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斗在一线的勇士
文/林晚同
横屋村,在疫情联防联控阶段,是茶陵县最重点防控区域。从疫情防控开展以来,县水利局始终把打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落实水利局对口驻横屋村扶贫单位的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切实实施封闭式管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份责任,扛起了抗疫的使命
2月6日,腰潞镇横屋村何家组出现确诊病例对象,茶陵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对横屋村采取“口袋战术”,所有村头路口全封闭式管理,扎紧口子,不遗漏一个环节,劝导村民不要外出,不要串门,宅在家里自我隔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茶陵县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全忠立刻在微信群里部署横屋村联防联控工作,安排人员驻守村里路口巡防,大家自愿在微信里报名。
“我报名,算我一个。”水保站长谢华在群里发出第一条信息。接着,周德洪、刘军、李晓军、陈勇平、陈华勇、吴志勇、陈俊贤等年轻党员干部纷纷报名请战,组建了一支8名志愿者防控疫情巡防队,驻住在横屋村鱼舫头,搭建一个帐篷,劝阻车辆行人不得通过。
在一线不是一至二天,或是一个星期,而是长时间驻守,志愿者必须要付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坚强和毅力。水保站长、志愿者带队队长谢华,有一份责任扛在肩上,克服了家里很多困难,他妻子在县人民医院上班,在这非常时期,夫妻俩都坚守在一线岗位上,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8岁的小孩留在家里,他扛起这份初心和使命,不退缩,把对妻子孩子的心里话,放在心间上,放入微信里,放在岗位亭里。
志愿者李晓军、刘军,也有一个温馨的小家,李晓军的妻子在下东卫生院,刘军妻子在宏泰医院,面对疫情他们毅然选择了上一线,他们的妻子都是白衣天使,参与了全县防疫防控工作,下东卫生院、宏泰医院两个地方都是全县防疫主战场之一,没有时间顾及家里,照看老人和小孩。
他们只字不提家中的困难,舍小家保大家,依然奔赴前线,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们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横屋村有18个村民小组,500多户,2120人口,村里有四通八达的路口,有三条主道路,一条是通往严塘镇高径村,另一个是通往腰潞镇东南村,再一条就是鱼舫头通往洣江进入县城的公路。其中,鱼舫头这条公路,是横屋村通往县城最近最便捷的路径,离上高速公路也很近,平时当地老百姓都走这条路进城,或者外出打工上高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县水利局在短时间内,组建了这支联防联控劝阻巡防队,在鱼舫头公路上搭建一个帐篷,深入一线,勇敢扛起抗疫责任,履行不平凡的使命。
一个帐篷,筑起了健康的防线
庚子年的春节,茶陵县水利局全体党员干部度过了“不寻常的春节”。他们纷纷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奔赴战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水利人敬业精神,守土尽责的担当。
在横屋村鱼舫头路口,有一个最显眼的绿色帐篷,面积只有12平方米,搭建在公路中间,两边分别竖立一块《关于对腰潞镇横屋村实施全面交通隔离的通知》牌子,这就是水利局志愿者抗击疫情的阵地,也是守护群众的健康防线。
2月26日深夜,天黑黑的,冷风飕飕,从横屋村内驶来一辆摩托,一男子面戴口罩,看不清面容,后面坐着一位妇女,两人准备离村夜晚进县城。
“你们的通行证给我看看,还有本人的身份证。”志愿者周德洪、陈俊贤防疫劝阻巡防队员走上前,语气温和,态度明确。
