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三月初三(2020年3月26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22日07:0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4819例,累计确诊81901例,累计治愈73795例,死亡3287例。
二、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3月26日在北京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此次峰会由今年二十国集团主席国沙特阿拉伯王国主办,将以视频方式举行。
三、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评论:疫情防控决不能掉以轻心。"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宅家的人也换上了春装,人也清爽。虽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势向好,但大多数人还是宅家听从组织安排,规规举举地遵守有关疫情防控的制度,做一个好公民,好人家。
我从正月初三(2月6日)起,沒有一天间断地写《宅家蜗居》的日记或叫文章,今天是整整60天,写了60集。我每天早上7:30开始写,一般用两个小时,完成每集平均1700字,这样算来也有10万多字。每一集都在都市头条发表,据统计,共有读者10O多万人次关注。这中间包含了都市头条的65编辑的若干心血,推荐予以发表。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退休干部,在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不忘初心,以宣扬正能量的恒心坚持宅家写作。我自认为我的宅家蜗居生活是丰富的、充实的,坚定的。在宅家生活中,本人始终相信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国人民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疫″;我看到了白衣战士不怕被传染、被牺牲的英勇气概,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肆疟下,在对这种疫情感染的患者没有能治疗的药物的情况下,在对新冠肺炎没有充分认识的情况下,精准施策,不断摸索,使全国新冠肺炎防控有了向好的形势。
我虽没亲临武汉第一线的残酷现实,虽没有去感受这生与死的赛跑,虽没有参与防控隔离的工作。我从电视、微信、电脑中看到了这次战"疫″的严峻,看到了中国人民不被任何困难所吓倒,所征服。
许多使人泪目的场景,许多可歌可泣的现场,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而始终不能忘怀。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称上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充满祝愿的节日。《论语》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治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记录当时这种民俗活动的情景。
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与其友在会稽举行兰亭之会,大家饮酒赋诗,挥毫论序,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乖兴而书之佳作。民间有一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说的三月三是轩辕皇帝的诞辰日。
农村俗话有"农历三月三,荠荠菜煮鸡蛋。吃了煮鸡蛋,石头踩得烂″。
在我居住的新都区的马家镇,每到"三月三″都有民俗活动。这个地方是明代状元扬升庵的故居,当地的人民有"三月三、抢童子"的传统民俗活动。三月三前后这里热闹非凡,商贸活跃,文化展演,龙灯狮灯舞起,状元打马巡游,都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由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都区人民政府发出今年暂停举办"三月三民俗″活动的通告。
连续写了60天,我有了疲惫的感觉,搜肠刮肚也倒不多水墨水,阅览诗书也感黔驴技穷,真有力不从心的叹息。加之眼睛不好,体力有所不支,快70岁的人也有就此停笔的想法。因此,我决定将《宅家蜗居》停顿下来。这60集不管读者评论如何?关注如何?本人抱着谦虚谨慎之态度,认真听取人仁志士的意见,对《宅家蜗居》再进行系统的修改,以做为一个永久的纪念,永远的念想。
目前,中国对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打一场战"疫",全国人民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战斗。我衷心地祝愿早曰结束疫情,消灭新冠肺炎病毒。让全国人民安居乐业,身健体康;祝愿我们的伟大祖国繁荣昌盛,蒸蒸曰上。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永远讫立民族之林的中国梦定会实现。
我翻阅了《人民日报》推荐的30首中外经典诗歌,我借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部分诗句作为《宅家蜗居》日记的结尾:"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寻梦?我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三月初三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