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故土满纸乡愁
静泊怡源
地理要述
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的东南部,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它的西面是省会哈尔滨,北临鸡西、七台河,东部接壤俄罗斯,南部和吉林省汪清、敦化毗邻。山岭起伏、森林茂密、矿产资源丰富、土质肥沃。地属长白山系,主要河流牡丹江是松花江较大的支流。镜泊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山堰塞湖,风景秀丽怡人。古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就在镜泊湖的北部。
林海雪原的故事影响了中国一代文人的文化情节。
一.历史沉迹宁古愁
七律.帐夜
清 吴兆骞
穹帐连山落月斜,
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草年年雪,
人老黃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
风云不断北庭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
五月边城未着花。
律句积联
驿路几通,雁飞白草年年雪,
风云不断,人老黃榆夜夜笳。
七律(中华通韵).沉迹宁古塔
静泊怡源
乡史悠悠濯印痕,
蒿蓬草木占须根。
白山黑水橫千里,
雪树银花交万村。
宦海皇家珠有泪,
桑田巷陌面蒙尘。
一朝发配宁边域,
饱饮饥寒恨此身。
律句积联:
雪树银花宦海皇家珠有泪;
白山黑水桑田巷陌面蒙尘。
诗跋:
牡丹江市辖区的南部宁安,是中国清代的边陲重镇。这个地区是满族的一处发祥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进驻宁古塔并以此为基统一了北方女真。顺治在这里设宁古塔将军,统辖黑龙江和吉林省大部。康熙年间將军驻地迁至吉林乌拉,副都统仍留在宁古塔。同时在宁古塔设绥芬厅。清代东北的疆域要大一些,东达乌苏里江以东至库页岛,靠日本海并深入朝鲜;北达黑龙江以北。古时这里原始森林地域广阔.,平川总面积虽小但地广人稀,开垦潜力较大。地处北疆,冬季长夏季短,皑皑白雪化作家乡的不朽记忆。
清朝大批重犯被发配这里。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温差大,这里被称作苦寒之地。流放文人吴兆骞曾记述:宁古寒苦天下无。古时候住宅简漏,被发配到这里的犯人经不起天寒地冻和肠饥肚饿的袭扰,所以宁古塔被认为是人间地狱。流放到这里基本上不能再生还。幸存者也在此地终了一生。
二.百年家记满地忧
挑尽灯芯夜未眠,
弯弯山道越寒天。
倭军侵土山河破,
背景离乡去未还。
祖父和外祖父那一代已定居在牡丹江边的一个小村镇,辖属宁安县,现已为牡丹江市的街区。爷爷在父亲很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家境每况愈下。
为生计父亲携全家逆流关內,在北平南河沿安顿下来。
抗战胜利后年迈的奶奶思乡心切,每有落叶归根之念。于是又举六口之家北迁,图归故里。走到长春正遇国共交战,不能北行,再后来便困于两军之内。奶奶及全家回牡丹江故土之愿终止在长春。
战争带来的灾难有时难以想象,困长春人们没有吃的,饿殍遍地,惨不忍睹。
解放后长春成为我的出生地。
乡愁是挑尽灯芯的未眠
父亲和母亲读书求学的愿望都很强烈,他们努力用功。母亲说那时没电灯,没人支持,老爷是反对女孩子学习的。晚上只有满天星斗在闪烁。有时天空连星星也没有;
乡愁是那弯弯山路
求学之路崎岖,我父亲和我母亲他们都各有一条艰辛的求学之路。还好宁安有公立中学,他们都参加了入学考试。
山道弯弯起伏不定,没有车,没有馬,只有一双脚,还有晚上出没的野狼。冬天脚都冻伤了。读书在那个年代往往是较富蔗人家孩子的事,但我的父亲不是。父亲说大部分休息日他都回家,清晨出发,到家吃顿饭下午再返校,来回近120里。那时他每天经常就吃一顿饭;
乡愁是山河的破碎
日本兵来了,占我疆土,抢我矿藏,征人建城。亡国奴的苦滋味尤甚流放,一不小心命就没了。在吉林丰满电站有万人劳工白骨坑遗址。有资料记载:日本人在东宁修筑要塞共集中劳工和前线被俘的中国军人十几万人。要塞修好了,十几万中国人人间蒸发,无一人生还;
乡愁是背景离乡的冬天
侵略者来了父母就此中断学业。后来为生计一家人远离家乡,逆流关内。当年父亲常哼唱的流亡歌曲就是今天的《松花江上》。
七绝(中华通韵).怀念父亲
忍住饥寒织彩霞,
怎敌烽火卷风沙。
诗书盈袖尘封雪,
抱憾人生应有涯。
七绝(中华通韵).情寄石竹花
情寄石竹淡淡花,
春风秋露透芳华。
含辛茹苦常施爱,
慈母捐出一片霞。
2007年3月在残冬尚未退尽,白雪又一次覆盖山川的时候母亲离开了我们。父亲也已过世五十年,我的双亲都是牡丹江人,他们都走了。
纪念父母亲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把母亲生前吟唱最多的一首歌唱给了亲人们。今天我把它唱给母亲听:桂风飘悠,来这小小的园里,苦的思肠、死的灵魂也有沉醉意......
三.纪念抗战
抗联的故事我们都不默生,《义勇军进行曲》振奋国人九十年。从日寇侵犯东北的那天起,家乡人,东北人从未放弃过抵抗。战争惨烈,奋斗卓绝,虽伤亡惨重,依然前赴后继。
青山处处敛忠骨,林海迢迢警后人。
下面这首抗日联军将领赵尚志的《满江红》词足以表达抗日将士誓驱日寇的志愿。
满江红
黑水白山,被凶残日寇强占。我中华无辜男儿,倍受摧残。血染山河尸遍野,贫困流离怨载天。想故国庄园无复见,泪潸然。
争自由,誓抗战。效马援,裹尸还。看拚斗疆场,军威赫显。冰天雪地矢斗志,霜夜凄雨勇倍添。待光复东北凯旋日,慰轩辕。
赵尚志,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我写过一首七绝记录在这里做本文的结束篇。
七绝‖纪念抗战(平水韵)
国恨家仇巻硝烟,
抗倭烽火自延绵。
英雄儿女还师日,
气壮山河七十年。
以史为基、以诗为干,向朋友简介一席乡愁。乡愁不是突发奇想的创作,它是昨天的真实故事,也是今天的真实感情。
曹卫正简介:笔名:静泊怡源,男,汉族,吉林人,1953年出生。
借这个平台向各位老师、朋友学习。偶尔写几个字抒情言志表达心迹。通过与各位朋友的了解支持,增进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