原来是一对夫妻,见了巡防队的询问,支支吾吾,他们县城有一套自己的住房,本想今夜进城去,待几天外出打工。
“打工挣钱重要,还是生命重要。在疫情面前,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周德洪当面批评这一对夫妻,在疫情防控期间,不要东窜西跑,要保护好自己。
他们一听,知道自己错了,赶紧把摩托转了方向,离开回家了。
3月6日,晚上凌晨1点30分,天下着细雨,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一辆挂着温州牌子的小车,从洣江街道办事处竹塘村驶进了横屋村魚舫头公路上,一束车灯强光照在巡防帐篷上,显得特别刺眼。
“请你出示通行证,还有你的身份证。”志愿者防疫劝阻巡防队长谢华脸上戴着口罩,手臂上佩戴执勤红袖章,带着队员肖聪走出帐篷,询问这位“不速之客”。
那个司机摇下玻璃,探出头来笑着说:“我是来接人的,要去温州打工,行个方便。”
“对不起!没有通行证不能过,请理解。”谢华和肖聪两人耐心劝阻,使得这位司机明白道理返回而去。
春天的气候,时晴时雨,变化无常。3月8日,白天阳光灿烂,晚上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风雨,雨水沿着公路流入帐篷里,不到十分钟篷内积满了水,成了一口小山塘。地上的泡面、纸巾都浸湿了,志愿者陈华勇、吴志勇来不及排水,鞋都进水了,袜子湿透了,寒气逼人。大家坐在凳子上,冷的打了几个寒颤,但相互却说一点都不冷,开心地听着外面风雨声。陈华勇、吴志勇两人都是退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他们身上留下了很多军人的优秀品质和作风。政治素质过硬,工作吃苦耐劳,做事利索干脆,经常得到同事点赞。
一桶泡面,彰显了勇士的风采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他们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中国每一个公民,更感染了茶乡的每一个人。茶陵县水利局志愿者抗击疫情劝阻巡防队,驻扎在一顶12平方米的帐篷里,一张桌子,几条凳子,一个烧开水的电热壶,一台烤火炉,其他没有任何东西。刚开始,帐篷内没有一床棉被,晚上想睡一下,就在凳子上眯下眼。后来,腰潞镇政府组织委员周宁和副镇长、横屋村党支部书记何显良送来棉被以及其他物品。
战斗在这里,非常艰难。没有井水,也没有自来水,全靠队员到县城用车运过来;没有炉灶,不能煮饭,如果感觉肚子饿了,就拿出一桶方便面,或者自热饭,用热开水泡几分钟,就可以吃了。
餐餐吃多了泡面,也会生火的。
2月27日,志愿者陈勇平突然感觉耳朵不适,有点痛,同事叫他听不到,耳朵失去了听觉,脸上右边耳朵根有些浮肿。经队员说服他,暂时不要执勤,才退下来,去了县人民医院检查,查出耳内生了脓血,引发了鼻窦炎,要住院动小手术。由于在联防联控疫情劝阻巡防时,天天吃方便面、自热饭,出现口干发热,导致右耳朵上火红肿。在住院期间,他时常与医生交流,遵循医嘱,希望尽快治好,早点治愈回到岗位上去。
陈勇平住院了,局里年青党员肖聪报名顶上。肖聪是长沙宁乡市人,家里又是独生子,妻子刚好在株洲市找了一份工作,家有4岁小孩,为了抗击疫情肖聪又从陈勇平手中接过接力棒,坚守岗位,不回家,和队员们一起同甘共苦。
在这支志愿者队伍中,有一位年青的勇士,他叫陈俊贤,二十几岁青春年华,在抗击疫情劝阻巡防时,因吃多了泡面和自热饭,导致口腔生火,牙龈红肿,吃东西不方便,使人味觉迟钝,影响正常食欲。他实在坚持不下,3月7日才退下来,把局里干部李凯博、陈赐鹏相继换上,回到局里边吃药边上班。
在艰苦的条件下,志愿者坚守在疫情一线,无怨无悔,精神饱满,意志坚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坚守一个多月。他们心中有一份责任,一份使命,初心不改。这是一个信念,这需要一种勇气,这更需要一直的毅力,才能彰显出勇士无畏的风采。
2020年3月12日晚上茶陵

作者:林晚同,汉族,曾用笔名莫莫,湖南省茶陵县人。爱好写诗歌、散文、读书随笔,市县文学创作协会会员、省市县诗词楹联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报刊网络上散发了一点习作。
责任编辑 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