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潘安兴
潘安兴 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出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政府机关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武汉作家协会会员,黄陂辞赋学会会长,黄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作品曾获全国《钰山赋》二等奖。因代表作《中华大家庭赋》的问世被誉为“黄陂首赋”。
大武汉 因抗疫更彰显英雄本色
武汉,这座九省通衢的城市,历经百年的风雨洗礼,再次昂首挺立在中国的中部。
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肺炎袭来,全世界目光迅速投向武汉,考验着这座省会城市该如何应对?整个国家在公共突发事件面前的形象塑造。
以人民生命力为第一的中国党和政府,紧急釆取措施,动员全国一切力量,进行保卫武汉的大会战。
依靠人民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着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荣传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自觉性,坚决打赢这场抗疫的人民战争。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主战场在武汉进行,湖北铺开。明摆着一局棋,武汉是重中之重。所谓“不课天下者,不足以谋一地”,控制疫情蔓延,自然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时不我待。人民群众的呼声,专家的建言献策,立马封城封路。戒备逐步升级,停止一切交通工具运营,封门禁足出户,最后连买菜购物都由社村配送。森严程度,进入国家战时紧急状态。
在这场灾难面前,每个市民都是战士,每个家庭都是战斗堡垒,每个社区、村湾都是前沿阵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如生死状,歃血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人人自觉,把自己钉在家里,构成围歼病毒的铜墙铁壁,打退猖狂的进攻,让恶魔不敢向前一步。而包围圈按既定计划,逐步向内收拢。
最高统帅部高屋建瓴,运筹帷幄,沙场秋点兵。对湖北武汉指挥所高配强配,一轮阵容强大,队伍精良整肃,开赴湖北武汉主战场,空前激越的号角响彻云霄。
全国医护人员闻风而动,各省市、自治区、海陆空三军援鄂医疗队,出师挥戈跃马。白衣天使纷纷请缨上阵,争赴最危险的关口—方舱医院,与病魔作殊死的搏斗。
他们抱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逆向冲锋,在火力密集,随时牺牲的雷区。一个战士倒下去了,千万个战士冲上来。舍生忘死的壮烈,一幕幕英雄的悲壮。
严防死守,通宵达旦的鏖战,舍却家里老小,夫妻邂逅在同一战区,姐妹拥抱于同一医院,这种画面,不时出现在现实身边。
全国最权威的专家钟南山、李兰娟齐齐到了现场,对疫情作了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于平息这场劫波,有了定海神针。荊楚大地的芸芸众生不再恐惧,仿佛吃了定心丸,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十天内建成火神、雷神医院,武汉市每个区一两个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农民工冒着风险争分夺秒,上演着武汉速度。
武汉不孤单。抗疫会战一打响,全国各地东南西北医药器材,防护面具,床被设施,粮食、蔬菜、水果、副食等,源源不断地星驰。在万籁寂静中,一线抗疫将士们,彻夜不寐。
公务人员下沉到各个社区,严把关口;公安、城管、交警布防交通要塞,轮班值守;环卫工人,都冒着随时被感染的风险,清理废弃医用拉圾;教师们除担任线上课程外,很多人投入志愿者行列,义务巡逻站岗;莘莘学子们禁闭宅家,完成课程学业;冲刺中高考的孩子们,铆足干劲,转轨着人生另一课堂。
最难能可贵的是那些千万农民工们,闲赋在家,没有收入。坐吃山空的忧虑困扰着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依然无怨无悔;为保卫这座城市的付出,默默无闻。他们的自觉,他们的朴实,看不见的伟大。
而那些工商企业家们,在停工停产,关门关店的萧瑟中,心急如焚。在义利谁重谁轻的天秤宏观下,义的倾斜回归到儒商的传统。商会发起的捐钱捐物,谁也不甘落下。
两个半月的封城,武汉经受住了空前的考验。英雄的武汉人民在磨难之中集体自觉,为全国抗疫赢得了宝贵时间,为世界抗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成功的案例,作为一笔精神财富,让全球分享。
一座英雄的城市,一部光荣历史的城市。近代制造业之都,辛亥革命首义之都,全国激情抗战之都。
共和国武汉两场战洪图,雕刻着人民群众筑堤防汛的伟大壮举,气贯长虹的英雄诗篇。那耸立江滨的纪念碑,宣示着岁岁安澜的丰功伟绩。如同白云黄鹤一样,国家文化地标,高峙着永恒。
抗疫保卫大武汉,已经出现了转折,胜利在望,但不能松懈。解封不解防,依靠群众的宗旨不能变,不然功亏一篑。当彻底消灭这种病毒时,很多人在冷静思考:公共卫生的防御体系,提上了议事日程。健康中国的引擎,将中华民族的发展奇迹,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大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经历这场洗礼,如神曲炼狱一般,更彰显英雄本色。犹如东方的芝加哥、威尼斯,魅力闪光在明天!
2020年3月9日
客寓黄陂木兰乡小寨村蔡胡家湾

黄陂诗联微刊编辑团队,由《黄陂诗联》编辑部成员组成,都是文化义工,业余时间工作。为减轻编辑人员工作量,投稿前请按格律要求自行检测。微刊发表后及时关注、校对,以确保微刊和纸刊质量。欢迎国内外广大诗词爱好者投稿,要求作品为原创,来稿作为交流使用,作者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联系方式、简介,照片。经微刊选用过的作品,将在《黄陂诗联》上择优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