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故事》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作者 王安德
花果山的人都很勤快,而且很有含养,要不是“他”这只老鼠害的,花果山早就是远近有名的“文明村”。
花果山的地理优势很独特,村子藏在半山中,说是山、又有点平塬,说是一马平川,它只是那一点点,就是村前、门前的这一点小平塬,让这个村和附近其它的村就是不一样。
门前这一点塬,自然形成了一条水渠,一年四季不断流的水,将花果山围了个严严实实。
水渠里的水,清的呀可以照人,一点污染的杂物都找不见,村里的妇女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季三三俩俩聚在这儿,谝闲传、说闲话、冼冼衣服。
有些村人,离水渠不过一脚远,跨个步子就倒,所以淘菜淘水都在这儿,这儿的水夏天是凉的,凉的人心情舒畅,消除疲劳。但冬天又是热的,离远可见热气腾腾,雾气迷慢。
夏天村人收麦碾场,身上弄脏了,就到拐弯那个女人看不到的洼里美美地洗个澡,冬季快过年的时候,胆大的人也会跳进这个洼里,擦洗身子。
后来,村里出了个能人,将渠里的水灌了几瓶,拿到省城化验了一下,得到的结果是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人蓄可以饮用。
也就到了后来,这个村的家家户户以此水而饮之,再不用到后山挑水去了。
这儿的自然条件真的美极了,但自从扶贫工作来了以后,有一户上了村上的“扶贫榜”,让这个村的人感到有些耻辱。
这户人家姓简,是个外来户,至于是那辈人流落韩城的,村人都不记得了。
姓简的己过四十近五十,娶了个媳妇,生了个傻傻娃。
老简是个四肢健全的人,还识几个小字,嘴里也能说能谝,就是懒的很,他有些破灌灌破摔的思想,觉得妻子不如人,是人家拐来的外乡人,至今他都不知道丈母娘的家在何方。

媳妇也不争气,怀上娃娃后,不守妇道,爱胡跑,将娃生在半路上,留下一个脑瘫症,整天哇哇叫,只知吃了睡,啥活也干不了,甚至一年还得万把块钱的医疗费。
扶贫工作队拿他一家没办法,就给老简安排了一个轻活,打扫村里巷道卫生,给他媳妇安排到村里的大棚菜里去“上班”,这么美的差事,可老简和媳妇就是懒得去干。
镇上来村里检查工作,队长让简提前把巷道扫一下,可他就是不听话,一觉睡到十点半,人家镇长书记刚进村,他拿着扫帚胡球扫,灰尘扬的满天飞,队上、村长、支书、还有扶贫干部统统挨了批评。

外地扶贫干部来韩城考察学习,市里让去花果山的大棚蔬菜看看,村里作了安排,让大家按时到棚,各负其责,可老简的妻子和老简一样,迟迟来不了,队長去她家催她快点,她还和队长吵的死去活来,差点又丢了花果山的脸。
就这样,坚持俩年多,老简家总是在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的单独照顾下,一点点在脱贫。
今年是2020年,是精准脱贫的最后一年,市、镇、村、还有包联单位,四级部门逐村、逐人、一个不漏的核查,当提到花果山的老简时,镇书记有些担心,老简家一无地、二无林、三是房子老旧,加之思想又落后,要真的省上验收檢查团发现了,那就成省上的扶贫“典型”,人家会用假扶贫让一批干部倒下去。

老简家的事愁坏了书记,也给年轻的镇长和扶贫干部出了个难题,四级单位主要干部再次走进花呆山老简的家,大家轮流“轰炸”式的给老简作工作,并征得村支书的建议,为老简家送去了两只奶羊,一头小猪娃,双管齐上让脱贫,对于老简的一切行为由村支书、队长二人监督实施。
这些天,老简和媳妇像变了个人似的,早早在村支部的启发下,先喂猪、后喂羊,按时按点去上班、就连脑瘫的儿子爬上羊圈、猪圈上嚎嚎大叫。
村人说了,花果山见证了,扶贫干部下决心了,第一书记笑了,村干部们也乐了。村里一位爱开玩笑的长者说,党的好政策能让小简一家脱了贫,这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哈哈哈。
老简家、还有其它的贫困户,真的能够脱贫,我们应该感谢党,感恩习主席。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