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柳
北宋-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胡向前解读:
这首【兰陵王】是周邦彦填的词,周邦彦(1057年—1121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被后人誉为倚声词家正宗。陈延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话》中云“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之来,不得不推为巨擎,后人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挫,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味,亦尽于此矣。”周邦彦元丰初21岁时到汴京,于元丰六年(1084年)27岁时献《汴都赋》,得到宋神宗(赵顼)的赏识,提拔为太学正。他的《汴都赋》是颂扬王安石变法新政,因此他属于新党,在新旧党派的纷争过程当中,也像苏轼、秦观等人一样随着新旧党派人士的轮流掌政而仕途坎坷,周邦彦在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没亲政前,因高太后垂帘听政启用旧党司马光为相,新党被打压;因此周邦彦在此后十馀年间,在外飘流,作过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省)县令等。直到宋哲宗赵煦绍圣三年(1096年)亲政以后,新党上台,旧党罢黜;他又回到汴京,作过国子监主簿、校书郎等官。宋徽宗赵佶时,周邦彦因精通乐律,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负责谱制词曲,供奉朝廷。后又因旧党上台,晚年时又被外调顺昌府、处州等地。后死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这首【兰陵王】据说是他与宋徽宗赵佶共妓李师师的一段风流韵事,周邦彦也是因此事提举为大晟府的。张端义的《贵耳集》云:“道君(宋徽宗赵佶)幸李师师家,偶遇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床下。道君自携新橙一颗,云江南初进来,遂与师师谑语,邦彦悉闻之,櫽括成《少年游》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师师因歌此词,道君问:“谁作?”师师奏云“周邦彦词。”道君大怒,宣谕蔡京:“周邦彦职事废驰,可日下押出国外。”隔一二日,道君复幸李师师家,不见师师,问其家,知送周监税;坐久,至更初,李始归,愁眉泪睫,憔悴可掬;道君大怒云:“尔往那里去?”李奏:“臣妾万死,知周邦彦得罪,押出国外,累致一杯相别,不知官家来。”道君问:“曾有词否?”李奏云:“有《兰陵王》词。”即“柳烟直”者是也。道君云:“唱一遍看。”李奏云:“容臣妾奉一杯,歌此词为官家寿。”曲终,道君大喜,复召为大晟乐正。”
陈延焯的《白雨斋词话》云:“美成词极其感慨,而无处不郁,令人不窥其旨。”我读之甚以为是。周邦彦词常用典故语典来抒情,不解典故,外人难窥其旨。张炎的《词源》云:“美成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因此解读他的词,还真的有点难。不过今天斗胆试着挖出他婉约词的背后究尽暗藏着何种情语,美成的词基本上都是男欢女爱,闺情蜜语,别离相思之作。有了刚才的创作背景之借助,不妨试试来解读此【兰陵王】!美成以柳来掩饰他的心语,我不妨从“拂水”和“飘绵”这二个语码入手。唐-冯延巳在他的【喜迁莺·宿莺啼】词句中有“雾濛濛,风淅淅,杨柳带疏烟。飘飘轻絮满南园,墙下草芊绵。”和【虞美人·春山拂拂横秋水】中写道“春山拂拂横秋水,掩映摇踵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绿霞飞。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这二首都是说依依不舍的别离之情和相思之苦,周邦彦巧妙运用了这二个语码暗示着他与李师师别离的不舍和缠绵。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成排笔直的柳林路上,枝繁叶茂的柳条婀娜多姿,翠绿欲滴;这个是字面意思。但我觉得这个“丝丝”非常的玩味,这个恰好于李师师的“师师”谐音;这个给了我提示,这个“丝丝”其实就是指代“师师”呢!因有了周邦彦的风流韵事和李师师相送周邦彦外放出汴州一直到傍晚方归的背景,可以肯定这个“丝丝”就是指“师师”。那么起二拍的意思就要这样来理解:在柳树成荫的一路上,师师扶摸着葱翠的柳枝为我送行。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在这隋堤上,古往今来,不知道曾经有过多少缱绻的爱情故事,发生过多少次别离相思缠绵的画面。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今天我向着故乡方向就要登山临水了,可是有谁会记得我这个曾经在汴京生活过一身疲惫的他乡游子。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在这个十里长亭路上,年复一年的诉说着恋人离别的故事,不知道她们曾折过多少枝柳条来相送亲爱的人,应该折过千尺都不止了吧!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思索着这些曾经发生过的离情故事,我不是一样的吗?我和师师喝着酒,弹奏着离曲,眼看就要掌灯离席而别了。就像梨花刚开,榆火刚取就被寒食节中断了春情。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我的愁绪像箭一样飞速的蔓延开来,半篙深的河水刚刚水暖春来;转眼我就要去无数驿站之外遥远的地方,而我思念的人却在遥远的北方。
“凄恻。恨堆积。”
我真是悲痛欲绝,相思的怨恨越积越多。
“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我的相思之苦浸化成了萦绕着别浦的江水,围绕着水堡依依不舍,反反复复的萦流着,就像偎依着师师不肯罢手。但是太阳慢慢地西下了,我与师师的分别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缠绵,难舍难分。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我俩想念着以往在月光下的水榭花都手牵着手的漫步,在小桥流水的清晨闻听着渔翁晨起出海打鱼的箫笛声,我俩相互依偎着相亲相爱。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想起这些美好的场景,就像在梦里一样;我俩热泪盈眶,不禁忧伤,柔肠寸断!
我的解读不知道读者可接受否!周邦彦精通音律,作为一个音乐家,他的作品多是写闺情、羁旅之类爱恨情仇的故事,他深爱着他的李师师,与宋徽宗赵佶互相吃醋,但身为臣子的他又怎能敢跟皇上夺爱;作为皇帝的宋徽宗与臣子共妓,也是古往今来难见的奇葩怪事。在宋朝时,显然社会是开明的,恋爱是自由的。纵观周邦彦的词作,很难看到有政治抱负方面的思想。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云:“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惟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诸不知,一个风流才子,当他变成情痴时,就像周邦彦陷入李师师的爱情怀抱,一生都不可能为李师师赎身作妻时,他的理想抱负早已被痛楚的相思抛到了脑后,那有什么仕途进取之想。周邦彦的梦早已装满了男女私情,再也容不下其他了!
2020.4.26胡向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