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华原创作品
在当农民的日子里(连载之三)
曾宪华
(之三)
三伏天的中午,随着为数不多下班的人们买菜回家后,无遮挡的沿街菜市场,除了打哈欠买菜的农民外,没有买菜的市民问津。
成明目睹剩下的十多把空心菜,自言自语起来,“与其在市场守株待兔,还不如挑起转一圈打游击……”成明挑起菜篮,“蕹菜,蕹菜,相应(便宜)卖……”沿街吆喝起来。
“蕹菜,蕹菜……”成明挑起蕹菜走到槐花巷路口,后面便有人大声喊道。
成明拿起一把空心菜,“哦,是周大叔呀!不用秤了,你拿去吃就是。我平时到你家收小粪(小便),你都不计较多少,并且有时还不要钱……”
未等成明说下去,周大爷就拿过成明挂在肩上杆秤,自己秤空心菜。“一斤半,多少钱?”
成明拍了周大爷的肩膀,“周大叔,我说过不要钱。你拿去吃就行了……”
未等成明说下去,周大爷就涨红了脸,“成明,虽然你是到我家收小粪认识你,相识时间不长。但你秤二两棉花纺(访)一下,我周富贵不贫小便宜,拣粑合的人。再说你们农民天天挑水抗早也不容易……”随后,周大爷扔了一角钱到菜篮,拿着空心菜走了。
“老周,你买的蕹菜好多钱一斤啰?”……
周大爷满面春风地,“这蕹菜嫩样。我认识这小伙子,在粮站后面坐。他家的蕹菜是到街上收小粪泼的……”
在周大爷的鼓动下,仅几分钟时间,成明剩下的空心菜就被抢完了,且价格七分,八分不等。
“明,快点起床与你妈一道去街上收小粪,太阳落山后泼蕹菜……”拂晓,成伯敲了床栏杆。
成明揉了眼腈,打了哈欠,“老汉,到街上吆喝收小粪啦!同学和熟人看到好张班子(丢脸)哟。要不妈收到小粪后担到铁锁桥,我到铁锁桥挑回来……”
未等成明说下去,成伯父就“笃,笃……”地敲响了枴杖,“一家人要吃饭,要用钱,啥叫张班子。你妈都五十多岁的人啦,还坡上家里两头忙……”
成明极不情愿地担起粪桶,跟在成伯母的后面。“有小粪卖没得……”成伯母拉开了嗓门,沿街吆喝起来。可尽管成伯母喊得口干舌燥,走完了几百米的南外街,竟没有人回应。
“喂,收小粪的,我这里有……”成明抬眼望去,见槐荫巷侧云锋药铺,有个两鬓渐白的老大爷,双手扶着窗扇大声应道。
成明见前面的母亲既不停步,也不回话,就快步上前,“妈,槐荫巷云峰药铺有小粪,你没听见啦!”
成伯母摆了头,“我听到了的,他那里装小粪的榨菜坛子在后面的偏间,进去巷子又窄又黑,偏间矮小,伸不起头,挺麻烦的……”
成明放低了音量,“妈,我不怕麻烦,进去看后,若觉得可以,我就收起挑回去,免得等会踫到同学,熟人……一会我到铁锁桥接你。”随后,拉开了嗓门,“大叔,你下来带路晒。”
成伯母瞪了成明一眼,“好嘛,你去看嘛!明,你要记住,好的小粪淡黄色,臭气熏天,价格每挑在两角左右……”
成明担起粪桶跟在老大爷后面。前面的老大爷将电筒照向后面,“小老弟,慢点啰!腰杆弯着点,别擦着头啦!”巷子宽不足50公分,深确有五六米。成明侧着身子,象工兵探地雷似地,小步小步地跟在老大爷后面。
未走到盛小粪的榨菜坛子,臭味就扑鼻而来。成明按照父亲和母亲讲的,将粪瓢伸坛子绞动了几下,臭味更加浓厚。“大叔,你这小粪确实可以,起码没外加水……”
老大爷伸拇指,“小伙子,看你年纪不大,却道行深厚呢!实话给你说吧,平时吃水是拿牌子到西门桥笼头排轮子挑,即便是陶菜,洗衣服的水都进了下水道……”
成明摸出原被汗浸后变黄的“川叶”,“大叔,说过实在的关门价,你这小粪多少钱一挑?”
老大爷“嗤”地划燃火柴,“叭达,叭达”吸了叶子烟,“大行大市的两角钱一挑,而我这里因巷子窄,偏间矮,很多人不愿来买我的小粪。今天你能收小粪很高兴,我都快满六十的人啦,解大便到大菜园官茅房(公厕)来回要十分钟,小便解得勤,往官茅房跑很不方便,更多的是时间搞不赢……”老大爷叭一口烟后,“哎,你看我扯远了。小伙子,你就随便给点吧……”
成明摸出5分,2分,1分的零币凑足两角钱,递给老大爷,“大叔,你这小粪没掺水,我还是给你两角钱。”
老大爷从中取出一个5分硬币,还给成明,“小伙子,看在你不怕麻烦的份上,我只收一角五,希望你每隔一个期来我这里收一次小粪……”
成明再次将5分硬币递给老大爷,“大叔,你还是把5分钱收下,我怎能拣的老年人的粑合呢!况且两角钱一挑小粪是行情。你放心,我保证每周来你这里收一次小粪。”
老大爷将5分硬币放进油子口袋,“好嘛!你既然执意要给,我就收下了。不过,每周来收一次小粪,不要食言啰……”
成明认真地,“男子汉大丈,说话算话,绝不食言。”随后,担起小粪迈开了脚步。
老大爷看着成明的背影,感叹起来,“小伙子年纪不大,人倒挺耿直的。不象其他收小粪的,讲价还钱不说,还到处散洒小粪。而这小伙子不但用淘菜水清洗粪坛子,还拖了散洒小粪的地方……”
(未完待续,谢谢阅读)
作者简介,曾宪华,60儿童,重庆市垫江县人。曾有小小说,散文,诗词,论文等散见于报刊网络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