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情系列散文之二
上
抱愧母亲
作者/翟战功
诵读/郝玉华
母亲是二零零六年农历十月十二撒手人寰的,和父亲一样,去世都是七十六、七周岁的年龄,只是比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五去世的父亲晚了八年。母亲去世十三年多了,我一直想写点东西,却静不下心来、理不出头绪,总有如梗在喉、不吐不足以表达对母亲悠悠思念之情的感觉。又是一年桃花开,又赶一年三月来。又是一年芳草绿,又到一年清明节。三月,我的出生月,逝去先人的祭奠月。特殊的月份,特别的思念。初四,我的生日,母亲的受难日。十二,清明佳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的日子。“清明佳节倍思亲”,这时,我更加思念生我养我的父母双亲了。

上篇:命途多舛
我的母亲,一九三零那个马年生的,小的时候叫薛雪女,只是办第一代身份证的时候,填写资料的人笔误写成了薛雪梅,从此将错就错,就改成了薛雪梅。她小我一九二一那个鸡年二月二十五出生的父亲九岁,出生在愚公移山那个地方,河南济源王屋一个记不住村名的一户人家。
母亲十二岁的一九四二年,因为蝗虫灾害颗粒无收,外祖父让外祖母王海仙带着比母亲大两岁的大舅舅一起讨饭,逃条活命。外祖父和我母亲,还有一个小舅舅,则留在老家,照顾外祖父年迈的母亲。就这样,外祖母引着我的大舅舅,一边走一边哭,一步一回头的看着站在院里靠沟边锤面石头上的我的母亲和一手牵着的小舅舅,小姐弟俩一边哭喊着妈妈和哥哥,一边挥动着另一只小手,直到外祖母和大舅舅翻过家对面那座大山,再也看不见了,他们绝望的还是不肯回家。

外祖母和大舅舅从济源出发,过山西垣曲,经闻喜,一路逃到夏县。一个大户人家看到外祖母心灵手巧,想收她做义女。因为带着大舅舅,又考虑留在老家的外祖父和我的母亲及我的小舅舅,她还是放弃了。她带着大舅舅又沿山北上,落户到了绛县陈村大山里一个叫紫家峪的村子。在紫家峪,外祖母和未成年的大舅舅跑着一家一家讨来了种子开荒种地,伺机再计划回老家接我外祖父和我母亲及小舅舅。没成想,年成继续加剧。外祖父无奈带着他的母亲和我的母亲,还有小舅舅,四人一起也后于外祖母出来逃荒。路上,外祖父因为饭量大又几天没吃,出家没走多远就先于他母亲被活活饿死了。走到绛县冷口附近时,我的小舅舅也饿死了。我的母亲和她的奶奶捡拾些树枝把我的外祖父和小舅舅掩盖起来,继续逃荒。

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我的母亲被她的奶奶卖给了人贩子。母亲和奶奶分开的那一刻,她拽着奶奶哭着喊着,怎么也不肯放手。人贩子踹了母亲两脚,才从她奶奶的身边把哭的撕心裂肺的我母亲强行拖走。母亲的奶奶把我的母亲卖了之后,本想我的母亲也许能进个好的家庭逃条活命,她也能拿着卖我母亲的钱买些东西充饥,维持生命。没想到,我母亲还没离开她的奶奶多远,她的奶奶就被抢贼抢走了卖我母亲的钱,并当着我母亲的面把他的奶奶打死了。我的母亲悔恨交加、义愤填膺,而又无能为力。不知道走了多远,最后我母亲被卖到了夏县庙前山上桑村一个叫小丑的我们后来称为“夏县老婆”的奶奶家里。当时,我的父亲做为养儿过继给我们叫“夏县老婆”的那个奶奶,在她家扛长工。那一年,我的父亲二十一岁,“夏县老婆”把我的母亲买下后,许配给了老实厚道的父亲。

