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秦鼎吃茶去
程毅飞
秦鼎者,秦之重器也。茶叶公司能以此“重器”命名,足见其在同行中的泰斗地位。丹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便是这样一位佼佼者。当然,也只有这样的公司才配得上茶的雅量。
说到茶,要数中国的茶文化最为源远流长了。五千年前,神农氏在探究植物的过程中发现了茶。传说,茶祖吴理真种的茶两千年不枯不长,其茶叶脉细而长,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蒙其上,凝结不散,谓曰仙茶。至此,茶,便成了中华普天之下人人倾心的仙物,更成了人们永不枯竭的精神享受。
中国茶是人与茶的文化。人们种茶、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的过程,就是茶文化一步一步弘扬传播的过程。中国的茶文化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的阶段。唐代煮茶、吃茶;宋代流行点茶,吹茶;明代泡茶、饮茶,流传至今。若说唐代追求的是茶之古典美,那么宋代追求的则是茶之浪漫美,明代追求的就是茶之自然美。这似乎又是茶自然回归的一个过程。
茶,以其微温尔雅深得国人喜爱。喝茶,既能保健强体,更能陶冶性情。失意人喝的是安慰茶,茶,慰其心,安其志,禅茶一味之间,心已被安放在悠远超脱的高地。得意之人喝茶,可静其心,茶香若纤手,能抚平角角落落里丛生的傲睨和狂妄。世间不平事,皆由人心不平处生发,而茶香袅绕,渐滋渐润,心境渐平,天下就会太平许多。宋徽宗赵佶亲撰《大观茶论》云:“天下之士励志清白,不以茗茶为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饮茶者越多,说明人的幸福指数越高,此其一也;其二,人皆“吃茶去”,不妄为焉。近代作家韩素音也说:“茶是独一无二的文明饮料,是礼貌和精神纯洁的化身。”隔了那么幽深的时空隧道,二人的所见如此相通,可见,茶的确算得上是幸福和谐的饮品了。
李清照和赵明诚就是幸福的一对,每饭罢,二人便坐在“归来堂”前饮茶小憩。饮前,两人猜书分茶,互相考问某诗某句在书中某行某页,以胜负决定谁先饮茶,答对的那个得意大笑,乃至将热茶倾覆怀中。读书消得泼茶香,有书、有茶、有游戏,有笑、有嗔、有幸福,那该是多么温馨的烟火生活啊!可谁料,造化弄人,命运突变,生死离别,在缕缕茶香中,升腾为永远无从破解的梦。
相对于猜书分茶,李贽可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茶痴了。他早吃茶、午吃茶、夜吃茶;待客时吃茶,看书时也吃茶。“我老无朋,朝夕唯汝。世间清苦,谁能及子?逐日子饭,不辨几钟。每夕子酌,不问几许。夙兴夜寐,我与子终始。子不姓汤,我不姓李。总之,一味清苦到底。”茶,就是他的命根子。
台湾作家董桥说,人到中年是杯下午茶,是搅一杯往事、切一块乡愁、榨几滴希望的下午。人已彻骨,天尚含糊。所以,他觉得,“到了周末,衣上的征尘已消,酒痕已干,合当在茶杯中好好听听雨后深巷超越空灵的卖花声”。闲适中透着诗意,诗意中镶着柔情。

与董桥相比,南宋罗大经的山居生活,分明就是奢侈了。“每春夏之交,苔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花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书,坐弄林泉,“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啜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日子散漫得奢侈,茶也随性得奢侈了。
当年,有人向赵州和尚问法,凡问者,赵州和尚皆答三个字:“吃茶去。”这三个字,便成了禅门中著名的“三字禅”公案。其实,品茶的境界不在乎形式,也不在乎味道,只在乎品者能否放下诸般执著,回归平淡。这恐怕就是茶的境界
了。
在我国,茶的品种极多,各色各样味道不一。如北京的双窨、天津的大叶、西湖的龙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云南的普洱、洞庭的君山茶、武夷的岩茶、连云港的云雾茶、都匀的毛尖茶等。
