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公安精神 做个合格警察
作者王安德
人过花甲之年,总爱在晚辈面前去显摆“我那年轻的时候……”,一口气,我可以为他讲过去的十几个故事。
我搞了四十年公安工作,干人人羡慕敬仰的“刑事警察”就有八年之久,手中经手的大案要案没去统计过,但心里清楚,光“杀头”的案件就经手了二三十起。
说起过去的这些事,有些年轻人不领情,还在后边说些风凉话,甚至挖苦说“显摆那些事,有什么作用,现代人讲的是实惠,讲的是“钱”,我听过,不以为然,因为我的女儿也曾经对我说“爸,你辛苦了一辈子,风里来,雨里去,酷暑严寒,冰天雪地,但如今一无所获”,听着女儿的话,我有些不舒服,什么叫一无所获,我的收获满满,精神财富还给你存在“银行"的帐户上,女儿笑着说“老正统”,我说“这是你爷的传统”,我传承了父亲的基因,我就得牢记父亲嘱咐,“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听党话,跟党走”,没错,这些话语是父亲每次见儿子后,反反复复叮咛的几句话。
因为,我们是公安世家,咱是人民警察,国家公务员,公务员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
父亲是个非常正统廉洁的人,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光明磊落。
记得那一年,妻子的单位建家属,咱手里没有存款,小日子也过的紧巴巴的,去问父亲要赞助,他把我“训”了一顿,这个“训”含概了两个内容,首先给我反复讲党的政策和纪律,让我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钱就买,无钱放弃,再后来,他让我妈拐弯抹角地“警告”我,“要是娃胡来,你就收拾他”,妈妈真的找到我,“传达”了父亲的“指令”,临别叮咛我“你爸为你买房的事,几天几夜没睡好觉”。
这次买房,家里没给我出一分钱,因为家里儿女多,父亲的生话也很艰苦,多亏了妻子手里攒了点“小钱”,才交了首付,我们高兴第一次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公安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又苦又险的“差事”,苦,咱不怕,年轻时,身体棒,吃的消,加班七天七夜不下“火线”, 但“险”让父母担心了一辈子,父亲干过一辈子公安,是公安政保战线的一个特殊的警种,无论在韩城公安,还是在省厅公安,他和他的战友们,始终在隐蔽战线上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涉及国家安危的斗争,他一生做过的工作,一般属于内部“情况”,从不对外宣染,但干过公安的老警们,心中都有一杆称,“老王那些年破过的反革命案真动人、感人”。
因为这类案件属于党的秘密,这里不能用文字描述,在我的心中,我会终生记住这个伟大的父亲。
那年父亲刚离休,留在局里发挥“余热”,大热的天,龙亭发生了一起惊天大案,光天化日之下,一位少女被人强奸杀害,局里上案的十几个刑警和派出所民警,奋战了几天几夜,终有重大线索,局长李抗宏亲临现场督战,拉上他的老战友,我的父亲,一块去了“一线”,不到两天时间,案件告破,父亲回来,非常高兴,逢人就夸“还是刑警历害”。
八三年全国开展“严打”,我亲历了这场艰辛的工作,那几年,韩城的社会治安秩序和全国一样,无法用言语表达,在我工作的辖区,一些大案要案侦破不了,老百姓怨气很大,犯罪分子猖狂至极,到处都留下他们做恶的罪证。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我参与了一起重点案件侦破“团队”,干警多属公安精英,在不到半年多的时间里就侦破了具有影响的重大案件,逮捕了几十名违法犯罪分子,得到法律的从严处理。
当警察,要破案,必须具备良好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至今谈起这些往事,那些比我年长的老哥哥,看书、学习、认真地抄写笔记,在侦破案件时,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陪受感动和教育,为了一起绑架儿童案,我们三人骑着摩托车,几乎跑边了合阳县的每个村庄,为了索取一份证据材料,我的师傅“刁难”我,大热的天,让我一天五次往返于派出所于当事人的家,为了紧叮嫌疑人的珠丝马迹,大队长让我在冰天雪地里苦苦守候了几天几夜,为了捕捉一名嫌疑人,大队长让我们冒雨守在菜农的豆角架下,一守又是一天两夜,为了及时办结案件,我坐在案桌,一整天就记录了二百多页材料,为了……,这些过去的往事,我们已让它悄悄地过去吧,现在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迅猛,公安工作实行的是“智能化”“科技化”“网络信息化”,公安人员的学历、和个人修养又是一流的,加之各警种的培训和练兵,使他们更加专业化,更加标准化,更加科技化,为搞好当前公安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真正地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有多篇文稿发表在都市头条,部分作品在陕西农村网和韩城作家,韩城文学,韩城文学园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