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到放暑假,爸爸就会把我送回老家,用爸爸的话说就是回老家体验生活,以激励我好好学习。
回到老家我的主业是帮奶奶看叔叔婶婶家的弟弟妹妹。我是大姐大有出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谁要敢欺负我的弟弟妹妹,那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轻则一场臭骂,重则一顿拳打脚踢。

我就知道:哼!我的弟弟妹妹只有我揍他们的权利,其他人休想。可能是当年体验看孩子的生活获得了极好效果,我现在成功的成为了一名幼儿教师,也算没有辜负爸爸的培养。
那时威风凛凛的我无所惧怕,就怕我爸爸搞突然袭击来接我,就因为那款英翘辫。英翘辫是当时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里女主角扎的一款辫子,辫子的名字也是以女主角的名字命名的,就是把马尾扎高歪向一边,那时感觉特别时髦,用现在的说法就是特潮,我是积极的响应者。

无奈爸爸的保守,在他老人家面前我是一点不敢造次,马尾扎的低低的正正的十分低调。回了老家就不一样了,我可以为所欲为把马尾高高竖起 ,想偏到左边就偏到左边,想偏到右边就偏到右边,在村里的回头率极高。
只要我小婶儿拿着梳子找到我紧张兮兮的说:快,丫头,你爸爸回来了。我算是彻底慌了神,让小婶儿三下五除二把辫子一绑,恢复到矮矮的正后脑的位置,才胆战心惊的站到爸爸面前。
现在想想当年的经历真是有点可笑,一个歪歪辫耗费了我多少脑细胞。看现在的孩子想扎什么辫就扎什么辫,还有专门给孩子大人梳头发的地方。扎辫子的卡子、发带也是琳琅满目,家里没有女孩的看着卡子都能感觉遗憾终生,何况还有各种定好型的漂亮无比的假发。

时代真是不一样了,爸爸再也不管我扎什么辫子烫什么头染什么色了。竟然还跟我分享他发现的新大陆:“那些穿着一个窟窿一个窟窿裤子的是时尚”,最终还免不了慨叹一下“以前小青年要是穿这种裤子连媳妇都找不到”。
是的,现在就是一个任性的时代。以前的菜饼马上被披萨取代。现在的孩子已不满足吃面包,而是热衷于热狗、汉堡包。破洞裤的窟窿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扎辫子的不一定是女性,叼烟卷的也不见得是男性。

任性的年代是否都要跟着任性呢?这可是根据人来定的。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每天坚持学“学习强国”,碰到最频繁的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写的最多的评论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生在“又红又专的”七十年代,长在红旗下,父亲是五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根红苗正,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连取得名字都和党旗有关联,对党是忠心耿耿。加上进修时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我感觉与党与祖国一脉相承,对党更是忠贞不渝。

我不是什么旷世之才,为国家建设做不出多大贡献,我就牢记我的使命:做好一名幼儿园老师,做好一中国公民。坚守住我的初心:爱党,爱祖国,爱人民。
让责任与担当并行,为社会为国家尽我的微薄之力。

作者:张爱莲,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本职工作,热爱文字,热爱朗读的幼儿教师。最喜爱荷花,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心中刻有“原创”的烙印,以“和”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愿和喜爱文学的志同道合的老师们携手,共进探索“文字”的奥秘。请多多指教,促我前行,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