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胡向前解读:
前几天我解读了三首诗词,今天见晏几道的【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读之感之亦觉此词与他填的其他爱恨情仇的爱情诗不同,历代评词家亦觉此首与众不同“另有独到之处”,宋杨万里《诚斋诗话》曰:晏叔原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可谓好色而不淫矣。于是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这首【临江仙】会有独到之处,且杨万里说“可谓好色而不淫矣”?此前讲过要想读懂他人之诗词,必须首先了解作者其生平和创作背景,那我又得先从晏几道的简介谈起。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宋宰相晏殊第七子。他7岁可文章,14岁科考得进士身份。17岁左右在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他的父亲晏殊去世,家道中落,结束了他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锦衣玉食的达官贵族生活;他何六哥祗德,八弟传正及姊妹四人都还年幼,后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嫁娶成家。
在此之前他曾作诗写道“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每天的生活是吟诗醉酒,走马观花、乐享奢华的环境,他的六位兄长先后步入仕途,而他晏几道过的却是逍遥自在的风流公子生活。这接下来几十年的日子当中他尝尽人间寒暖,曾在熙宁七年(1074),受郑侠《流民图》案牵连入狱。因他曾写了一首赠诗给他的好友郑侠,政敌们从郑侠的家中搜到晏几道的一首《与郑介夫》(郑侠字介夫),上面写着:“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支颐。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因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政敌拿这首诗以讽刺“新政”、反对改革为名,将晏几道逮捕下狱。后来宋神宗释放了晏几道。他的仕途受阻,一直到他44岁左右,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始监颍昌府许田镇。而在他初官上任时,因他的上司是他父亲的门生韩维,本想可依靠自己的才华和这层关系网得到上司的爱护和提拔,于是他给韩维献上了他的词作。韩维很快给予回复,说你的那些词作我都看了,“盖才有余,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馀之才,补不足之德”,不要辜负我作为一个“门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没有昔日晏家门生的温情,而是一副道学面孔,家长作派。晏几道读罢,遭受当头一棒,不免有世态炎凉之感;而史书记载他不依权贵取官,我倒觉得他身为贵族秉性傲慢,此事有记载可见一斑,“宋哲宗元祐初(1086年),晏几道词名盛传于京师,苏轼曾请黄庭坚转致期望结识之意,但他回答说。“今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陆友《砚北杂志》上,引邵泽民说)辞气颇为倨傲。”但他在始任监颍昌府许田镇之前,有过一段落魄的时期,也就是他17岁到44岁期间,从一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沦落为潦倒落魄的贵族。有着贾宝玉似的经历。那么我大胆的推测这首【临江仙】是写于他始任官身的初期,也就是遭受韩维泼冷水后的那段日子;如果命题成立,那么我们再来解读这首【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是不是还像他的爱情诗词之类,还是有別于他其他的诗词拥有独到之处?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梦”可理解成“美梦”意喻梦中美好的生活,那么起拍就得这样来理解:我享受贵族生活的日子结束之后,我曾经生活过的华丽之楼台別院如今都已封尘上锁了,待我梦醒或酒醒或意识到之时,那些往昔曾拥有的青楼歌舞声中的欢乐都像“帘幕低垂”,拒人于千里之外了。
“去年春恨却来时。”
想起这些,去年所遭遇到的春恨又涌上了心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我在落花中孤独的伫立,就像他在众青楼女子面前没有一个人理会他,只好眼睁睁含着泪水看着这些貌美如花的女子像燕子一样陪伴着她所爱的人(或客人)双飞双宿。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我不禁想起那年我与小萍初次见面时,我俩穿着富贵华丽的丝罗衣服心心相印,相依相偎。
“琵琶弦上说相思。”
我们在琵琶声中诉说着我爱你,你也爱我的甜言蜜语,彼此深深地思念着对方。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而当初的情景,是不是当年因为我还是富家子弟,有我当宰相的父亲晏殊关照着?还可以陪伴着你小萍兴高采烈地一起回家。
解读到这里,有个问题出现了,结拍是不是疑问句?我的理解是“当时明月在”是从上拍“琵琶弦上说相思”转折而出,带有“当初如何如何,而今又是怎样怎样的对比”之句,这个需与上片之“楼台高锁,帘幕低垂”联系在一起理解,这样的话就可得出,“当初明月在”而今“楼台高锁,帘幕低垂”的原因是不是我中道落魄,不再有宰相子弟的光环,不在有充裕的钱财爱护关照着这些青楼女子,给她们幸福和快乐的生活,由此就可感觉出晏几道那心酸的一刻!痛楚的一忆!悔恨交织在一起的自我追问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而这正是晏几道要填此词已泄心中郁闷和块垒难平真正的原因所在,而这个恰恰是历代评词家说此首词有別于其他词,具有独到之处的原因,我想也许是他家道中落后,小萍真的不理他与他分手了,也有可能是借小萍之事揭穿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而他自己却是个情种痴人。黄庭坚曾在《<小山词>序》中列举出晏几道的“生平四大痴绝处”——“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好像是贬,其实是赞许,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晏几道性格的特点“痴”,即痴情。那么他也有可能借托此词偶尔发泄一下那些曾经看在他父亲的面子上,曾经爱护他关照他而后又反面无情的一班门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他有过像韩维的遭遇,甚至还会遇到过许多如此的遭遇!
个人之谬论,不足为信,仅供一笑!2020.4.12胡向前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