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追梦人
——记左右笔农民书法爱好者俞存怀
文/王发国
前年夏收其间,我无意间从文学平台交流群里发现了一位同乡农民书法爱好者,细心品赏其书法作品,受益匪浅,收获颇多。他的书法虽没有书法界大师龙飞舞的飘逸,但也有刚劲有力挥洒自如的风韵。他用左右手书写书法作品,在古浪乃至武威市的书法界爱好者来说,还是首屈一指不曾多见的唯一一位书法爱好者。于是,出于好奇,我这位不太懂得书法且又喜欢欣赏书法的农人,专程对他进行了一次拜访。

他姓俞名存怀,字伯君,号墨农,笔名容川,古浪县定宁镇长流村人。自幼酷爱书法,荷锄务农,闲暇时节,铺纸研墨,提笔练字,从没间断。楷书初临颜体、柳体,后期临摹过汉隶、魏碑,擅长行草和榜书,左右笔皆可书写。喜欢篆刻、诗歌和硬笔书法。从未参加过任何书法展览,也末在任何报刊上投过稿,自视个人爱好,偶尔孤芳自赏。陶冶情操,增添乐趣。他性格内敛,性情温和。待人和蔼,老幼同视。低调为人,高调做事。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呈能显媚,炫耀自己,谦虚诚实,平和待人。老觉得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由于自身条件有限,他从没参加过任何书法展览,也末曾接受过一次有效的培训,总是默默无闻,既精心耕田又潜心耘墨,自始至终。每当逢年过节或者村里有婚丧嫁娶修房建业之事,他都义务为乡邻书写对联,深受人们的一致好评和咂舌称道,乡邻们还特意为他送上了农民书法家的雅称。

俞存怀于一九六二年十月出生在祁连山下一个极其贫困的农民家庭,少时家境贫寒,靠父母微薄的劳动收入来养家度日并供其上学读书。自幼酷爱书法,上小学时就迷上了书法,春夏秋冬从未间断过。一九八二年,他的“大学梦”破灭了,他哭了。他多么想到高等学府去深造受训,将来成为一位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用自己手中的秃笔来回报这养育自己地黄土地。为此,他感到格外的自愧和内疚。但他不想“破罐子破摔”,从未怨天忧人。什么“生不逢时”、“命运不济”等等,都全抛脑后。他只坚信“路就在脚下”的深刻哲理,为了这个家,也为了他心中那块芳草地,坚定信心,荡起了生活的双浆,创出了一条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路来。

他种过庄稼,打过短工,刷过油漆,贴过壁纸。爬过脚手架,当过淘金娃,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书法,凭着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特殊感情,由此而产生顽强的毅力,走到哪写到哪,练到哪。别人闲暇时打牌玩耍,饮酒取乐,可他却总是写呀画呀的弄个不停,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追求,在落榜回乡后的十几个春秋冬夏,寒来暑往中,总想靠自学创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然而生活并非想想的那么简单,人生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的,坎坎坷坷总是再所难免。谁料一九八三年由于四次感冒引发了急性肾炎,命悬一线,幸亏送往医院及时,才免遭一劫。一九八八年的秋冬,他不幸又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疾病,四肢麻木,骨关节变形,行动不便。整天卧床不起,当时他才二十七岁,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真想一死求得解脱。后经四处求医,多方治疗,病情总算有所好转,病魔得到有效控制,但并未彻底痊愈。干活写字还是非常的困难。“金可失,志不可丧”。当时他只有一个信念,无论生活怎样被迫,环境多么恶劣,他也要坚持不懈,将书法艺术追求到底。病愈后右手无法写字,只能用左手学写,无耐时还用手指和脚趾握笔来写。久而久之,他发现这样不仅有助于自己书法的提升和创新,而且还有助于自己病情的辅助治疗作用。刻苦的努力,不懈的追求,他终于有了喜人的收获。虽近几年又患上了Ⅱ级高血压症,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慢性疾病,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临池不缀,从未停息过。成绩是干出来的,荣誉的皇冠是用荆条编制而成的。藤是苦的,结出的瓜却是甜的,要想达到理想的彼岸,必须得有超常的毅力和忘我的投入,及至社交,阅历、学识、修养缺一不可。前年九月份他经好友宁静致远的再三推荐和支持下,书法作品及诗词在多家网络平台刊发展出,得到了许多大家和同行好友的认可和赞许,能够和艺苑同仁一道探索书法艺术的特点和规律,他倍感欣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宝剑锋丛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俞存怀先生这种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用石匠造机床的雄心壮志,写出了他人生奋斗的格言,他的艺术之花终于在祁连山下蕴育出美丽多姿的花蕾,愿他的艺术之花在大西北尽情绽放,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简介:
王发国,甘肃古浪县人,县作协会员,网名宁静致远,农民。早年曾有新闻作品在省市级报刊和省人民广播电台刊登播出。近有文学作品在《古浪文史》、《西凉文学》、《天马》副刊收编刊发,意在墨迹中寻求快乐,耕耘中畅叙情怀。不求浓墨写人生,但愿身心常康健。现为《龙墨》、《星火文苑》、《祁连文学杂志》、《想念田仙草文学艺术》平台签约作家,作品散见于多家文学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