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钻婚——我的老爸老妈
作者:张志平
4月22日是父母的结婚纪念日,算下来已57年。属于二老婚姻当中的“绿钻婚”,于是很想动笔写些什么,为二老送去女儿的祝福
大前天我带着一箩筐的“素材”,专门跑到父母家,追要他们的生活点滴,老俩口笑呵呵地答曰:快60多年了,要说的事能装一火车皮,从哪里说起?就从你一直追问为啥我们一直不打嘴仗开吧。
“我们喜欢玩,杀起象棋来,连饭也顾不得做,哪有时间吵架,打嘴仗?但是生活中哪有勺子不碰锅的?打嘴仗就是一把双刃剑,割自己也刺对方,俩人都会疼得要命,河东狮子的吼叫,实在没意思。一碰就打火星,那纯属吃饱撑的型儿……”
结束“采访”,回家躺在床上,父母的话就像“放电影”似的一幕一幕在脑海里闪现,感觉父母虽然不是很伟大,但至少让我们姐弟四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走多少弯路。归纳起来大体分这么几点吧……
一.家教
我的父母与众不同,他们对待子女的要求竟是用毛泽东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来”“调教”我们!内容嘛,更换了一下,变成家风条例来约束。三大纪律如下:
1.不准单独出行
2.不拿“群众”任何东西(拿人针,失诚信)
3.借东西速还(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八项注意:
1.早睡早起
2.饭前洗手、饭后漱口
3.食不言、寝不语
4.自己的事自己做
5.尊老爱幼
6.与人为善
7.不攀比
8.乐施行善
情景再现:
父母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打不骂,但也让我们很是害怕。尤其是老爸那“一眼剜”:坐姿不雅;吃饭响声大;碗内剩米粒;对着饭桌咳嗽打喷气。老妈在生气时最严重的一个词儿“烫稀货”,训得我们脸上火辣、耳朵发烫。
有一次吃包子,我们姐弟四人明明每人还想再吃半个,但老妈愣是狠狠地喝令下桌“吃饭七分饱”。甩给我们姐弟这句话就完事,俩弟弟贪婪地露出口水,妹妹也不满:咱们是不是他们从大路捡来的。至今方才明白父母的用心————吃太饱会撑出病来的。
二弟在家最淘气,他穿的衣服常常是脏兮兮的,手脸花猫子般,父母就罚他一天打扫室内卫生。二弟气的哇哇大叫。偷偷地哀求我们姐妹俩。得咧,这招真灵,从此后二弟衣服一直不邋遢,花猫脸再没出现过。我们虽未遭过父母的拳头“镇压”,但姐弟四人都惧怕他们三分。
尽情玩耍好后就要认真写作业,这一程序马虎不得,他们在备教案,我们在写作业,哪敢违抗“军令”……
二.家丑
老妈老爸的爱好真多,因为贪玩,还“蒸”出好几个有趣儿的段子来。道出来与大家分享了(父母说灰猴,就是抖他们的“丑“了)
老妈、老爸的“熏”饭和“压缩饭”
“ 最近咱老妈和老爸的厨艺大增”,这是俺妹和俺弟弟的褒奖,因为昨天老妈和老爸又给我们做了一笼“熏馒头”。老妈家的“熏饭”在附近一带小有名气,“别人家未必能做的来”,这是俺老爸最近的一句口头禅。
俺老妈的绝手活儿不是一种,还有好几种,老爸说:“军功章里也有我的一半”,哈哈,你们想知道这熏饭和压缩饭是怎么做的吗?“熏饭”就是把各种食品放在笼里上火蒸,等到锅里没有水,火苗窜上去,把笼"点燃"馒头之类的就很荣幸的被火苗洗礼后,“鼻青脸肿”,开脸后再吃,嗨,还别说,别有一番滋味,好吃,不骗你,正宗的熏饭系列......能做出如此美味的熏饭,那可不是一般人能为之,要有一定的“道行”和修养,那就是老妈和老爸在做饭时继续杀象棋,等烟雾弥漫房间,熏饭就出笼告捷,嘿嘿,诸位,明白了吗?
“压缩饭”是老爸的又一绝手活儿,不过仅此一回,独一无二,我记得是一个周末老妈打电话约我们姐妹俩逛商场,老爸负责午饭,今天都回来,老妈让我爸爸做“莜面窝窝”【栲栳栳】,可是我们逛街了,老爸就在外面和棋友杀象棋,把做午饭的事早跑到九霄云外,快到12点了,老爸想起了承诺,便急中生智用压力锅蒸窝窝,等我们到家了,老爸也做好了。我们姐弟几个最爱吃老爸做的莜面窝窝,“开吃”老爸喊着,妈妈打开压力锅,“哈哈哈,你的窝窝在哪里?”,爸爸不明白,瞪大眼看老妈,“你自己看”,“咦,咋回事?怪了,拐子的屁股歪了门了,,窝窝哪里去了?”,,我们感到好生奇怪,都睁大眼睛看锅里,老妈那个乐呀:“你肯定又在看下象棋把时间卡的太长了,才这样吧?”,老爸恍然大悟,点头承认,老爸解释:我怕再做熏饭,锅里加了好多水,,蒸了20分钟,也不长啊,我们姐弟几个七嘴八舌评开了:煮老牛头用压力锅20分也绵糊了,,。老爸忘了这压力锅的节能,普通锅蒸饭就得20分啊。这压力锅有五分钟足矣。今天的莜面窝窝压缩成了莜面糊糊,,你们没吃过吧,这是俺老爸的“杰作”,老爸说绝对仅此一回,下不为例。
我们在嘻嘻哈哈的欢笑声中结束了午饭,这压缩饭也不难吃。
三.家宝
家有二老,等于二宝。我们的老妈老爸是俩颗熠熠生辉的“绿宝石”拿到CCTV“鉴宝专场”能评估报价吗?无价之宝!
我们的父母就是我们姐弟四人一辈子的精神财富的提供者,精神富有,富可敌国。
姐弟四人谁遇到困难或棘手的问题,我们肯定第一时间就会翻“活字典”——智多星,啥问题到了二老这里都不是个问题,只要是钱能解决了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有一件事,让我至今忘记不得:大弟弟城里有一套平房,院子里要打一眼水井,但巷子很窄,打井机器是个“巨无霸”。一个不小心就把邻居老太太的小南房玻璃弄碎了一块,老太太哭的“很伤心”我弟弟火急急给了一句不中听的话,那老太太不依不饶,碰墙碰地假装要去见阎罗。老妈连忙扶起老太太,弹去身上的尘土:“老嫂子啊,我给你100块钱,你再安装一块吧”,老太太闻言啼哭声嘎然而止,马上就跑了……俩弟弟不服:“巴掌大一块玻璃哪能值那么多钱”,老妈老爸稳稳的说:“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不懂”。
还有一件事:大弟弟对自己的工作一直不太满意,当时可随同大部分职工调到一线去(工资高)父母不同意:“你是捉笔杆子的,去那里有些屈才”。现在每每想起来,大弟弟直是夸父母有先天之明,他现在虽然没有一线职工工资高,但是在领导眼里是一个地道的能人。很受领导器重。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在“二宝”的呵护下,幸福快乐的生活着!
工作中的、生活中的……老妈老爸把两双儿女指点的顺顺当当,我们也没有给父母脸上摸黑,他们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不准”的事儿好多,我们就是在这两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照耀下,繁衍、前行。
作者:张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