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 你 归 来
作者/杨忠新
☞♬ ♬ ♬ ♥♬ ♬ ♬ ☜

自从疫情发生后,我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全国各地疫情发展情况。当看到疫情确诊人数、死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多时,既感叹生命脆弱,感叹人们对疫情无知、疫情发生时无措,又痛恨人们明知故犯、贪吃野生动物导致疫情发生的严重后果。
2003年“非典”发生时,我在祁连上班,由于信息闭塞、知识贫乏和没有亲自加入到具体防范工作中,对疫情感知度、认知度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时,采取的措施只是家中煤炉上放一个小锅,锅内倒一些醋,让醋随着水蒸气在房屋蒸发,以此防“非典”。“非典”已过去十多年了,到现在我也不知道用醋消毒的办法是否杀死了“非典”病毒。那种简单的举动,当时可能只是为了缓解心中的那一点点人性本能的恐慌。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我从公文、电视、微信平台上看到了如洪水猛兽般的疫情相关信息。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全市范围内公交、出租、客运场站等交通工具的疫情防控,应急运力的储备,辖区内防控指挥部发出的交通指令的落实就是我的职责、我的使命。
正是由于本次亲自参与防控工作,正是由于天天关注全国各地疫情发展情况,正是由于家人和同事讨论疫情的发生、发展、危害和对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正是由于身处疫情区时刻需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我才感同身受交通人也处在防控工作的最前沿。防控工作不仅辛苦,责任重大,稍有不慎感染的机率也最大。
有些劳累的时候,想一想自己从事的这一份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我即使再苦再累,但我的辛苦和劳累却能与大家的努力一同铸成保护家人、保护社会的长城。母亲去世前曾说过:“我们家有四个儿子,应该有人去当兵才对。”母亲生前是服务乡里的赤脚医生,也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知道,穿上军装就意味着要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临终前的她知道自己无法继续替乡里人看病了,于是强烈地希望能有孩子替她践行誓言,将这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荣誉不断传承下去。正是为了母亲的遗言,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大学毕业后穿上了军装。一生中面对军旗、党旗曾发下过保卫人民、服务人民的誓言。回想自己的誓言,如今黄钟大吕般在我心中震荡:“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想一想每天早上面对确诊和死亡的人数,我毅然选择了再去疫情防控第一线履职。
疫情仍在继续。面对不断向上跳动的病例数字,中国全面进入“战疫”状态:医院里有白衣战士与病毒短兵相接,大街小巷、村里村外拉起的封锁线、检查线,千家万户里是取消外出、自我隔离的人们。这是一场与病毒争夺生存权的战斗,每一天都有人死去,也有更多的人从死亡线上被拽回。当下战事胶着,前景光明而曲折。若不能及时扭转局势,疫情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更会严重影响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行。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疗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运往武汉和其他重灾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开始抢建……最让人感动和热泪盈眶的事是白衣战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壮举。
“我是党员我先上!”当故乡的医务工作者得知组建支援武汉医疗队的消息后,一封封饱含激情的“请战书” 纷至沓来。“请战书”有的交给了医院领导,有的交给了党组织。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却面临生与死的考验。他们也是父母、是妻子丈夫、是子女,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们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临危受命,没有畏惧、没有退缩,表达的是“我是共产党员”“无家庭负担”“非独生子女”“有工作经验”,希望能被组织选中。敬佑生命、大爱无疆是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危难之际、众志成城是医者无畏的担当。他们以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毅然决然赶赴阻击疫情的第一线,为防控疫情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参军意味着牺牲,但以前很少有人会想到在和平年代当医生还要写下“请战书”,还要面临生与死的考验,还要经历没有硝烟的战争!

