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跃新
今天是庚子年二月三十(2020年3月23日)。
让我们先关注一下全国疫情:
一、国家卫健委的疫情通报:截止3月23日07:0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现存确诊5910例,累计确诊81567例,累计治愈72390例,死亡3267例。
二、新华社日内瓦3月22曰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22曰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210644例。
三、人民网理论频道载董朝霞的文章"中国战"役″向世界彰显中国情怀″。文章从三个方面阐明了,中国战"疫,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中国战"疫″彰显了中国人民大爱无疆的家国情怀;中国战"疫"彰显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世界情怀。
宅家蜗居,今读南怀瑾的"一生的经验总结″一文,介绍了他获取学问的方法,是熟背古书(特别是青少年时期,十三岁以前与他熟背古书有关)。
他说当年读"四书五经″,家长和老师要求要死谁硬背的。小朋友们放学了,三五成群,一边嘴里唱着古诗文,一边你推我一下,我推你一下,这样读书,心里会记住,一辈子都忘不了。想起来的时候心里默念一下,其中的道理就又琢磨了一回。他在介绍中国的文化的笔下,写下了"中国文化的财产太大了,古文读不懂,繁体字搞不懂,等于丟了进门的钥匙,这个财库的大门打不开了。
他谈到了学问与事业,他说:孔子《易经系传》叫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情,对社会大众有贡献,对国家民族,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贡献,这才算是事业。
南怀瑾(1918年一1912),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诗人,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有人评论他,不畏人言,为大陸和台湾两岸和平发展奔走,虽然临终功亏一篑,但仍然功不可没。
今天,我只谈他做学问的严谨和科学态度,对事业的孜孜不倦的勤奋态度,这是一种契而不舍的追求而获得的。
读书以明智,学问应深究,
这是读书人的态度,不拘泥古训,不生搬硬套,裹脚不前。
宅家读书就要有一种做学问的态度,就要有一种明事理的追求。去年一段时间,我接触到一个新词汇,叫"荷花定律″。
对于成功人士来说,成功都要厚积薄发。现代的人关于成功,有许多定律,比较有名的叫"荷花定律″。
为了弄懂"荷花定律,去年我到新都桂湖池看荷花,连续几天的观察,也没弄醒豁,荷花的开放还有一个定律。研究"荷花定律″的成功人士,是这样研究的:
荷花第一天开放的只是少部分;第二天,它们比前一天呈两倍开放;到第29天时,荷花仅仅开满了荷塘的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也就是说:最后一天的速度最快,等于前29天的总和。
我怎么都弄不明白,这些人无事可干,去搞了一个"荷花定律″,来糊弄这些观花人。谁人也猜不到,研究这个"荷花定律″的是马云。
马云公开演讲,这个定律,是透过荷花开放现象去联想人生,你会发现,很多人的一生就像池塘里的荷花,一开始用力地开,玩命地开,直到枯萎消失。
我区的清流镇同义村,有一个荷韵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有600多亩荷花,每到荷花开放,观赏游玩的人多,可又有几个人象马云一样,透过荷花开放,去研究人生的"荷花定律″。马云认为,人做事业,都有枯燥甚至是厌烦的情绪,都有虎头蛇尾的结局。你可能坚持8天或者10天,第19天到29天时就坚持不下去了,放弃了坚持。这个放弃,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前年我到同义村,一场大暴雨将近五百亩荷花冲散,荷花没有了,莲籽没有了,老板的投资也打了水漂。但是这个老板没有气馁和退却,而是在去年和今年加大投资,扩大种植规模,加大旅游硬件的投入,这种毫不退而继续坚持,我认为应该是"荷花定律"的一种体现,套用到荷韵合作社的老板身上也再合适不过了。就是要让自己的600多亩的荷塘开满荷花,以满足游客的旅游需要。
有人告诉我,这个"荷花定律″的道理就一句话:"成功需要厚积薄发,需要积累沉淀。友人发来微信"花儿再美,美不过微笑。阳光再暖,暖不过关心。问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天空瓦蓝瓦蓝的,气温也升高了,望着窗外,小区依然安静。
宅家蜗居只要肯学习,肯读书,还是过得充实,既增加了新的知识,又开动了大脑这个机器。
天佑中华,中国加油!
庚子年二月三十写于新都伴梅书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