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包客
文‖子清一泓
几年前一次与同学聚会,一个留校在大学艺术系教书的同学摆弄一台笔记本电脑被大伙们围观;在当时能持有笔记本电脑的人确实寥寥无几。只见他得意洋洋,眉飞色舞地点击、解读着自己摄影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追述他的浪漫之旅。作品的确是美轮美奂、非常精湛的;在这里你可以领略黄山势气磅礴的瀑布、美庐;蔚然壮观的日出;江南绮丽的湖光山色;还可以看到北方平原上那风呤中排山倒海金色的麦浪,和通往西藏高原苍茫神奇的天路。这里的山呀、这里水呀,经这个艺术家一番口若悬河、画龙点睛描述,竟然被说得天花乱坠,活龙活现,令你如临其景,流连忘返。然而当他的手指键入一幅色彩对比很强的图片时,他手指头突然凝固了,在键盘上微微瑟索、用梦一般沙哑而若有所思的声音告诉我们,这是他值得纪念一次艳遇。于是出自一种好奇我将头探了过去,这时一帧画卷带有神秘色彩摄人我的眼帘。

展现在我们面前是一位身材高挑、著白衣素裙、背背着一只米黄色圆筒行囊少女的背影;白色帽沿底下乌黑的头发象瀑布一样宕荡在她俏丽柔美的双肩上;一抹夕阳的绯红穿过屋檐破洞象一盏聚光灯恰当好处从她头顶倾泻而下。在夕照光彩照人、反差很强屋檐里的暗处端坐一个老妪、正用一张布满皱纹、却热情洋溢的脸冲着她微笑;从老妪的面孔表情和指指点点的手语中我们大抵可以猜想到这个背包少女正在询问前面的路或是在打探落脚的客栈。虽然我无法目睹她的芳容,但从她楚楚动人、亭亭玉立修长的身上则可以感受到一种掩盖不了的艺术气质,荡漾着青春的热烈。同学告诉我她是一个“背包客”,此照片摄于云南大理一偏远的小镇;并邀请她做临时写生的模特儿。最后毫不掩饰、诙谐地说他曾与她有过“风花雪月”。激情过后,在第二天晨光熹微中他们各自整理行囊,彼此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是潇洒地打了一个“ok”手语便“拜拜”了。

他的讲述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个自命不凡,不修边幅的艺术家自少年风流成性,就有点拈花惹草。由于长期以来生活不够自律节制,不到五十岁光景头发便开始稀疏、谢顶了。

从此“背包客”这个名词便深深地印记在我脑海里,有时候它几乎接近于游弋“夜莺”。总之它是灰色的。
几年后当我偶然阅读一些有关“背包客”的故事后,这种灰色的印记才渐渐从脑海里褪色淡去变得鲜活、热烈而渴望。

“背包客”这个世纪末特定词的名词,是二十一世纪盛行旅游彰显时尚个性的新生驴友。是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神驰向往却无力挑战苦行僧的生活;这种近似流浪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常人无法逾越抵达的境界,只有那些真正的忍者才能用一颗坚韧淡定的心去丈量无数个令人兴奋的春夏秋冬和终无尽头令人望而却步的沙漠天堑;然而这种充满传奇色彩的旅行,尽管使其居无定所、行无所踪,过着大地当床,星空是帐,餐风宿露野外生活,但他们则用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拓展了生命的视野;实践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美好愿望;学会了许许多多与大自然和平共处生存技能。在艰难的旅行中他们不仅要战胜前进道路上孤独的倦怠,和乘虚而入的心魔,而且还要克服自身体力透支的障碍。正因为他们热衷于追求挑战自我,不是一时单纯个人英雄主义的萌生,而是他们用一种深度淡出的浪漫主义心态,括裸生命最初原始的纯真从容走出被大千世界虚伪和浮躁腐蚀的包围圈。坚信“灵魂是用来流浪的”的虔诚。希望在旅行中涤荡蒙住心灵的尘埃,分享大自然横斜逸出旖旎风光,和感受生命在悸动的流浪中抵达驿站最后的宁静。

旅行真的能涤荡蒙住心灵的尘埃吗?回答是肯定的,只是旅行这个词太广义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频繁旅行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我们有时也感受不到旅行真正的魅力。有的人一生中几乎都在为金钱疲于奔命地旅行,而又有一种人一生中金钱则在为他疲于奔命地利滚轮回;前者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玩不起,后者是因富足玩得起,却被金钱完全俘获或支配,因此他们的心灵永远也抵达不了超越自我的境界。所以这两种人都无法洗去蒙住心灵的杂尘;只有第三种人才是旅行大玩家。因为他们有着与自然山水一样的灵性;且有宽阔的胸怀,粗犷的豪情,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处事不惊、淡薄名利、宽以待人;在金钱和名誉面前他们懂得将自然与名利如何柔和在一起,使其完善和谐,然后借助大自然瑰丽的灵魂、冶炼、熏陶自己的精神情操使其臻至尽善尽美、为美丽热烈而绽放。所以这样的人才算是一个真正的“智者”“仁者”。才算得上共拥有山水的“背包客。”

