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三月初一(2020年3月24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24日07:3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5566例,累计确诊81694例,累计治愈72852例,死亡3276例。
二、习近平致敬的"战疫″英雄。近两个月来,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员,牢记人民军队宗,闻令即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成为这座英雄城市抗疫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三、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针对疫情变化部署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措施,在有效防控疫情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宅家蜗居,时常都在想,过去民间流传的"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的说法,是对一些靠生蒙拐骗而发财的人的一种讥讽之言。很多年前,一些靠歪主意,歪心眼的手艺人,为了蝇头小利,通过不择手段取得钱财的人(小市民)是比较多的。总之宅在家中无事,就将过去从老一辈口中讲的《盖瓦匠的秘密》的龙门阵,经过我整理编写而成的故事,以做消食化痰之药石,而奉献给大家。
过去我生长的县城,房子大多是以青砖青瓦为多,不管是达官贵人的公馆,还是一般居民的住房,都离不开青瓦,琉璃铜瓦来盖房子。故事就从王盖匠说起,王盖匠家住新繁福寺附近,此人过去是盖草房的盖匠。但盖草房不如盖瓦房来钱,他决定去学瓦匠。
后来经人介绍,拜一个叫黄忠诚的盖瓦匠学徒弟。由于黄忠诚盖瓦房(包括盖庙宇的琉璃瓦房》的手艺在成都一带都很有名气。在三十年代,成都的青羊宫,昭觉寺的庙宇维修翻新,都要找新繁的黄瓦匠。
有一年,新繁南街的城隍庙大殿漏雨,要捡瓦翻新,原有的琉璃瓦房顶都要重新盖过。当年沒有水泥,只有用糯米、桐油石灰做粘合剂,在每片瓦脊瓦的连接处,都要用煮熟的糯米在石碓窝里捣成很细的泥浆,加上桐油、石灰,使其瓦与瓦、瓦与脊之间粘牢,而不致漏雨。
他的师父接到这个活路后,就组织人员进行施工,做为徒弟的王盖匠,只能做些打下手的活路。每当看见师付、师哥们在大殿高高的屋顶上利索地盖琉璃瓦时,他只能在下面递瓦上去,或者是捣糯米泥浆,他心里还很不乐意。
每当中午饭后,师付就躺在大殿的过道上休息。他几次发现师付的衣兜里总有些黄豆。作为徒弟的他,想到师付是不是有胃病。他听人说,有胃病的人,随时嚼几颗,就能治胃病。
第二天,他叫其母在家炒了一些黄豆,他用小口袋装上炒熟的黄豆给师付带去,也算是对师父敬一份孝心。
此时的师父并沒有接这个口袋,还秋风黑脸地说道:"谁说我有胃病",并警告王徒弟不准提黄豆之事,可是,他好几次都看见师付的兜里有黄豆。他不敢问,只闷头做他该做的事。
有一天休息,他跟师付到半边街的茶铺喝茶,有一个士绅的仆人找到黄师付,要他去"捡漏″,仆人说道:"这瓦房才捡了不到半年,又漏雨了,整个厨房都进了水。″此时黄师付不慌不忙地对徒弟小王说:"你跟我这么久了,你独立去捡一次瓦,看你手艺学到家没有?他家漏雨的地方是在灶房的正中间,你去換几片瓦就搞定了。″
小王边走边想,你师付又没去看过,咋会晓得漏雨的地方是厨房的正中间?
他到了这家,很快爬上房子,按照师付说的厨房正中间,他很快找到了漏雨的地方,他添了几匹新瓦,很快将瓦盖上。无意之间在瓦沟上捡到了一棵发芽的黄豆。
小王捡完瓦后,回到茶铺,师付还表扬他一番,又赶忙说道:"我说的漏雨地方对不对"黄师付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忙说:"我也是水头打屁,乱鼓的。"
我的故事讲完了,不知各位从中明白了什么?
三月初一,吉星高照。过去农村,这一天叫"兴蚕事″农家妇女准备育蚕。这天古时称作大昕,是蚕事将要开始的时候。《礼记》记载:"大昕之朝,入蚕于蚕室。″古代的君主,在三月祭拜轩辕帝,以析祝蚕事祥顺。
宅家蜗居,掏肠捣肚去记忆过去,还是很有意思。为了丰富自己的宅家生活,也是一大乐事。
朋友,幸福就在身边,各自珍重!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三月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