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的魅惑
文/孙虎林

那年五一节,一行人兴冲冲直奔洛阳赏牡丹。到后才知花事已过,王城公园的牡丹已然狼藉残红,心下怅然不已。早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谁知竟然错过了。所幸龙门石窟近在咫尺。瞻仰罢巨雕佛像,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归来时在西安下车,去了植物园,才有幸一睹牡丹雍容华贵的风姿。从此,每到春天,便惦记牡丹。冥冥中,也便与这名花有了千丝万缕的心灵约会。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城女神作,千姿万态破晚霞”。徐凝的这首诗精当简约中评点了牡丹花广受欢迎的程度。早年间,曾有名人力主以牡丹为国花。原因是世界诸国均有国花,如樱花之于日本,郁金香之于荷兰。也有国人以为梅花品高韵绝,作为国花似更恰切。窃以为梅花虽则清雅高华,但稍嫌清癯枯涩,不若牡丹富丽丰腴。想我泱泱大国,煌煌千年,以花型硕大之牡丹作为国花似乎更为大气堂皇,富贵吉祥。牡丹虽未册封国花,但在国人心目中,她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花王了。

牡丹何以偏爱东都洛阳,源于一则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女皇武则天有年冬天心血来潮,责令御花园内的众花一夕之间必须齐吐芳华。次日,百花竞艳。唯有牡丹仙子不畏皇威,不愿开放。于是,女皇一气之下,将她贬于东都洛阳。谁知,牡丹却在洛阳生根开花,惊采绝艳,竟远远压过她在原产地山东菏泽的风头。从此,这座中原大都会在领略了洛神的缥缈风姿后,又平添了牡丹这道旖旎风景。盛唐时代,洛阳牡丹冠绝天下。人们精心培育,悉心莳弄。盛世芳华,名品荟萃。姚黄魏紫,名动寰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买花》一诗中的动情描写,尤令人神往。“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是啊,“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暮春时节,确实是鲜花盛开的狂欢节。想想吧,无论皇家园林,平民庭院,还是大街小巷,酒肆戏场,触目皆是放香吐蕊的牡丹,随处可见欣喜若狂的赏花人。这真是一个花团锦簇、美丽多情的季节。其时,士子若林,美女如云,花枝乱颤,馥郁冲天,衣香鬓影,绰约多姿,人面花容,争奇斗艳。遥想那时,该会有多少花为媒的浪漫传奇,该会有多少锦心绣口的名篇佳句。可以这样说,正是因为有了牡丹,才使得风物并非绮丽的洛阳独具魅力,风华绝代。一代名花成就了一座城市的繁荣,这更像是一出优美的神话传奇。

牡丹自古便为女郎花,是女性美的绝佳体现。她更与一位旷代佳人情缘绵绵。那年春天,唐明皇与杨贵妃设宴沉香亭,亭畔牡丹姹紫嫣红,彩云万重。明皇触景生情,急招翰林学士李太白依曲填写新词。于是,诗仙李白咳唾成珠,妙笔生花,一气呵成《清平调三首》。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果然,新词乍成,牡丹娇艳欲滴,贵妃笑靥如花。那花那人,瞬间永恒,成了千古不变的美丽盛典。有人说,这三首诗是李白长安期间最富才情的诗作。也有人说,它是描写牡丹的佳构华章。从此,倾国倾城的杨玉环便与仙苑奇葩牡丹有了不解之缘。牡丹自矜华贵,非杨贵妃不能比拟;贵妃丰腴昳丽,非牡丹不能映衬。这是人与花、花与人的完美契合。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叹洛阳远在千里之外,又兼俗务缠身,哪能年年与牡丹多情约会。所幸几年以后,位于渭河滩的宝鸡植物园栽培了大片牡丹,令众多市民喜出望外,更令爱花成癖者心花怒放。每年一过清明,我的心便悸动不已,日日敏感于窗外的阴晴晦明。怎奈春天气候异常,忽冷忽热,春雷乍响,骤雨突降。这一切,均令我心惊肉跳。我担忧那片待开或已开的牡丹怎受得了这春日的喜怒无常。尤其惧怕骤雨狂风,这娇媚的花儿怎受得了这一惊一乍的突然袭击。我极不希望牡丹遭遇不幸,花容失色,香消玉殒。我只希望一园牡丹芳华永驻,常开不败。因此,从牡丹植株只有一尺多高到现今的一米开外。每年春天,我都要来造访那不容错过的绮丽风光。

谷雨前后,正是观赏牡丹的绝佳时节。涉足植物园,大门外早已是香车鳞次栉比,游客摩肩接踵。牡丹园内人流如织,笑语盈天。远眺园内,绿株成片,繁花点点。近看身边,牡丹婀娜,绚丽多姿。单瓣的简括纯粹,清清爽爽,恰似线描速写;复瓣的富丽大雅,秾秾妍妍,宛若工笔彩绘。看,这一株玫红娴静,少女含羞;那一棵嫣红热烈,少妇炫美;这一株玉洁冰清,仙姝敛眉;那一棵暗红矜持,贵妇养神。更有那斑驳杂色,点缀花瓣,风格迥异,千娇百媚。游人至此,莫不钦羡不已,叹为观止。在此,一切的画笔都会难以涂染,一切的美言都会黯然失色。
成千上万朵牡丹竞相开放,渲染出盛大花事。那时,我被裹挟在人潮中缓缓前行。放眼望去,一片花的海洋,一片人的海洋。四处流荡着牡丹幽微缠绵的馨香,沁人心脾,心醉神迷。前人赏花讲究色、香、韵,牡丹早已占尽风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一句,所言极是。而这赏花的最高境界就是韵了。韵即花之精髓,花之神韵,弥漫着神秘优雅的氛围。大有云的柔美,雾的曼妙,梦的朦脓,情的缱绻。牡丹之韵在于气度华贵,格调高雅,繁丽富赡,昌荣茂盛。自古以来,她象征的就是盛世繁华,国富民强。

“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花开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宋·邵雍﹚。是的,上天在这芳菲将尽的人间四月天,慷慨奉献出一年里最为绚烂夺目的鲜花盛宴,牡丹无疑是一道色香味绝佳的视觉大餐。因此,任谁也抵挡不了牡丹的魅力诱惑。
作者简介:

孙虎林,岐山县凤鸣镇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中学高级教师,民盟盟员,宝鸡市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笔耕不辍,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作品一百多篇。作品散见于《宝鸡日报》《陕西工人报》《语文周报》《教师报》《秦岭文学》等报刊。散文《树殇》获第一届“古风杯”全国散文大赛优秀奖。散文《马道巷》入选《宝鸡文学60年·散文卷》。出版有散文集《青春祭》。现任教于宝鸡市某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