我最喜爱的还是数丹凤秦鼎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丹凤泉茗”绿茶和“秦鼎红”红茶。这绝非“自家的娃亲”,而是由其生长的环境决定的。由于秦鼎茶叶生长于秦岭南麓丹江流域的武关腹地,这里地势独特,露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是我国种植茶叶的“最北端”,故而,茶叶的生长周期长,出产的茶叶具有汤色绿亮透明、醇香浓郁持久、口感鲜醇清爽等特点。据公司董事长于国奇介绍,公司自2012年11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茶叶品质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先后多次获得国家大奖,公司经过发展,2015年4月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我市茶叶“走出去”的“领头雁”。
有了秦鼎茶的陪伴,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愉悦了。盛夏,沏一杯秦鼎绿茶,生津祛火;隆冬,泡一杯秦鼎红茶,醉人暖心。休闲时,索性邀三两好友,出得县城,一路东行,去武关镇毛坪村秦鼎茶园吃茶去!大家说说笑笑,悠悠闲闲地指点江山,题上几首打油诗,歌赋人生。即便是舍去高官厚禄,心愿也足矣。《宋词名篇的人生哲理》一书中说:“清欢是对人生、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是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情趣的珍惜,是在执著与放逐间,体味乃至创造人生的诗意。”或许善于茶道的人,更能体味人生,感受生活中的种种欢乐,更能珍惜生命的情趣。林清玄就在《清欢》一文中说:“第一流人物是能在清欢里也能体会人间有味的人物!”
最为惬意的当属静夜品茗了。万籁俱寂的子夜,泡一壶秦鼎新茶,品袅袅清欢,耳际犹闻山涧叮咚,眼前如现野渡舟横,忘却俗世喧嚣,倾听灵魂声音。此时便有杜小山的“寒夜客来茶当酒”诗句在耳畔响起。天地悠悠,过客匆匆;红尘滚滚,苍生碌碌。曾几何时,因为世俗的喧哗与骚动,我们丧失了云淡风轻的心境,在追名逐利的马拉松赛道上昼夜兼程,一任友谊的大树叶落枝残。在这个闲情已成最昂贵奢侈品的时代,就让茶留住我们的友谊吧,约三两知己,偷得浮生半日闲,沏茶小坐,把盏聊天,举岁月之杯,品世味之茶,疗心灵之痛。
静夜品秦鼎泉茗,我想起郑板桥“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的名联。禅茶一味,讲求感悟。喝茶,是提纯精神境界的心灵修炼,能涤荡俗念,使百骸通泰。
静夜品秦鼎泉茗,我还会想起苏东坡的《浣溪纱》词:“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古人尚且知道觅得清欢,那我们去寻找清欢,也就是无可厚非的事了。
茶是大自然赐予红尘中人的特殊礼物。对于许多人来说,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享受,更是心灵上的享受。品茶是平释一种心情,如同欣赏一处风景,脚步匆匆的人是顾及不到两边的美丽的,也是来不及享受灿烂的阳光的。而留意的时候,却可以在任何的地方都接受到阳光,宛如博客的名字轻描淡写,其实一直生活在其中。
几千年的茶文化,芸芸红尘之人,寻觅茶的世界,也是在寻觅心灵的一方净土。茶,因养心方才养生。弘一法师在俗时,常常于西子湖畔品茶看书。当他驾鹤西去时,留下的是“悲欣交集”:这世界所有的至真至美都在你的内心。唐僧皎然曰:“茶也好,禅也好,应归于一处,原本茶之事,最重为德,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德清自然茶纯。”
如今的尘世,我们未必能真正看到青山绿水,听到虫喧鸟鸣,也未必能吃到没有被污染的水果和蔬菜。但只要有秦鼎茶相伴左右,就总有丝丝缕缕的茶香,安抚着我们的点滴幸福。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感恩之心,去细细品味身边的点点滴滴,清欢就会时刻围绕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说了这么多,你一定动心了吧。那还等什么呢?就让我们踏着清明的风,呼朋引伴,一同去武关毛坪,吃茶去!

作者系丹凤县委党校干部。
责任编辑张建超,13892336525。欢迎商业文学投稿。