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上)公孙丑章句上
![]()
第五章
【原文】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人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1.——非所以内交2.于孺子这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3.,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54.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5.,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注释】
①怵惕:惊怕的样子。恻隐:伤痛不忍。②内交:内通“纳”,结交。③要:通“邀”,谋求。要誉是说求得好名声。④四体:四肢。⑤然:同燃。
![]()
【译文】
孟子说:“人们都有怜悯他人之心。古代帝王由于有怜悯他人的心,于是才有怜悯百姓的仁政。用怜悯他人之心,来施行怜悯百姓的仁政,治理天下就能像把小东西放在手掌上运转那样容易了。我之所以说'人们都有怜悯他人之心',是因为譬如现在人们突然见到小孩将要掉到井中,都会立即产生惊荒同情之心。这样做并非是为了和孩子的父母拉交情,并非是为了在邻里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叫声。”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礼让之心的不能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的,也不能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开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开端;礼让之心,是礼的开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开端;一个人有这四个开端,就好比他的身体有四肢一样。具有这四个开端,而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君长不行的,是伤害自己的君长。凡是自身具备这四个开端的人,要是知道把它们都扩大开去,就好比火刚开始点燃,泉水刚开始流出。假如能够扩充这四个开端,就可以保护天下的百姓安居乐业;假如不去扩充它们,那就连自己的父母也无法奉养了。”
![]()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