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背心
王安德
在现在年轻人的心里,根本对"小背心"不熟悉,不认识,谈起它时,会讽刺你,挖苦人,还煸风点火,"小背心"就是小背心,有啥为它而留恋的,屈屈小事,何必挂在心上。
但上了年纪的,或者经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认识它,了解它,甚至为它而滔滔不绝,歌功颂德。
我留恋小背心,我熟悉小背心,因为它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它甚至就向我的"初恋"一样,一生一世在心中不易抹去。
七六年高中毕业,回到乡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热的天,火辣辣的太阳烤的我汗流夹背,但黑坳坳的身上缺少一件小背心,一个十六七岁,青春年华的少年,光着身子,显得很不光彩,经常会遇到妙玲少女"仇视"的目光。

处在那个物资缺少的时代,咱真的很牺惶,大冷的天,脚上拖着一双又旧又不合脚尺码的粗布鞋,鞋底是母亲一针一线纳成的,但那双鞋一年四季不离脚,早已磨出了小洞洞,裤子是黑粗布缝的,内边塞进去一些烂套子,穿在身上,用一条布绳绳扎着,里边连个内裤也买不起,上衣也是一件白色的粗布衣,穿了洗,洗了穿,度过冬天,进入夏天,又换成一身的粗布单衣。
我曾经想"扎"个势,和母亲大闹一场,说什么"我长这么大了,没一件像样的衣服,那位姑娘愿嫁咱",母亲觉得我闹的在理,就去城里找"干公"的父亲,总算买了几尺"的确良",为我亲自缝了一条裤子,但是,大庭广众之下,我依然光着上身去干活,妈妈哄我说"过几天,我让你爸给你买一件背心",我盼呀盼,盼望着那一天爸爸回来的那背心。
因为,我对小背心的期盼胜过那一碗燃面。

过来人都知道,小伙了若要有一件小背心穿在身上,胸前印着"为人民服务"五个鲜红鲜红的字体,后辈印上一个吉祥的号码,那就"帅"及了,肯定你的屁股后边会有妙玲少女的羡慕目光。
可是,这件小背心让我等待了很久。
一件小背心,不过八毛钱,但在这个生活十分艰苦的家庭,想要拥有它,真的很难。
砖瓦窑的活真的很脏很累,别人都不愿意去干,但是我去了,而且干的很埋力,因为,我多想挣几个工份,年底分红后,让妈妈给我买一件小背心。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就劝我说"你现在是长身体的时候,别累坏了身子",说归说,劝归劝,我还是努力地干。

艰苦的生产体力劳动,虽然改变了我的思想,改变了我的一日三餐,给我带来一天天的欢声笑语,但买一件小背心的愿望还是难以实现,
年迈的婆婆逢人就说"看把我娃可怜的",婆婆很想去实现我的愿望,但一个农村老太婆,大字小字不识一个,至去世都没走出过我的村子。
爸爸想给我买一件,他答应了一次又一次,可是每一次回家,都空着手,哄着我说"爸爸事多,记性不好,又忘了,下次一定",这样的话,他说给我听,更是说给我的兄弟姐妹们听。
姐姐比我大几岁,大姑娘的她,都快要嫁人了,还穿不起一件像样的衣服,每次外出走亲亲,都是借别人的,有时候,为扎瓣子的一节小红绳,还得和父母闹翻脸。
后来,我去城里打工,妈妈将我的衣着改变了许多,一件"兴时"的军用上衣,是借别人家孩子的,一件"尿素袋"做成的裤子,染成了兰色的,穿着它,走起路来呼闪呼闪的,渴望有一顶黄军帽,也总是不见踪影。
七八年,我参加了县上的路线教育工作队,成为了国家的一名"干部",临上班时,母亲将我叫到父亲的办公室,左看又看,总觉得那儿不合适,我的一身打扮,父亲出了"血本",花去了他半个多月的工资,他有些心痛,"挣下工资,一定要上缴入库",临时性干部,一月三十块钱,除过每月十二块钱的伙食费,能有几个余头。

第二天,我拿着父母为我准备的铺盖前去报到,临走的那一刻,母亲拉住了我的手,将一件用报纸包着的"小背心"塞到我的手里,再三叮咛说"长大了,是个小干部,下地干活,开会学习别光着榜子",我接过妈妈送给我珍贵的礼物,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后来,我在这心爱的小背心的前边印上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在背心的后背印上了我喜欢的"5"字,人人见我,都喊我"女蓝5号"。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