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尹玉峰教授
题引:
七绝 致敬文化领潮人尹玉峰教授
杨凡
一代天骄尹玉峰,蓝天大海是心胸。
复兴文化新时代,引领诗潮盛世逢。

浅谈从尹玉峰教授诗词艺术思想看复兴中华诗词应该树立的“四种导向”
文/红太阳
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中华诗词作为国粹理应在文化复兴的征程中担当排头兵。复兴中华诗词需要举什么旗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尹玉峰教授古体诗与新体诗,相互借鉴,各展其长,比翼齐飞,共同发展,铺陈厚植中华文明底色!读来自由顺畅,抑扬顿挫,雅俗共赏,是现当代诗词的一座别具一格的高峰。学习探讨尹教授诗词艺术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回答复兴中华诗词举旗定向的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尹玉峰教授自觉引领无私奉献的社会风尚。他奉行“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给他人带来温暖”的理念,高德大爱,身体力行,时刻想着为他人、为社会送去温暖,为国家作贡献。这是他诗作的灵魂!第一,他作为中国梦——慈善中国万里行活动的重要成员,坚持公益慈善事业十年,协同中国梦组委会罗公序伦主任扶贫助教,赈灾救助,实现艺术服务社会的最大理想,把爱的种子撒向祖国大地。第二,他积极倡导都市头条诗词平台,以“平台,天下人之平台”的理念运营,默默付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都市头条编委会主任、世界文学艺苑、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长期义务给海内外文友编辑制作,目前都市头条平台已凝聚海内外文友300万之众,在众文学平台中已属翘楚;他的都市头条专栏阅读量就达1亿7千万,在众文学编辑、主编中已是不可逾越的高峰。第三,他在编辑过程中,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平等待人,始终坚持有编无类,以作文好坏为标准认真撰写编前编后语推荐新人新作,从不问回报,倾情帮扶文友,奉送优秀作品以飨读者,传播正能量,并经常不知疲倦的工作一通宵。有人或许会不解,这些和写诗作文有什么关系呢?殊不知作者以什么样的心境创作,决定了作品的灵魂和价值取向。尹教授以这样的心境创作,决定了他的作品必然是有温度的,有情怀的,有生命力的,就算是思辨的诗文也是建设性、积极意义上的思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以德帅才,以德引领社会向上向善的时代风尚。
二、尹玉峰教授自觉引领厚植民族历史情感、深入火热社会实践、深入生活的创作导向。他博学多才、丰富的社会政治活动实践,为他诗词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养料。写诗不能就诗论诗。功夫在诗外已被大家广泛接受。第一,尹教授作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三希堂堂主、社会活动家、文化雅士,对书画艺术的造诣至少在中国来说已是塔尖人才。诗书画同源,书画是无声诗。他的诗词禀赋绝不是空中楼阁。第二,从尹教授的诗文来看,他勤学苦读,孜孜不倦,研诗经学汉赋通唐诗宋词格律,品味最销魂元曲,夺势定位现代旎诗、霹雳诗,创新突破现代诗瓶颈。研究创作法国象征诗派、日本汉排,单就诗词曲赋就已让广大文友望尘拂面。第三,尹教授国学功底深厚,对老子、孔子等经史子集,对中国的历史、我党的革命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高尔基,日本的川端康成等等都有独道的理解见地,决定了他的作品的厚度和维度。如,《平台,天下人的平台》、《孔子前后无数孔子》、《圣人观》、《沁园春 龙心》、《西江月 一道不归闪电》等。第四,尹教授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作为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他自2003年相继任职《中国商界焦点》《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与收藏》等书刊杂志主编,中国艺术馆首席策展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早期由沈阳出版社推出地方性经济文化著作,由《沈阳日报》推出小说、诗歌、散文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推出文艺评论。相继在《北京日报》开设学习专栏,在《中国经营报》参与“与老板对话”专栏写作。现任职都市头条全媒体平台理事会要职、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这是他宝贵的精神财富,创作的活水源头。
三、尹玉峰教授自觉引领文化育人的社会教化功能,坚守中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启迪心灵,为人民而诗。第一,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为谁写诗,为谁立言”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单纯的艺术观点是不可取的。诗词必须回答反映时代课题,积极参与意识形态斗争。尹教授以《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幽灵”夺势定位现代霹雳诗体,为列宁,毛主席的脸额写现代诗,为《为人民服务》填词,为《帝国主义论》、《别了,司徒雷登》等马列毛著经典篇章作词写读后感,创作《水调歌头》追寻、《清玉案》红船渡等等,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学视角创作专栏等等,这些形式都是有益探索,引领诗界诗说马列主义指导地位的风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第二,自觉厚植历史,常怀家国。尹教授时刻关注国家发展变化,及时创作反映时代变迁的诗词作品。