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边上“槐抱椿”
作者 王安德

在韩城民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东塬上的相里堡村张家巷,有一棵古树,人称,槐抱椿。"出于对"槐抱椿"的好奇,我走近了它。
槐树,中国民间信仰之一。槐树是特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在中国分佈广泛,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
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槐树崇拜的历史文化现象。在农村,基乎每家门前都有栽槐树的现象,很多己长的有粗有大。枝叶繁茂,是庭院前后乘凉吃饭,休闲谝闲传的好去处。
槐树有如此众多的用处,与古代人的吃、穿、住、用、行、劳作、防病治病等日常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正是在生产生活中与槐树朝夕相处,如论是古人还是今天的每一位人,都对愧树的神奇有很多的保护和喜爱,注意到它旺盛的生命力,遂视其为吉祥、祥瑞的象征。

"槐抱椿"在相里堡村的张家巷,是一个东西走向的老巷子,巷道窄的仅能容一辆车通行,巷子一边连着新村子,一边直通黄河边,是距离黄河最近的村子。
走在巷里,白墙红瓦的新房与残垣断壁的旧房子交织而建,形成鲜明的“今昔”对比,反差很大。
行走在这个"窄巷",你可能会发现或者没有引起你的注意,在一些略显古老房的墙背上有双方各有不到五十公分的小洞洞,洞里空空,无任何物件,也可看到一些小巷的出口墙脚下贴有"泰山石敢担"字样的条型状石材,便产生好多疑惑,"小洞洞""石敢担"有何作用,还是让我们观赏和了解了“槐抱椿"的典古后,再去品尝它的"美味"。
椿树被称为树中之王,这也是一则民间传说,西汉未,外戚撑权,王莽篡位,刘秀被迫外逃,一路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历尽坎坷,有一天,饥寒交迫,竟饿昏于荒郊,幸遇桑林,得桑椹充饥才保住了姓名。后来刘秀称帝,始建东汉,因感念桑树救命之恩,御笔亲题“树王”,制成金牌。命大臣去桑林钦封。只因大臣糊涂而不认识桑树,错把金牌挂在了椿树上,尽管是张冠李戴,椿树为王却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椿树是高大的乔本树木,原产中国,有臭椿和香椿之分,人们食用香椿久己成习,不足为奇。
谈到了香椿树,不由得我往事重提,真的就向年青人所说“上了年纪,罗里罗索的,都不谦乏”。是的,老年人的罗里罗索,其实是一种善意的行。
儿子和几个同学逛夜市,出门时,他的父母再三叮咛,“开的车,千万别喝酒,小心查酒驾”,儿子头也不回,“我知道了”。儿子走后,家人不放心,左等右等不见儿子回来,几个小时后,儿子拉着脸回来,后边的事不说大家都可猜想到发生了什么。
小时候,我家有棵很小的香椿树,但到树木发芽,享受“椿”味的时候,但可怜的它,只冒了一个顶顶,搬下来,不足一个人吃。
隔壁家有棵大树,枝叶繁茂,年老的婆婆只得去求人家,到享受“椿”的时候,分给我家一把椿叶。
如今,张家巷的古槐树,结识了一株年轻“美貌”的椿树,是何用意,让我们共同走近他。
“百姓万里鹏程鼎盛图,三门千秋龙種英雄谱”这是走进张家巷映入游人心中的一付对联,她向人们表述了张家巷“鼎盛和英雄”。
踏着青石路向西,我观察着巷道的两傍,一条又一条“死胡洞”、和“泰山石敢當”尽收眼底,三百来米的一条巷道,多有“泰山石敢當”十多块。
站在”槐抱椿“前,我和它足足对视了十多分钟,四级台阶而上,一棵小槐树引发了我的思考,而且,这个思考很大胆,在很多文人的笔墨中也没有记载,那就是,它、这棵小槐是古槐的儿子、还是孙子、或者“警卫员”,单从它目前所在的位置,我只得大胆地称其为“护卫、或警卫”,它的存在,就像天天护卫古槐的士兵一样,风雨无阻,严寒不避,在它的西边,有一个石碾盘,和一个雨竖(碌碡)摆放在那儿,向人们诉说着“槐抱椿"的故事。

在碌碡的边上,有俩间小屋,古槐就长在西屋,树身高四米左右,顶端露出屋顶,分三个树杈,长势繁茂,古槐可二人合抱。
由于古槐年代之远,分杈处已显空心,后人出了奇招,将柏籽撤入其中,长出小苗,可惜末能成活。
这是八六年前后之事,是由附近村民張敬礼先生创造奇招的,过了四五年,树洞中竟然长出了一棵椿树苗,人们猜测是大风吹来的椿树籽,不慎掉到树穴中,进儿生根发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
笔者近距离观之,可见椿树(臭椿树)根部扎于古槐洞穴之中,我用笔墨将其比喻为插入古槐的“心脏”,由于吸取了古槐的“血液”二十年长的约有三四米高,直入云端,有八十公分左右粗,处在三枝树杈的“包围”之中,故被后人称之为“槐抱椿”。
望着“槐抱椿”这一奇观,又从史料中了解了槐树与椿树的来历,结合“槐抱椿”相邻“小槐树”的现状,我便大胆的产生了一个更加古老和当今时代合为沿续的传说,那就是“古槐、椿树、小槐”合为一家人的传说。
槐树发展的历史已很久远,约八百年前,在张家巷居住了几户、甚至十几户人家,有些属于大户人家,有学文、有金银,或在朝里做官,(村史料中張敬亭清朝道光末年考中全国第57名进士,后官封浙江总督府四品高官),家人为图吉祥、吉利,但在门前栽植槐树而长于至今。

八百多年过去了,张氏家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畜兴旺,二十多年前,后人张敬礼看到巷老的槐树,狐独地呆在那儿,就像自己的先祖一样,显的十分狐独可怜,为了彰显张氏家族的兴旺,他从在树洞中试种柏树,而与槐共同和谐相处,可惜枉费心机,末能成活,后来,天女下凡,将“天下第一树”,椿树的种子播撒于槐树的洞穴中,生根发芽,慢慢长大,守护着这苍老的大槐。
在此,我们可大胆地称椿树为苍老古槐的“情人或者伴侣”,而那棵正在茁壮成长中的小槐可称之为他们爱情的结晶。
这个修编的传说故事,将张家巷的历史传承下来,将张家巷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那棵小槐树上。
历史的故事只是传说,传说中的故事在于发扬光大。
古为今用,用于现实的民族复兴、经济发展。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