不知道为了什么,一个在村里杀了多少条人命的姓秦叫富海的村霸,看我父亲不顺眼,他扬言要杀死我的父亲。因为惹不起人家,为了防止不测,“夏县老婆”那个奶奶让我父亲带着母亲回到了我平陆上吉的老家。逃到绛县紫家峪落脚的外祖母和哟的大舅舅安顿住后,本想接来济源老家的我外公、她婆婆、我母亲、我小舅舅一起生活。逃荒来的老乡告知我的外祖母和大舅舅,说我的外祖父和小舅舅路途饿死、婆婆被抢贼图财害命、我母亲已经被人贩子买走。得知消息后,他们母子俩悲痛欲绝,天天以泪洗面。这时候,一个在该村的教书先生,看到了我的外祖母和大舅舅。因为他也失去了留有两个女儿的妻子,最后就和我的外祖母、大舅舅生活到了一起。这个文化人姓谭名光德字茂盛,他视我大舅舅如同己出,把我的大舅舅改名换姓为谭太成,并送去当了一名军人。一九四六年的正月二十九,在外面当兵的大舅舅所在部队正好在绛县范村休整,大舅舅被擦枪走火的战友打死了。

当时,我的外祖母还怀着我的四姨,怕外祖母知道了影响身体,大家都把大舅舅牺牲这个消息,瞒着我的外祖母。三月十七,我的外祖母在紫家峪一个脚斗里的地方生下了比我大姐大一岁的四姨。出于对烈士家属的照顾,随后,政府也就安置他们一家搬到了卫庄范村的东堡。大舅舅牺牲一周年之机,因为他葬在近乎十里之外的绛县陈村,在家伺候外祖母的比我大舅舅小一岁的二姨,包了饺子提着到门外的大路上的十字口给我大舅烧纸祭奠,大舅舅牺牲的消息才被外祖母知道。外祖母后嫁谭家之后,因为放心不下人贩买走的我母亲,又得知了大舅舅牺牲的消息,她天天以泪洗面。一九四八年八月十六,外祖母在范村东堡生下了和她同月同天的我小姨。为了安抚我伤心透了的外祖母,识字的谭姓祖父经过多年多方打听寻找,才在一九五六年前后,碾转平陆找到了我的母亲,并用一匹大马把我母亲和哥哥接到了绛县,让她们母女骨肉分离十二年后重又团聚,才了却了双方的多年来的共同心愿。

一九六三年,在我出生五个多月的时候,外祖母病重,四姨打电话说外祖母想见我母亲,母亲贷了十块钱,怀里抱着我,带着我的二姐,第二次到绛县见了我的外祖母。在我的姨姨家住了四十多天时间,直到十月初四,把姨姨家的粮食吃的不剩一粒了,才在外祖母和姨姨的恋恋不舍中回到了平陆。那一别,成了母亲和外祖母母女俩永久的分别。二十天后的二十四,我的外祖母去世了,次年正月初七我的谭姓外祖父也离开人世。从此,我的母亲只有了同母异父的小名叫谭全全、大名叫谭全凤的四姨和小名叫谭红红、曾用名叫谭五凤、大名叫谭红英的小姨两个妹妹,还有谭姓外祖父留下来的异父异母两个姐姐,也就是我的小名叫谭凤英、大名叫谭红放的大姨和小名叫谭小凤、大名叫谭芳兰的二姨。

打那时起,母亲就有一个愿望,就是想回济源王屋老家看看,因为我年龄小,老觉得济源好远好远,加上经济条件不允许,一直未能了却母亲的心愿。一九九七年的样子,我的条件好一点了,我也找到了一辆小车,和我的侄儿说好了,计划拉着母亲回济源王屋老家看看。
也许她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怕不方便,也许放心不下整天头晕的父亲,怎么也不去了,直到后来脑溢血去世,也未能成行,这也成了我在母亲跟前留下的唯一遗憾。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主播简介:玉华,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 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