搅得睡不着,生气地说:“你这烦人的蛤蟆,别叫了,干鼓肚不行吗?”那蛤蟆立即就没声了。睡了一觉起来,到外边收拾晒在野酸枣上的衣服,那衣服被圪针死死地抓住,费了好大的劲儿也拽不下来,他自言自语道:“这讨厌的圪针,朝下长好吧!”话音刚落,野酸枣上的圪针都朝了下。从那,中军帐的蛤蟆一直干鼓肚不出声,野酸枣上的圪针再也不朝上长了。
一天,韩道士给魏老牛子拧了一根赶牛的鞭子,下山去魏家送鞭时,看见路旁一块千斤巨石,长长的,顶部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洞孔,好像井桩的模样。他想起邓家庄南官井没有井桩,人们靠井绳拔水,把井沿的石头都磨出了深深的槽沟,不如顺道捎下山去吧。于是,他将鞭杆往那石头眼里一插,撅起来轻轻松松地来到邓家庄,把井桩安装好,才去找魏老牛子。
这时,魏老牛子正在场院里扬场,因为没有风,正坐在树荫下吸烟等风呢。韩道士走到身旁问:“大哥,为何干坐着,不抓紧扬场呢?”魏老牛子无奈地说:“你看,哪有风啊!”韩道士说:“谁说没风啊?”说着往前走了几步,把袍袖一甩西南风立马不大不小地刮了起来。等魏老牛子扬完场,韩道士说:“大哥,六月十八那天,我用用你最大最壮的黄犍牛。那天别让它出坡干活,给我拴在门外榆树上就行。”两人这么好,用用牛不算什么大事,魏老牛子当下就答应啦。
到了六月十八那天,魏老牛子把那头黄健牛喂饱饮足,牵出门外栓到榆树上,拿个凳子坐着吸着烟等韩道士来牵牛,一等不来,二等不来,到了十点正,只见那头大黄健牛撑开四蹄,原地不动却似走非走,似奔非奔,一会大汗淋淋,变得像“水牛”一般,约摸有一袋烟的功夫,才消停下来。魏老牛子不知为何,等到日落西山,也没见韩道士来牵牛。过了几天,韩道士又来到魏家。魏老牛子问:“兄弟,那天怎么没来牵牛?”韩道士嘿嘿一笑说:“那牛,我已用完啦。”魏老牛子问怎么回事。韩道士给他讲了用牛运石碑的经过。
原来,中军帐里要立十通石碑,因徂徕山上全是花岗岩没有青石,韩道士找人在无影山上刻下了石碑。这天,韩道士找来八个棒小伙用车子运到邓家庄村南,在车前比划了个牛的样子,又比划着给它拴好绳套,对小伙子们说:“你们上车坐好,我不让睁眼千万别睁眼。”然后说了声“走”,那装满石碑坐着人的大车飘飘悠悠飞上了天。小伙子们只觉得耳边的风呼呼地响,清凉的云彩擦脸而过,韩道士说了声“停!歇歇吧。”小伙子们一睁眼,已经到了“土岭”。喘了几口气,韩道士让人坐好闭上眼,又是一阵空中飞跃,再睁眼时已到了中军帐。
魏家的古槐因得了韩道士的点化,若干年后却一直保持着当时的模样,旺盛地生长着。南官井的水因与韩道士有缘,变得更加甘甜,像撒进冰糖一样,大伙亲切地叫它“仙水井”。据说,吃“仙水井”的水无病健身,有病治病。现在虽然有了自来水,人们还是常去打水喝。如今,邓家庄村九十以上老人很多,百岁老人大有人在。
搜集整理者:
山东泰安徂汶景区徂徕镇邓家庄人 朱绪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