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提时代系列散文四】
诈唬狼
作者/翟战功 主播/马景艳
我们老家有句老话“狼怕拉,狗怕挖”,河南洛阳也有一句老话就是“狼怕一拖,狗怕一摸”。无论是“拉”和“拖”,都是一个意思,就是说狼惧怕人在身后面拉着或拖着一件东西。不管是“挖”和“摸”,也都说明狗害怕人做出在地上捡拾石头这个动作。这里告诉人们,再凶猛、再凶残的动物都有它软弱的一面,就是怕假象、怕诈唬、怕吓唬。

小时候,我们这里山上狼多。村北山头下有个地方就叫狼凹(方言读wa),不但是那里,就是别的地方,也经常有野狼出没。狼十分猖獗,今天把你村的羊叼走了、明天把他村的猪吃掉了,后天又把我村的牛仔咬死了,甚至经常有狼吃人的噩耗传来。所以,村里的大人经常在狼爱出没的地方下上狼夹,消灭野狼。在羊圈、猪场、牛棚的
门口和周围,拉上铁丝或山里采来的葛条,上面挂着破了的水桶、锈掉了底的搪瓷盆,还有用山葡萄藤盘挽成圈的狼套。这些真能把狼套住吗?根本不能。只能是用作刮风、绊动的时候,相互碰撞发出的“叮铃哐当”的声响和引起的不停晃动这假象诈唬诈唬狼,起到防范的作用而已。就是连人单独走夜路时老用手在身背后拖着枣刺、柴禾,也是为了吓唬吓唬狼罢了。说起诈唬狼,我小时候还确实知道好几个真实的故事呢!

张店安沟苏韩村东北方向,有个小山村叫张家洼,张家洼有个孩子在十几里外的后滩村的平陆四中读书,因为自小在山里长大,他的胆子就比别的同龄孩子大些。因为吃不饱学校的灶房饭,他常常一个人晚自习后偷偷地跑回家,在家饱饱的吃一顿,再背着馒头走学校。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他又偷偷跑回家,水足饭饱之后,他背着馒头上学了。走到村对面的坡顶,大便急了想拉屎。他把馒头放在地头,走到洋槐地的高地堰下,褪下裤子就蹴在了地上。屎刚拉了个半截,突然看见身前月光下有个动物的影子,他抬头向上一看,妈呀!一头大狼眼睛透着绿光,正站在高堰上咄咄逼人地盯着他。那气势汹汹逼人的样子,足以使人吓破胆。他蹴在地上、裤子褪在腿上,情况十分危急。但他很快从惊吓中冷静了下来,定了定神,飞快用双手捂住嘴巴喊着:“打狼,打狼,打狼……”,声音由弱到强,由小到大,最后他突然掀开双手,声嘶力竭地大喊一声“打狼!”狼真的以为远处有人追来了,夹着尾巴撒腿就跑!最后,狼把他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也把狼吓得半死,最终躲过了一场生死的大劫难。

我们这里有十月初一烧寒衣的风俗。那年的九月二十九,我村有一个小伙子从张店集上买了寒衣纸回家。出了张店走到安沟村下的洪沟边时,发觉有两只饿狼正尾随着他,他快狼也快、他慢狼也慢、他站狼也站,一直跟过了岭后、马沟、潭峪三个村子,狼虽然一直找不到袭击他的机会,但是却死死的跟着他不放。一路走着,他也没有碰到过路的人,天渐渐变黑了,他越走越怕。走到狼凹(方言读wa)村下面的小桥沟,快到沟顶时,狼加紧速度分成左右,一边一只围着小伙子,准备下口了。小桥沟离我村中间还有两条沟的呀。咋整呢?他头发都竖起来了,他恐惧极了。好在他平常抽烟,衣兜里还装着火柴。他快速从提着的笼里拿出卷在一起的寒衣纸,解开捆扎的纸绳,一张一张飞快地揭开,又把每张虚虚的团成团,划着火柴点燃纸,趁着火旺的时候,抓起向外扬了出去。霎时间,满天都是星星点点的火苗。他又大声高呼:“打狼!打狼!打狼啦!”狼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远远逃开了。他也一口气飞奔回了家。

我们村子沟北有一块二十亩的水麦地,因为地堰和地势低,被历年的洪水冲刷出一条四五丈宽、三丈多深的土沟。村里有个老汉,把土沟里的半崖地种了谷子。一天下午,他正在地里锄谷子,沟两边突然分别出现两只狼,准备从两边包抄夹击他。他见寡不敌众,干脆爬在地上,用锄头把一会瞄瞄这只狼,一会盯盯那只狼。两只狼搞不懂老汉用的是啥招式,拿的是啥武器,看看没法下爪,只得悻悻然遁去。
这样诈唬狼的故事,在我们那里还有很多很多。狼有狼的凶猛、狼有狼的残忍、狼有狼的弱智。人有人的沉着、人有人的冷静、人有人的机智。动物就是动物,当人们遇到凶猛的动物时,淡定地斗智斗勇,最终的(胜利)必然在人类这边。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主播简介:蝴蝶兰,实名马景艳。中学高级英语教师,三晋名师。性格开朗,热爱生活。业余时间喜欢陶醉文字,酷爱诵读。现任人民朗诵点评老师;卓然联盟朗诵协会副秘书长;联盟盐湖朗诵协会副团长。希望在声音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用真情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