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作家穆红随笔【001】
文/穆红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京的夫子庙重建了,后来又改建了苏州的观前街,把这些老建筑拆掉了,也就拆掉了原有的生活。本来你的邻居在这里30年都在卖着你非常喜欢的小吃,拆迁后你永远找不到了。早年工作时常去南京,或路过或出差,我总是住在健康路的小旅馆,傍晚时分一定会去夫子庙的石板路走走,摆在路两侧的滩点,卖着新奇或古老的玩艺,与你有着亲密无间的接触,让你心生温暖。而现在无论是武汉的户部巷还是西安的回民街,这些重修后的古街道都是差不多的模样。虽气派了很多却少了温暖。记得儿时看到叔父的一张相片,是济南老车站的背景,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我以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个车站,而当我去济南时老车站却被拆掉了。还有重庆的十八梯,那么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也被拆掉了。

云南的丽江在30年前,就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玉龙雪山,在那个城市最伟大的不是人,是山上的神灵。我在2002年下岗后为了抚慰自己躁动的心,又去了一次云南,可那儿除了旅游的人群和商业街外什么都没有了。每一个白族山寨都在卖伪装的工艺品,没有任何空灵气息。
艺术及创新的特质就是“自我”,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自我”式的生活,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同样的景观,那就不会有文学、不会有美学。去年底在苏州,这个人间天堂的苏州,哪怕你是在寒山寺,你都会被商业化的洪流淹没,一点丁儿也体会不到美,民居建筑的同质化可能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规划建筑的同质化对于文学来讲就是灾难,对于美学来讲更是灾难,因为你的作品将无法通过细节来表达个性。

今天实际上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是科学技术、商业的奴隶,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积极向上科学健康的,是值得过的,其他生活方式都是落后的、愚昧的。这原本至多是一种暗示,但是却变成了了现代人生活追求的标准。最可怕的就是我们意识中也认为只有一种生活的方式。悲夫!

作者简介:程晋宇,笔名穆红。定远炉桥人,就职于国内知名女装企业。资深服装企业管理人,现旅居汕头,自由职业。热爱书法、摄影、旅行,有浓郁的家乡情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