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偶然的机会,捡到一顿免费的“午餐”——听康震讲诗词 。尽管需要关注N个公众号,但谁让咱是那个好学的人呢。要知道我可是康震的铁粉,从去年的一次“中国诗词大会”开始,到前段时间的“青山绿水看中国”,喜欢听他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喜欢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唯美意境。喜欢看他边作画边写诗的那帅气。 
常言到:开卷有益。再说了,听名家讲诗,咱也算傍上知识人了。品鉴可以读懂盛唐诗人的内心世界,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传承千年经典,欣赏脍炙人口的诗篇,给读者耳目一新的美感,仿佛是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领略诗仙李白的家国情怀和青春豪放,仿佛听一曲青春之歌。领略庐山瀑布的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友谊。品味亡国之君李煜的苦楚和悔意,回首往事肝肠寸断刻骨铭心的伤感。孟浩然的洒脱优美的田园意境。王之涣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壮观和大气磅礴。袁枚“苔”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励志,小人物的努力也同样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了解大唐盛世对人才的青睐和爱戴。更多的了解盛唐诗人,宋代词人对生活的感悟。也给后人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文化珍宝。

读一首诗不光是了解一个知识点,更多的是了解一个时代,走进诗词作者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他们的生活态度,感受到正义的力量,用现在的话说:正能量。通常借物抒情,拟物言志。有失望,有期待。承载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足以让我们引以为豪。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词最适合我,那便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是一个理科不合格的理科生,再加上当年疲于奔命,读书的时间太少太少 。或者压根没有读书的意识,我也后悔啊,但是悔意总是比不上李煜的。

一张白纸可以更好的作画,因为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不懂才会懂得最快!因为大脑有更多的存储空间。

视觉不同,看事物的结果有异。就如观察一个苹果,有人看到外形,有人关注品种,有人关注口感,专业人士关注营养成分。有人了解皮毛,有人深入骨髓。对于我来讲,诗海初泛舟,所以浅显易懂的说辞,更助于亦步亦趋步步为营。自娱自乐而已,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当然原地踏步也无妨。


作者简介:郑彦芹,医务工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