2003年也是春节前后,一种极具传染性的疾病——非典型肺炎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叶欣所在的医院开始收治“非典”病人。随着医院“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叶欣身先士卒,忙的时候甚至拒绝接听家人的电话。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她虽然是护士,但病魔同样没有放过她,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为之工作了27年的医院。在她刚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医院领导前来探望,她首先讲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工作让她在病床上完成。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玉兰花开的时节,她没有等到繁花盛开,永远离开了人世,她牺牲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令人刻骨铭心的话:这里危险,让我来。
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病人,这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境界。正是有了一大批白衣战士的顽强奋战,非典型肺炎蔓延的势头才得以遏制,人民群众才得以安享宁静的生活。
2020年又是春节前的日子里,1992年出生的衡山县东湖镇马迹卫生院药剂组副组长宋英杰,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中,从大年初一起,加入高速路口排查团队,坚持值班,独自负责卫生院仓库医疗物资分发,连续十天九夜奋斗在防控一线。因多日连续超负荷工作,劳累过度,于2月3日零点,宋英杰值班结束交接完班后回到宿舍,过度劳累引发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这位90后医生倒在了抗疫一线。
7日,天没亮,奇迹终究未能发生,武汉中心医院的李文亮医生走了。重症室里穷尽一切可能的奋力抢救,网上无数网友的牵挂和祈祷,还是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疫情是魔鬼。李文亮是最早一批撩起疫情魔鬼面纱的医者。灾难来临的前夕,几位白衣天使站在病床旁,隐约感觉瘟疫的到来!他们的敏锐!他们的专业!他们的良心想告诉周围的人,预防!但这没能引起一些人的注意,而他收到了一张《告诫书》。天亮了,他走了,带着一张保证书,那就是他此生唯一的行囊。不知他走时是否梦见了尚未出世的孩子。他的孩子想要一个平凡父亲,而他却做了一个平民英雄。在此我噙着热泪无言以对,只能在他的墓志铭添一句话:他为苍生说过话……
在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叶欣、宋英杰、李文亮……这些英雄走了,“红尘有你万种风情怀天使之爱鞠躬尽瘁,岁月无声一心慈悲走人间正道死而后已。”
在疫情到来时,经过白衣天使的努力原本“拒绝进食、一度想放弃的病人,为她们竖起了大拇指。”前赴后继,就这样鲜活的故事伟大到无法形容。每次阅读、每次看到要奔赴疫区为病人服务、奉献的事迹都会让我热泪盈眶。
2003年,那时候总觉得“非典”离我很远,往事如烟,昔日英雄壮举逐渐被岁月淡化。可如今每一座医院的建成,第一个痊愈的病人,第一次暖心的善举,都是细沙中闪光的金粒。这些碎金聚合在一起,其光辉足以昭示:重灾之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希望。2020年1月28日第一批135名和2月4日第二批100名,故乡赴武汉的医务人员,他们亲吻了熟睡的孩子、拥抱了同样在一线工作的爱人,快速打好行李从西宁市出发奔赴武汉、驰援武汉。武汉已向世人亮起警示的红灯,家人明白,他们自己更清楚,此行意味着什么?但他们依然决心铿锵、义无反顾,以责任以大爱、乃至生命的名义——逆行!
临行前,白衣天使被朋友、家人、领导,拥抱、嘱咐的画面一幕幕再现。有些年轻“战士”原本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对于家人的亏欠,他会哭得像个孩子。但扛起职责和使命,他活脱脱地是个勇敢的战士。出征那天,来不及道别,还有很多事,你放心不下……但你收到了《青海日报》《西宁晚报》《西海都市报》等微信平台留言处故乡亲人留下的“亲人们,寒风凛冽当下,泪洒昆仑。勇士们,春暖花开之时,相约樱花。时代的抱薪者,历史的奠基人,向你们致敬!请收下我们的膝盖。壮士,等你们凯旋。”“青海的白衣天使们,你们是最可爱的,青海人民为你们点赞,祈福,期盼凯旋归来”这些美好的祝福和期盼。
出征前的告别

照顾好自己

沉默

舍不得你走

出征的勇士们

鲜花送给勇士们
他们告别亲人走进了武汉,那枚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的党员徽章佩戴在他们胸前,在白衣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熠熠生辉,成为新春佳节那“白色的世界”中最亮丽的风景!他们走进病房看到:“有的病人喃喃自语望着窗外,有的病人不言不语盯着天花板,有的病人早上的饭菜还原封不动放着……”,防护服隔离了病毒,但隔离不了他们对病人的爱。他们用我及腰长发,换你健康平安。他们用一步步爱心把生活拽回到轨道上。他们还用无私、虔诚、奉献这种大爱许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今天是元宵节,一元复始,大地回春,草木萌发,春山可望。元宵节该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可在当下,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奋战在疫区的战士们,请你们多保重,我们等你凯旋归来,再看那繁花盛开!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