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着记忆的河床溯流而上,一首纯情的歌谣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回荡。“清江浦”,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词御风而行,让古老的淮安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让文明的淮安蕴满了发展的激情。亭桥几许、杨柳摇曳,波光倒影、交相辉映。“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隋唐的流水,元宋的传说,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就构成了清江浦……
在清江浦寻梦,这是遥远温情的召唤,这是重新感受历史和追逐未来梦想的心灵之约。我们在船上品茗,坐两袖清风,说几句闲话,古老文化的灵气就缭绕在身旁,溢满心田的是关于家园的吟唱……

(一)宋时雨景
淡淡的风,婉约地吹;柔情的水,脉脉地流。这里的水算不上辽阔,谈不上雄浑,而是温柔似梦的清淡,唯美如画的恬然。品鉴这方水,视觉是一种引导,随着视角的不断变换,一个钟情怀友的故事朝我们走来,脚步款款。主人公的才思因水而生,玲珑剔透,幻化成创美的源泉,在清江浦的历史长河里悠悠潺潺。
北宋文人李廌就幽居于河畔的茅草房。有着魏晋风骨的他寄情于水,习惯于让情绪在诗里驰敞。那个春夏之交的雨夜,他静坐成一朵幽莲的模样,载着淡淡的忧伤,将思念的清词舒扬: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他先描绘的是倚栏眺望所见:碧水楼台,一片濛濛雨雾,如扇之风带来凉意,如帘之雨下得紧密。随后抒怀他身在青林枕上,心存千里关山。由天涯之雨,联想到远方之人,相隔千里,无由聚会,思之极,念之切,只能“梦人江南烟水路”,“霎时梦凉、到南州”了。从李廌的词中可见历史上的清江浦景色如画,感觉幽美,可达到“烟波似洞庭”的盛景。
朝花夕拾,从前的家园渐行渐远……俯仰水色,悠思渺渺,我们感到一种浸润肺腑的灵动和美感。仿佛间,“包容天下,崛起江淮”那铿锵有力的声音穿越雨帘,回荡在我们的耳畔。她越能和时代同步跃进,内在的幽静和空灵就越让人感到震撼。这不仅是一种悠远的精神召唤,也激励着当代清江浦人为建设家乡奋勇向前。

(二)近代文化
“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清江浦是祖辈们最成功的杰作,也是我今生最难忘的牵挂。长长河堤可以松弛紧张的神经,九曲石桥可以梳理浮躁的魂灵,这里的一切似乎包蕴着文化的剪影。
都说一个文化名城不仅要有丰富的历史遗存,还要有相应流传已久的地方名称。近代学者范冕在《咏淮阴》诗中描述:“袁浦名邦记盛游,风景依稀似扬州。洋桥西接东流水,越闸南通北草楼。斗姥宫前都府巷,魁星阁下状元沟。无边风光芦花荡,九省通衢石码头。”全诗总计五十六个字,却提到了九个地名,但表达得非常平白流畅,不仅洋溢着作者热情而乐观的态度,还赞美了有历史文化积淀和美丽自然风光的故乡。
“七道湾、八面佛、石(十)码头、北(百)草楼、千旗杆”,这些古老的名称无不印证着清江浦久远的历史。在漫长的记忆里,不少颇有建树的优秀儿女停留在这里,他们生命的光辉是那样醒目,文化的神采是那样耀眼。如今,“二公祠”、“三义阁”等故址仍传诵着陈瑄、吴棠荡气回肠的故事,在风韵流动的岁月中,显得感人而壮丽。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清江浦是文人雅士梦寐以求的诗意家园,清江浦是淮安文化宁谧的后院。在这里,我们感到脚步的丈量常常会变得失真,似乎所有的景观都在有限中幻化成无限……漫步清江浦,文庙演绎的夜色,伴着慈云寺的蛩音,在醇厚醉人的淮海戏里,露水一样打湿我的眼睛,覆盖了我对异乡的向往。
借问酒家何处有,里运河畔御码头。御码头美食街上的众多厨师是城乡间最优秀的诗人呵,那平平仄仄、意境深远的菜香,是他们吟诵的最美丽的淮扬诗章。“能敌千般味,长怡万古人”的淮扬菜,虽然没有居高临下的气派,但绝无平淡无味之口感,无论是选料、刀工、调味等都秉承“和、精、清、新”的独特理念,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享有“东南第一美味,天下之至美”的盛誉,吸引着流连忘返的远方来客。