比如,抗疫期间创作现代诗《母爱》、《致敬白衣天使,英勇的战士——雷锋,我们的战友》等;就反腐的问题,创作《反腐启示赋》,汉俳《落日照清宫》等等,借鉴汲取历史教训;就选人用人问题,创作《武陵春》刘裕,表达鼓励提倡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价值导向;就有关历史问题,创作《斑驳弹雨中—一纪念一场伟大的战争》、《武陵春》子荣英才、《诗赋五杰》等等,向为中国人民自由幸福献身的、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革命英烈致敬,换醒人们良知,弘扬红色文化,珍惜红色中国来之不易。第三,自觉与人民大众同频共振。选取普遍关注的人性中的亲情、友情、爱情作为创作题材,热情讴歌人间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给人哲思。如,《汉俳》风筝9首怀念母亲,《倚罗香》劝友,现代诗《做个干净的人》、《行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真正的朋友》,《武陵春》中国古代传说系列,象征派诗体《爱过你之后不再那么脆弱》等。选取自然万物创作,如,现代诗《海堂花未眠》,汉俳《四季》,《武陵春》日出,《捣练子》寒露、霜降,闳约深美《月亮系列》等,引导人们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选取日常生活进行创作。比如,《念奴娇》十年,现代诗《北京系列》,《木屋一号院》,开设荷衣诗体——热爱生活的人们专栏等,接地气,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对红色中国的热情礼赞,引导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尹玉峰教授自觉引领诗词文化的传承、创新、普惠,在努力出精品的同时,让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易于学习接受,做到雅俗共赏,真正体现诗词艺术的民本情怀。尹教授2016年7月至2020年4月在实事求是学习网、慈善中国书画院网发表的独创诗文近1400篇,最高的一篇阅读量有近90万人次,其他每篇的阅读量一般30万人次左右,篇篇堪称精品力作。说是精品,必须经得起时间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不仅仅体现在权威主流媒体的认同刊发,更重要的体现在他的诗作的传承性、创新性、普惠性的三统一。第一,传承古典诗词的意。唐诗宋词元曲能流传至今,在于它表现的志和情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拨动人们的心弦。或家国天下,或壮志难酬,或坎坷人生,或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等等。尹教授诗词重在表达大志、大爱、大情、大理的美好情愫,注重自觉把个体情感感受升华到民族心灵的回归。如,他现代诗词曲同题为司马迁作诗,表达文人怀揣家国、历史担当的天下情怀;他为武松、鲁智深填词,表达文人不畏强势、敢于打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仗义扶弱的侠士情怀;他为贫困山区失而复学的孩子们作诗,为街头煮沸一家人温饱的阿伯作诗,为受到痛苦遭遇的邓玉娇填词……无不表现出文人那种对苍生苦楚的伟大慈悲情怀,等等。第二,推陈出新。他极富创新精神,夺势定位了现代霹雳诗,由他《共产党宣言序》诗歌版 : "一个幽灵",全新定位。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架构,涉足哲学、环境、自然、灵魂、宇宙这些大命题,扫除平庸与琐碎,让诗词的抒情性和叙事性深入人们的心灵旷野,并让人们看到诗歌里面的空灵和宇宙视角。还夺势定位了现代旎诗,由他《海棠花未眠》夺势定位:“在人类最困惑的时间节点/世界己昏然/海棠花未眠/冉冉升腾的爱意静观人间/几多冷暖?寸心至死如丹/怀念他与沉鱼落雁的新娘/弹过一曲弦颤千古的绝响/朝露落下若溅玉/眼泪凝了也耀眼/迎向人间千万朵/挂在枝头细裁香/烟烟缕缕/染得一眉清光漫过嚣世/愿景沐阳光/但见蝶舞温婉绕海棠……" 这种具有古典的现代美、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现代旎诗,感叹着诗国黄昏的感叹,旖旎着诗国黎明的旖旎,达到一种闳约深美的艺术境界;运用美丽如闪电、摄魂夺魄的诗境语言营造诗境、意绪、愿景、求索、挣扎,任想象力统治世界,直捣心智。第三,助力普惠普及的双语艺术。尹教授诗词诗语丰富多彩,时而华丽鲜艳,光彩照人;时而平实质朴,柔和亲切;时而婉转含蓄,回味无穷,让人百读不厌,意犹未尽,深深哲思。在诗词语言精彩纷呈的同时,尹教授诗词从不故作高雅,晦涩难懂;恰恰相反,他很少用典,很少注解,很多采取白描双语艺术手法,打比喻,类比,即增强可读性、艺术性,又通俗形象易懂,真正做到为高雅诗词艺术能走进千家万户,从神秘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提供最大可能,为普及普惠诗词文化可谓功德无量!如,用“地平线上升起万物的生长力量”比喻太阳,用红月亮比喻女孩羞红的脸,用“心升伞”比喻受到保护,“眼盈雨”比喻感动,用“鼠目獐头”、“晨钟暮鼓”形象勾画晚清官场,用“贵夫人手中的宠物狗”比喻失去斗志等等。细心的读者可以细细品读,这些形象化的语言,即来至尹教授有意识的积极探索,也来至他对自然万物的细心观察,是中华诗词绽放的一朵瑰丽奇葩!

尹玉峰教授简介
北京开放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广西柳师客座教授。他自2003年相继任职《中国商界焦点》《三希堂石渠宝笈集萃》(中国文史出版社)《艺术与收藏》等书刊杂志主编,中国艺术馆首席策展人,慈善中国书画院和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两院副院长。早期由沈阳出版社推出地方性经济文化著作,由《沈阳日报》推出小说、诗歌、散文作品,由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推出文艺评论。相继在《北京日报》开设学习专栏,在《中国经营报》参与“与老板对话”专栏写作。现任职于都市头条全媒体平台理事会要职、京港澳台世界头条总编辑、世界文学艺苑总编辑。

作者 :张明康(网名红太阳)
作者简介
张明康,男,1979年12月生,网名红太阳。2001年在广州参加工作,平时对古诗词,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马哲有兴趣。

杨凡 都市头条格律诗词文苑社长。自幼喜爱诗词,自学格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现居住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