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丹姑姑的传说故事(二)
张衍杰

上图攝影刘军田
传说大禹斧劈龍门,火星飞天,石子乱起,灰尘遮河山,巨水浩浩荡荡翻入,可巧刮一阵下雨东北风,溅下一滴小石头飞到黄河岸边,到后来周朝的人才落脚到这块石头落下的地方,二位周人延续了周原的后代,而成为现在的周原村人称周爷(yα)周婆(pu0),我想用姓爷婆命名的周原村庄世间独一无二,因为灵气出生的张姓男孩。高乱溅的水滴和盖天的石粉结为水,被东北风刮到坡底村产生的灵气而生下了牡丹姑姑冯员外家。英俊潇洒、聪明勤劳、惊才风逸的一个张姓男孩,经媒妁之言,同坡底村一个冯家漂亮姑娘定了婚。
冯家的这个姑娘,小名叫牡丹,从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专心学习女工,心灵手巧,天生丽质、稳重慧中,剪的花草人物维妙维肖,活灵活现,美丽大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两人的婚期定古历7月初十三这一天,结婚当天迎亲之人抬上花桥,新郎骑着大红马,带着大红花去迎接新娘,一路上鞭炮声不断,浩浩荡荡的去迎亲,晌午时候接亲之人按原路返回,一路喊着吆喝着婚轿回周原村,路上火铳声响震天,炮声响亮连连,婚轿抬至半道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天色暗下了,瞬间伸手不见五指,飞沙走石,眼睛睁不开,各人各菅自已隐藏起来。
风停了,接亲和送亲人一看,没有婚轿也找不见新娘子,大家满韩城的分头找找不见,到晚也没有找见,晚上各抒已见怎样找新娘子,新郎是个聪明的小伙,提醒女儿结婚娘家妈要给陪嫁女工所用的针线,7月十四有人看见了一个彩色线头,顺着线头一直走到韩城梁山山脉,开满牧丹花的山上,找寻到了牧丹姑姑,婚轿在那里,牧丹姑姑已坐化为管雨的神仙。
从此以后,周原人向牧丹姑姑要雨特别灵,古历7月初十五向牧丹姑姑要雨,是中元节也是牧丹姑姑坐化为管雨的神仙女,土地干旱,冬小麦种不上,孤儿寡母人无办法,几个年龄大的寡妇到黄龙山系、梁山山脉,秀丽的西北部牧丹山上去要雨,那里有个牧丹姑姑庙,她是仙子,要雨之人,置玛、红香、磬瓶有圣水,放纸玛,纸玛上香楼,请香、敬香,焚香,行三拜九叩之礼,口中大声念祈雨词,用柳枝沾圣水抛向空,祈求她下的甘霖,礼节完成原路返回,接要雨之人,火炮、火铳声震天地,敲锣打鼓,趔着神楼、扭秧歌到坡底村村口接要雨之人,坡底村人不让进,闯着神楼要进坡底村,你推我闯好不热闹,看热闹人山人海,饶有趣味,儿女亲家是让进的是故事的高潮,要到牧丹姑姑娘家的坡底村要住一晚上,打早给坡底村也塑有姑姑庙内上香焚香、叩拜,打早趔着神楼、敲打锣鼓、扭着秧歌回到周原村大禹,唱戏,划早船等文化活动,供人礼拜膜拜,祈求她保幼坡底村风调雨顺。要雨之人要进坡底村时,你推我进不让进,这是故事的高潮场面,最终还是进去了,儿女親家吗,还是让进的,拜别姑姑,在坡底村住一晚上,要雨之人第二天回家,接雨之人敲锣打鼓迎接要雨之人,天公也作美,愿从天来雨也就下来,解除了旱灾,土地墒情良好,冬小麦下种出苗有基础,夏粮丰收在往,八十三场雨小麦丰产。
民国年间周原堡八寡妇向牧丹姑姑要雨的记录,八十岁老人说有这个传说故事。新郎没有跟随人们从牧丹山上回来,哽咽哭泣内心不快,气血不畅,总归男女有别,气急而死化作石猴山上的山神仙,牧丹山和猴山相距直线距离200米,暗内保护牧丹不受男姓的骚扰,心坚如石一直保护着牧丹…2019年8月8日作于家。
作者介绍:
张衍杰,陕西韩城市周原村人,韩城作协会员,热爱韩城古村落十年著有《黄河长流》书稿十五万字,爱好书法,喜欢唱歌跳舞,热爱周原民风民俗、鼓舞和奘神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