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早逝,母亲离我而去已经两年了,静静的长眠在故乡田间,从此没有牵挂 没有期盼。我想二老一定是少了一份闲愁,从此衣食无忧。父亲故去时,我尚年幼,好多记忆已经模糊。母亲则不然,和我生活20多年,对母亲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我经常想放电影一样在脑海中飘过。父母在家在,失去父母的人,没有去处,只有归途。但无论如何,都活有一份期许,希望回去看看,在父母的坟前,说说话,也许父母听得见,但是我一定送给二老一份厚厚的祝愿:那便是希望父母能含笑九泉,我想,那便是我对父母的挂牵了。

母亲在世时,我经常是一边上班,一边计划,何时能回到母亲身边,我想象到隔窗瞭望的双眼,那便是一种期盼。母亲年岁已高,不能听见我远方的呼唤,经常是拉着妹妹或外甥的手机要视频,看到手机中的我,经常是哦笑不笼嘴,满满的幸福感。当我看到老母满是沧桑的容颜,内心踏实了很多,那便是一种心安。

尽管回家一趟要大半天时间,尽管来去匆匆,却总是不知疲倦,每次在目亲面前听听她讲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听听老人家的嘘寒问暖,眼圈湿了一圈又一圈,老娘最后有点老年痴呆,但还是不忘嘱托我吃饱穿暖,每每回去,总是把她床上从底向上晒一遍,增加舒适感。娘活着的日子,娘在哪,哪里就是家,我可以无需计划,唾手可及家的温暖。如今那份温暖不再,我就漂泊的人。

如今 每到祭奠的日子,总有一种莫名的期盼,总有一种惶恐和不安,虽然兄长姐妹几个,可总觉得缺少一些什么,家的感觉嫣然成为一种奢侈品,可望不可及。在谁家都觉得给对方添麻烦,在谁家都觉得是打扰别人。尽管浓浓的亲情在,尽管姐妹和小辈们的热情款待,可终究抵不过母亲一句问候,一个笑脸,母亲的音容笑貌浮现在眼前,仿佛她老人家从未走远。

阴阳相隔,远过万水千山。记得小时候,进门第一件事就是找娘,找不到好像就空荡荡的,找到了,心里便有一种满足感和安全感。每到放学回家的日子,母亲边站到村口,远远望去,期盼儿女平安归来已经是老娘的一种习惯。香喷喷的饭菜即解馋也能解除一天的倦怠。如今,娘已西游,再也回不到娘的身边。娘喜欢吃红烧肉,每当看到红烧肉时,内心都会有一种心酸。

两年的时间,730天,让我猜猜娘走过多远,娘一定走到很远很远;可是心中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娘从没走远。是的,开心时想起娘,苦恼时想起娘。对,应该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岁月匆匆东逝水,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即使活过百年,最终还是入土为安,融入大地,吸取天地之精华,成为儿女心中的永恒。这便是对生命的诠释。可是,即便如此,可是为何我的思念无休止?!千言万语,万语千言,最终汇成一缕思念绵绵!安息吧,父母大人!

作者简介:郑彦芹,医务工作者,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