湖北的周飞自称是丐帮帮主、是百万芸芸众生敢于“乞讨中国万里行”第一人,虽然他用自圆其说独特的发型,和乞丐小有的衣着行头博得那些随波逐流好事之徒的喝彩,进而被网络炒得沸沸扬扬,但他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背包客”,因为他旅行的目标不够明朗、心灵在末流浪之前就涂上了厚厚一层欲望和邪念的陈杂,因此他是为沽名钧誉而旅行,为空虚凄苦的灵魂寻找可怜的慰藉。可笑的是为了达到掩盖内心近似冰点的卑微,却大言不惭说他的乞讨行为是大街小巷一道漂亮流动的风景线——为其乞讨冠以“行为艺术”美称,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然而无论他多么能伪装,但他无法摆脱自己心灵的法官对自己的审判,无法在流浪的过程中将流浪当成是一种快乐的分享,无法涤荡心灵深处不安和空虚,尽管他在白天乞讨的过程中故作高深和矜持,但他会在黑夜里偷偷地为自己失落的灵魂哭泣。然而现今社会现象太多纷杂了,乱象横生,许多形形色色、光怪陆离的事物可能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变得愈来愈迟钝,于是乎那些平时颇有甄别能力的大师,也许是过惯纸醉金迷的处优生活,有时候也稀里糊涂地把臭名昭著,欺男霸女的西门庆说成是“性学大师”,而为其修建景点牌坊、歌功颂德。无独有偶,值得讽刺的是,当央视在为乞丐“行为艺术大师”做节目时,我不知道在此之前主持人是否考虑过社会的负面影响,究竟为什么人埋单?究竟在为什么行为摇旗鼓噪?然而更为滑稽的是、这位猖狂自大,不知天高地厚的“行为艺术大师”曾对媒体扬言、出场费要价五万元、以资其与社会学家和心理学者“对簿公堂”,来一场唇枪舌剑“乞讨行为艺术”大诡辩,于是一场神经质的大辩论拉开帷幕。在这一场本来就没有结果、苍白对弈中,无论社会心理学家如何雄辩胜出,但他们最后都是最大输家。因为毫无意义的辩论不仅打消不了歪理邪说,反而不乏为其邪门歪道的行为推波助澜。无意中为那些红男绿女、随波逐流的粉丝、为堕落懒惰的灵魂提供了繁衍的温床,真真实实做了一次免费午餐广告。

然而我呼吁我们的媒体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多做些真善美的广告,关心更需要关注的人群;将聚焦灯投射到真正的“背包客”和有着善良举措人的头上去 为净化社会奔走呼号。

当北京“背包客”张广柱和妻子王钟津抵达南非顾勒斯角灯塔,站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相会处的灯塔前,遥望海天一线,潮汐潮落、低吟浅唱的大海,近距离感受异国他乡大海的风韵和味道时,我想这一对年过花甲夫妇欣喜之情一定会随着低吟浅唱的大海的音符拾回失落在金色晚霞中青春的激情吧!或许他们会脱掉鞋袜,释放旅行的疲惫,手牵手踩着软软沙滩,踏着梦呓的浪花尽情地放纵自己,学一次朝大海迟到的狂奔!或许他们真的很累了相互依偎倚靠着顾勒斯塔,让海风推开童话的珊瑚门,在美梦和海浪涛声中安然地入睡!然而当我读完他们的故事除了钦佩依然还是钦佩。人生路上,有无数目标可供选择,有无数可以追逐放飞的梦想,而张广拄夫妇梦想的放飞却选择了常人和同龄匪夷所思的路径。他们怀揣着梦想上了路,在许多人看来他们舍掉一生的积累卖掉赖以生活的房子去环游世界似乎不值得,不是他们这样年龄的人所做的事情,但他们摈弃世俗偏见,随心所欲按照自己生活方式一步步去接近梦想。房子、财富固然重要,但不是无限幸福和永恒的快乐;财富与幸福的关系,只是生物感性的触摸,在某种程度上成正比,但超过临界点却成了反比,无止境追逐财富,幸福感就会持续衰减、直至丢掉幸福,变成房奴、财奴。只有心身淋浴在自由的阳光里才是无限幸福快乐。最后不仿让我也做一次“背包客”,去亲身感受旅行的浪漫,去感受世界的纷呈和陌生的友善。
2020年3月22日祁东

作者简介:
肖浩波(子清一弘),湖南衡阳市祁东县人,热爱文学、太极,多次获得网络诗词文学创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