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大容山赋
作者:韦铁志
岁在戊戌,余侍先君病榻半载,奈驾鹤于上元。伏惟孝月,缱绻乡源。闻乡迩之一脉,古西岳之荣冠。于是胜日而动,涉奇于大容山。
夫览胜仓促于一略,作文故忘于三餐。今囚文房也,砚台恭候,毛锥备焉。嗟乎故堙三年,又诚惶诚恐,欲止还前。不知豪情尚存之一二者乎?吾试为之。
盖仲春之阴晴不定、云雾相生、寒暖互冲。即从县邑入民乐镇之沃壤,乃见余脊兀起之屏风。蜿蜒乎山形所指,忐忑乎人微以崇。俄顷已处于深溪长峡之中。
初入谷口,坝蓄水源。百汇而为巨浸,万顷无以比渊。及濒临之,游云足下,倒碧眼前。一时哗眩人嗟乎倒挂,恍惚梦之于瑶仙。乃望彼岸以适环目,一时留连。不由引嗓而歌:“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漫溯而上,路于无言之隅辟,嘘乎倍增之孤单。翠茫茫兮山树摇潸,人索索兮湿气当关。憩于半坡也,乃陡然无主。呼唤四壁,则了然空诉。吾不知溪谷何处揽之幽兰。
于是倚石击节而咏《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歌罢惟物惟心,无仙无娥。惟山梁之若现,剩雾色之浓疏。
山头霭催寒风。秉底峡之灵粹,藉危处以目聪。列壑交错,极眺毋以数尽游龙;九天玄杳,决眦焉能望断群峰。处低之观井兮,履高而傲然无穷。景随人转,意发于中。当满目之翠碧,遣一怀与苍松。
若夫林涛汤汤,气象洞开,变颜易色。我予子怀抱,子与我交膝。既乏而享绿林之清岚,逸步且揽天罡之道迹。
且夫缓步养怡,怀之怵惕。跨界峰指三县,履水岭分两侧。水流之北山高林密,不见肃肃之鸟翼;水流其南则坡缓草芳,定有乳香之牛迹。嗟乎,天授万物,雨布其职;地呈七彩,风吟其德。
倏忽之间,狂风起雾。其声呜呜然,其狂如怒,其泣如诉。树摇草仄,叶走枝分。天地堪若关闭,浑浊须臾弥屯。路隐于十丈之外,目不辨路边何人。
须臾鹅毛纷纷,劳顿以作嘉娱。向西徐徐而下,至于北坳,湔湔其波,水成天湖。此际风停气定,水明草肤。一阁于隅,曲木羞株。揽胜而思也,仲夏之日,且观纳凉之双鸳,艳春之时,即召嬉水之群凫。徘徊有三,独自啸啸之长舒。
迢越山之东背,则迥然欧式境下。倚树伞而方隐,揽涟潭于典雅。山抹之薄素,摇叶寒乍;天悬以乌云,投湖走马。步于芳甸兮,恐惊足下之凄凄;向潭轻轻一瞥兮,不扰俊侣兰桨之陶冶。
少顷,风骤于岭脊之上,雾弥于芳甸之间。徒然天地未辟,鸿蒙无边。闻其声若熊咆龙吟,睹其物叶舞翩跹。其时欲退而不觅回路,欲栖却无舍园。我思之盘古,挥斧重开纪元。于是迎难而返,一步三回之河川。
嗟夫!红尘不留过客,山气那堪莫测。时有半山归客之劝,使我未几之栗栗。是进亦难,退亦难?以人言之,近物者丹丹,畏物者戚戚。持之以恒,乃获其实。以物言之,则物乃自行本色。其从不顺人之好恶,典曰:“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即顺物应天,格物识理是为道者。
嗟夫,不度山之大无以察其“容”,不揽山之高无以观其“博”,既涵包容之心,继可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此谓“大容”之要义也。
(韦铁志2020年2月24日初稿)

韦铁志,男,广西防城港市人,诗词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