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石梁上,那几棵酸枣树
作者/翟战功
诵读/蝴蝶兰
庚寅元旦,风清气爽。与几个朋友相约回乡下老家,爬上一个名曰尖圪塔的大山。这是平陆海拔第四高峰门杠山的南峰。路险峰高自不必说,而那几棵生长在青石梁上的山枣树,却给大山增色不少。

这几棵山枣树,碗口般粗细,加上枝枝梢梢的刺儿,也不过丈余高。由于常年生活在石插石、石靠石、石垒石、石挤石的叫风呼噜岭的青石梁上,“呼噜”的山风、贫瘠的山梁,使它枝节比其它地方的山枣树枝节短得多,枣刺更象被磨砺过的半截针一样钝,枝杆硬实地在风中连摇都不摇,给人一个十足的历经沧桑的“小老头”印象。而正是由于这样的“小老头”存在,这贫瘠的山梁上,才多了一份春的嫩芽绿、夏的枣花香、秋的果实红、冬的小鸟栖,使它在没有生机的地方增了些生机。

回想儿时,社会落后,家里贫穷,挖不出煤,更烧不起炭,山枣树便成了家里柴灶中一天三顾的燃料。说是山枣树,其实也不过是削了一茬又一茬后刚刚长出的嫩芽儿。这些年,社会发展了、家庭富裕了,煤球炉、液化气炉、电磁灶、太阳能灶,一个比一个先进,一个比一个好使,这给山枣树留下了生长空间。过去的嫩芽儿,如今在家乡的沟沟坎坎、塄塄埝埝上长成高大粗壮的树。然而,风是“呼啸”的风,石是坚硬的石,临近海拔1499米高的地方,山枣树,居然长成了几十龄的“小老头”,确实不易,确实稀奇。说稀,除了那几棵山枣树,这里再也没有别的能长成模样的植物。说奇,因为在没有人搭理的地方,它确长成罕见的树。

噢,那几棵山枣树!“呼啸”的山风,贫瘠的石梁,你们固然改变不了。然而,你们生在那儿却学会了适应,却学会了存活,却长成了大树。做人何尝不是如此,在改变不了环境的情况下,不要让环境适应你,而重要的是你要学会适应环境。适者,生存矣!

作者简介:翟战功,山西运城人,一生酷爱写作,供职于平陆县交通运输局。多年来,在多家媒体上发表消息、通讯、诗歌、散文等文字千余件,撰写过多部电视专题片脚本,现为运城市作协会员,是台湾爱国媒体《台湾好报》、《两岸好报》聘请的大陆记者。

主播简介:蝴蝶兰,中学高级英语教师,多家公众平台特邀主播。陶醉文字,酷爱诵读。喜欢在声音的海洋里放飞梦想,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