(三)今日风韵
“清江浦”,我在内心千百次吟唱你的名字,“养在深闺人未识”,我怕我的比喻太庸俗,会亵渎你圣洁的灵魂。这里没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典雅,却曾有“南船北马”之神韵。在新世纪的历史大潮下,如今的你又展露出古韵今风的景观,以全新的姿态鲜活地跃动在世人的眼前——里运河文化长廊就是一轴刚刚绘成的怡人画卷……
日出前,厚厚的云层遮住了朝阳,可总有那么几缕的阳光淘气地跳出来,带着些稚气,在静静的水面上若有若无地闪着金光。柳树的倒影随着幽风微微摇动,亭桥也被朝阳拖出了长长的斜影。芦花荡里招摇的水草和岸边的鲜花构成了连绵的风景,使我的心中涌起纯洁的温情。
走在平旷的河堤上,柳丝时而轻拂脸颊,时而轻掠过头肩,再配上远处动听的琴声,是多么让人陶醉呀!柳絮飘飞的日子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个远古的声音让我的遐想栩栩如生。在花落处、在茶香里,人们纷纷去寻找只属于运河的独特美感。古意的画面,漾着油纸伞的桥头,对弈的老者,戏耍的孩童……加上桃花、玫瑰或紫玉兰来鲜照一下,现代人就和古人开始心灵的对话,这不仅是密码,这也是暗号。

蜿蜒的廊棚映照着碧波清水伸向远方,如果把河道当作琴,廊棚的廊柱就是琴弦,轻轻弹拨,就能泛起幽美温馨的旋律。雄伟屹立的国师塔,那是河岸边最耐人咀嚼的意象。越河桥昂扬挺立,向我们展现她有着尊严的生命姿势……尽管她们看起来有些清瘦,但都袅娜妩媚,散发着少女的风韵。中洲岛轻柔得像一个梦,一个“抓机遇、快发展”的季节就躺在这充满生机和诗意的梦里。我想,这该是清江浦最有韵味的风光了。
“高台纵目思悠悠,排泣当年胜迹留”。可以想见,这里一定有翠鸟栖过,有蝴蝶飞过,有鸣蝉儿叫过,有蟋蟀儿唱过,还有银子般的月光洒过。那塔、那桥、那岛,一如河岸边那勤劳的清江浦人,敦厚、安详、包容、坚强……他们固守着这块渐渐苏醒的土地,正在用汗水点燃沉睡多年的渴望。
微风轻拂着激情,在梦想的高层,我们好像看见更多的桥梁,跃过青青的河水,饱蘸时代的豪情,彩虹一样挺立在清江浦飞速发展的航道上。我们情不自禁地想当一回城市规划师,以国师塔为椽笔,以里运河为砚池,把清江浦的脉络细细梳理,挥洒心灵深处的独特迤逦,让传承和创造的灵光在心中漫溢……清江浦呵,我的第二故乡!让我孕一篱红豆的芳芳,结一树嫣红的怀想,揽一河荡漾的月光,与你在素辉里静守暖阳。
春绿秋黄,鸢飞草长;落笔烟雨,墨染尘香;花露研梦,嫣然想象。让我们以“包容天下”的胸怀把新的事业开创,让我们用“崛起江淮”的豪情点燃新的梦想……

作者简介:孙勇,特级教师,正高级中学英语教师。现供职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