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历史名人王四琼文图/王平宇
王四琼,字通天,生于康熙晚期,卒于乾隆中期。
雍正立局开滩,始未有敢与其事者,四琼毅然出首,与其领事,广聚群贤,实地勘察,始修狐岸防口滩,据说水磨渠至八窑一段与绵河相对,水涨易毁。四琼让滩民小米熬汤均匀和浆卵石垒砌,至今逾三百年不毁。灌渠须穿越狐岸,当时生产力落后,四琼令滩民一锤一镄劈岭穿山,凿七`八十公分長的楔窝,紧塞干枣木楔,用其干湿缩涨撑裂岩石而提高功效,至今痕迹犹存,历时三年,狐滩四百二十亩成池成挂,分于滩民。四琼根据实际,废深耕插秧,行耠沟撒种,既节省人力物力,又适应新滩种植。第二年(雍正七年)又开河东八顷,并组织发动洛阳村民开滩二十顷,东冶村民开滩十二顷,到乾隆十九年又开刘东滩四顷六十八亩,后到平山胜伏开一百二十顷,凤粮滩三十顷,史家湾十八顷,开成任民领之耕种,及时完课。若水毁,聚民重修。遇纠纷,出面协调。先后修地两万余亩,故吉童二大人嘉其功,具题,皇上锡以农官之职,板子一对,以董农田事。四琼集股成滩广泛推广,到乾隆二十一年绵河两岸、甘淘河耿庄以下一片稻香,致使“江南美景进太行"。
王四琼不仅有聚股成滩两万亩之壮举,还特别关心村民文化生活。北防口原公共场所在古村西龙王庙古槐下(现在云山艺术馆西侧),逢年过节就土台唱戏娱乐。四琼作领袖聚众筹资,于乾隆元年建起大戏楼,次年面对戏楼劝阁至十八年龙王阁告竣。直到一九八二年新舞台建成,近三百年是北防口村民文化娱乐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