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澽水河畔
王安德
享受着春天的气息,怀着对澽水河的誊恋,我又一次游走在韩城古城的澽水河畔。
记得走在澽水河畔,那己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外婆家就住在古城南门外东边的五星台下,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的村庄,城古村。
小时候,娃娃都爱去外婆家玩,我也不例外。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很少呆在城古村,多半的时间,她是陪着外爷在外“创荡”社会,是一位真正的贤妻良母。
韩城解放前,外爷颜志敏就加入了韩城地下党,整天早出晚归活动在龙亭白家庄和城区一带,秘密发展党的地下工作者,为合阳、渭南传送情报。

后来,外爷的“工作”由传递情报“晋升”为做党的公安“秘侦”干部,直接受大荔公安分处处长于桑同志的领导,十几年间,先后转展朝邑、渭南、三原、泾阳、咸阳等地,外婆以家属身份始终相伴在他的身傍,为其作掩护工作,朝鲜战争爆发后,外爷的工作“调入”西安、渭南,又由“仁义花行”老板和工商界人士的身份,为党工作,其身份正式公开后,调入汉中市管理生产资料工作,属于党的高级干部,直至光荣退休。
为了在外婆家讨得好吃的,我只要知道她们回到韩城,便不顾二十多里路,步行城古村,得到外爷外婆的特殊招待。
去城古村唯有两条路,一条是夏阳府傍趟澽水河而过,一条是沿古城南门外澽水河岸道而行。不管那条路,都离不开“澽水河”。
那时,人们将澽水河称之为县河,河水很清,河傍青草绿绿。河两岸是周围菜农的菜园子,夏天有豆角、辣子、茄子、西红柿,冬季有吃不完的大白菜,可谓是韩城人的幸福“田”地,因为有了它们,附近村的农民称之为“菜农”,一年四季忙在地里,用澽水河的水浇灌着一块块菜田,收获着满满的“金蛋蛋”。
澽水河由于水清草绿,所以河里生长着我叫不上的小鱼,很多很多,游来游去,随手可捞几尾,装在小灌灌中,拿着去外婆家玩,有时还带回嵬东。
弹子一挥间,几十年也就过去了,外婆外爷早已去逝多年,我也由不懂事的馊孩子,进入了花甲之年。
几十年沧嗓巨变,韩城的澽水河一天天在发生着变化,“守”在它傍边的“毓秀桥”一天天在变老,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的重点文物,将其列入保护,走进“毓秀桥”的那古老的门楼“站”在原点,向过往的游人,诉说着韩城的故事。
澽水河的南岸已让辛勤的绿化工人栽植上花草花树,显得绿树丛阴,柳絮飘飘,站在河岸,可一览古城美景,河的北岸,已让具有胆略的“旅游”者,将其与古城南门连接,成为“韩城门”外的休闲广场。
然而,可怜的澽水河由于处于改造升华阶段,毓秀桥下的水时而绿绿清水,时而浑浊,让游人心寒。
但是,聪明的旅游人己经将澽水河向西与三十里川的板桥薛峰相接,向南延伸于二十里川的司马迁祠,在不远的将来,韩城南门外将打造成心中的“水上乐园”。
如今的城古人,夏阳人,很少有人再在田地里精耕细作,打造自己的“菜园”,他们己经由菜农转变为靠“打工”为生的新型农民。
澽水河的小鱼小虾不见了,让我产生着一种失落感。每当与熟悉这儿的人谈起澽水往事时,好心的人就会说“有得就有失,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会变的更绿,更加靓丽”。
站在居水河岸边,我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站在“毓秀桥”上,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水上乐园。
游走在古城南门外休闲广场,望着那“韩城门”,人们期待的是何日,韩城将变成咸阳的“袁家村”。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
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协会员。曾参与韩城市公安局史志编写工作。
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巜暴乱冶户川》巜白叶树梁》《201》巜过年了》等文稿,撰写的巜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部分文稿在韩城文学树网站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