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昔勇士今何在,忠骨入土一年间
——我给抗战老兵柳新民写首诗
文/袁德礼(上海)
92岁高龄的抗战老兵柳新民走了,4月17日他离开这个世界已整整满了一周年。
柳新民有个孝顺的长媳名叫杨佩君,老人生前十分关照她,尽力帮她将儿孙重孙带好,周年祭奠仪式萌生想为他写点什么?公安诗人胡永明就将他的长媳杨佩君添加了我的微信号。闲聊中知道她文革前在胜利服装厂工作过,我则在吴淞服装厂上班,后来她到国安局三产做财务工作,我则到报社跑新闻。她跟我说,想在公公逝世周年祭之际,让我为她写点缅怀文字,基于这二层关系我就不好推辞了。眼看清明节快要到了,我应该为抗战老兵柳新民写首颂歌。

柳新民是位红色后代,从小就受到做地下党组织工作父亲的影响。1938年才11岁的柳新民就加入新四军,在新四军队伍里当通讯员。他一生打过仗,负过伤,获过奖,在他手上不知杀死多少日本🇯🇵鬼子……

1945年他在部队当过两年卫生员,他干一行爱一行,以救死扶伤为天职,救治救活上千名受伤官兵。他觉得医术还不够精湛,也没有资格证,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他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行医资格证书,1953年他在杭州海军医院做医生👨⚕️。1955年到上海肺结核病医院🏥工作。因工作需要,1960年组织上调他到山东枣庄医院担任院长职务。工作频繁调动,他没有一句怨言,在山东枣庄当院长时,亲自为病人看病治病开药方,医治病人不计其数,很多病人对他认像十分深刻,其中被他救活的三位病人对他记忆犹新,一直对柳院长感恩戴德。

1975年柳新民离休,享受正局级干部待遇,但他依然牵挂社会的事情,关系国家大事,闲不住的他到上海市老干部局义务作贡献,并担任瑞金二路街道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工作一直到去年4月病故。

风雨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昨天下午,长媳杨佩君和他爱人柳平、小叔子柳刚、二媳妇高秋萍携带孙儿驱车青浦福寿园新四军广场祭扫,寄托四代同堂的哀思……

18年前,我在报社创办了终极关怀专栏,沪上43墓园与市区殡仪馆老总我几乎都去采访发过稿。当时福寿园老总王计生曾对我说过“这家人对父辈的悼念心最诚”。

军医出身的柳新民不但医术精湛,还写得一手好诗文。记得19年前,上海未成年少年犯管教所所长、党委书记满秀才邀请全球首位盲童作家袁靓去作自强不息写人生演讲,正巧碰上柳新民抗战老兵也在那里商谈青少年帮教问题。袁靓返回家中带来柳新民写的一首诗。我见这首抗战老兵不死的诗很有生活气息,就将发在老新闻报副刊上。现将此时刊出,供大家分享。
老兵不死
——写给抗战老兵
文/柳新民
泪水何许早已流干
鲜血何许早已凝固
硝烟何许早已散尽
我何许早已死去
但我还活着,永远不死
年复一年,我的魂飘在异国的崇山峻岭
日复一日,我变成翱翔于天际雄鹰
也许我忘记了自己是谁
我的活着,是为了缅怀那去死去
没有人告诉我回家的路
没有人知道我踏回故乡的归期
我看天微笑,用我的老泪纵横告诉世界
我没有家,只有国
多少人还知道我还活着
多少人还为我感动
我不得而知,在我的字典里
没有死,只有生
如果遗憾是一种痛苦的过程
请告诉我,我该如何遗忘
我的祖国,我的娘亲
在我梦里的嘶声呼唤
如果忍受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请告诉我,我该如何忍受
我的挚爱,我的村庄
在我生命里魂牵梦绕
如果昂首挺立是一种美丽
请告诉我,那八千里路云和月
那一个世纪的尘与土
是谁,尘封了那段壮烈和沧桑
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承诺
我在历史的书签里沉睡
因为一个信仰或者一种姿态
我在时间的夹缝里舞蹈
我是老兵,我还活着
永远不曾死去
永远不会死去
柳新民晚年人闲心不闲,他将全部心血都花在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上面。临终前,他也不忘关照长媳杨佩君一定要培养好家中第四代和外面孩子的茁壮成长的百年大计。

有一件事特别让我感慨万千:抗战老兵柳新民在弥留之际,他将一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收到的11万元稿费留给大孙子,将来考上大学好备用。他这一举动赢得一片叫好声。这在外面某些家庭也许是要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柳新民不一般的家风。

这是我为啥要写此文的缘故所在。多好的家风啊!我还没有为父母病故写过一行纪念文字。就说【西部风微刊】黄诚专总编前些日子父亲病故也没写编过帖子,一心扑在为网友编辑制作公众号。

令人遗憾的是,文革中,由于柳新民娶了大资本家女儿陈德苓为妻,二位自然受到了冲击批斗,吃了不少苦头。但他这个人并不感到失落,一直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保护了不少老干部。

文革结束后,他在搞好街道老干部工作的同时将主要精力放下培养青少年一代教育事业上,不忘初心,宣传爱心、反对封建、为民代言、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好事实事做了40年。

柳新民啊,您做了几多善事。其实好人善事谁都能做,关键在于肯不肯做,持之以恒,但愿要做就做得对人类有益。柳新民啊,您去了那个遥远的天堂。要知道那里人人都会去,只是早去抑或晚去而已,我真心希望要去就去得问心无愧。柳新民就是这么一位富有正义感有爱心的传奇抗战老人……
最后我用一首小诗结束全文,略表对柳新民的祭奠与哀思。

我给抗战老兵柳新民写首诗
文/袁德礼
倭寇入侵长江边,
国土沦丧尸成山。
统一战线齐迎战,
艰苦卓绝八年间。
为国捐躯无畏惧,
咽菜吃糠心也甘。
不使百姓遭奴役,
奋勇杀敌伤痕添。
待到鬼子投降日,
烈士忠骨泉下安。
往昔勇士今何在?
忠骨入土一年间。
讲述当年从军事,
永载史册抗战篇。

作者简介:
袁德礼,1954年4月生于上海。现为《城市导报》创业人生、校园内外、终极关怀版面责任编辑、资深记者、专栏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30年来,先后发表上万篇各类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作品,累计1300万文字。出版过《武则天:一个女人的强权、沉沦史》、《百位老板谈人生》、《走访殡葬十年间》、《远航的心》、《女儿袁靓》、《在雨中我梦见本家袁崇焕》、《记者写天下》等书稿。作者曾在建筑公司、服装公司、团市委研究室、新闻报、劳动报等岗位上洒下过几多汗水。现为上海德礼传媒集团公司(国企)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